道觀大全之茅山仁佑觀

茅山大家肯定都聽過無數次了吧,我們都知道它是道教的聖地。但是,你們聽過茅山仁佑觀嗎?它是茅山上面的一個道觀,位於江蘇省句容與金壇兩縣之間的茅山小茅峯巔。大家是不是對這個道觀很好奇呢?現在不妨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道觀大全之茅山仁佑觀吧。


  茅山仁佑觀,位於江蘇省句容與金壇兩縣之間的茅山小茅峯巔。小茅峯,俗稱三茅峯,山雖不高,甚為崎嶇,山頂水池,天然趣成,紅巖映波,煞是好看,有水源所以可以在山頂建廟。元代延佑年間(1314—1320)始建,專祀小茅真君茅衷之所,抗日戰爭時被日寇燒燬。峯上“雷轟池”,傳為天雷開劈而成;另有一泉,因泉水色赤似硃砂,人稱“硃砂泉”。

道觀大全之茅山仁佑觀

2013年3月,茅山仁佑觀完成復建。復建後的仁佑觀以中國古典建築裝飾與現代工藝相結合,使煥然一新的仁佑觀重新矗立在小茅峯。

走近建成後的仁佑觀,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書寫着“敕賜仁佑觀”的山門,白牆灰瓦,彷彿在喻示着萬事萬物皆由陰陽二氣所生。走入山門,緊接着便是悠長的青磚漫道,藍天、白牆、山石、草木四者本無關聯,卻在這山路上融為一體。那似是無心而建卻又別有一番滋味的小路,卻讓人又一種曲徑通幽便隱約步入了神仙居所的感覺。

穿過漫長的小路,便是温帥殿,供奉道教護法大神温瓊元帥。《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説温瓊誕於後漢順帝漢安元年(142年),因其母夢神人送以玉環,故名曰瓊,字小玉。“19歲科第不中,26歲明經射策亦不中”,遂感歎一番,留下一偈:“孝悌為木,忠義為先,寬仁恕身立身無偏,便函修清淨,契合真玄,若奉吾道,何憂不仙?吾隨左右,呼召立前。”温瓊正自鬱抑光樂,忽見一條蒼龍墜珠於前,拾而含之,珠滾入腹,那蒼龍仍飛舞蟠曲,不肯離去。温瓊扭龍為環,繞尾於手,突然變幻得“面清,發赤,蘭身猱猛,握簡,遊衍坐立,英毅勇猛”。並顯金盟玉字曰:“有能行吾法,誦吾偈者,慈惠民物,以伐妖精,治病驅邪,吾當顯應,斯言不忘。”東嶽大帝聞其威猛,召為佑嶽之神,受玉帝敕旨封為亢金大神,又封為“翼靈照武將軍兵馬都部署”,賜玉環一把,瓊花一朵,金牌一面,金牌上書有“無拘霄漢”四個篆字。於是温瓊左手執玉環,右手執換筒,有事即可出入天門朝奏。又奉帝旨令下五嶽,為嶽府猛將,眾神之宗,嶽班之首。温瓊元帥上能朝拜金闕,正可巡察五嶽,鄉民既敬且畏。後36代張天師役用嶽神,召之立廟封“東嶽統兵天下都巡五嶽上殿奏事爭取罪人案玉皇殿前左元金翊靈照武雷王佑侯温元帥”。

隨後,來到了靜室,靜室內供奉有茅山上清派三茅祖師之一的下茅地仙至真三官保命微妙衝慧神佑神應真君。

過了靜室,便是三官殿,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又稱“三元”,為道教較早供祀的神靈。一説天官為唐堯,地官為虞舜,水官為大禹。道經稱: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最後面為太元寶殿,即供奉着上清派三茅祖師。三茅真君原來是出生在咸陽南關的三兄弟。大茅君茅盈,字申叔,十八歲時就棄家赴北嶽恆山讀老子書及《易》經,服餌內修積六年,後面見西王母,受玉佩金鐺之道、太極玄真之經,四十九歲時學成得道而歸。中茅君茅固,字季偉,漢景帝時舉孝廉,累遷至武威太守。三茅君茅衷,字思和,漢宣帝時遷洛陽令,後拜為五更大夫、西河太守。茅盈飛昇後,兩兄弟均棄官還家,求兄於東山。茅盈乃授以延年不死之法。兩兄弟修道三年,佩服九轉還丹後,亦飛昇成仙。

茅氏三真得道後,來句容之句曲山(今江蘇省句容之茅山),掌管此山,故句曲山後名茅山。齊樑陶弘景編定之《真靈位業圖》,即稱大茅君茅盈為“司命東嶽上真卿太元真人茅君”,列上清左位;稱中茅君為“句曲山真人定祿右禁師茅君”“右禁郎定祿真君中茅君”,列太清左位和第六中位;稱三茅君為“三官保命小茅君”,列第六左位。宋太宗和宋真宗、徽宗、理宗等屢有加封。茅盈被封為“上茅九天上卿司命太元妙道沖虛聖佑真應真君”,茅固被封為“中茅地仙上真定祿右禁至道衝靜德佑妙應真君”,茅衷被封為“下茅地仙至真三官保命微妙衝慧神佑神應真君”,總稱三茅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