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真和尚東渡的緣由及東渡的意義

鑑真和尚六次渡東洋五次失敗,好在上天眷顧最後一次成功了,鑑真和尚為日本佛教帶去真經還帶去了很多當時很先進的建築、醫學等各種先進的文明佛教大全為大家講述一下鑑真和尚東渡的緣由及東渡的意義。

鑑真和尚東渡的緣由及東渡的意義

佛祖釋迦牟尼在生前曾對他的弟子們説過一句話:“以戒為師”。戒律的傳授在過去的佛教界是極其神聖、重要的大事。過去戒律的傳授是要由德學兼備的高僧,設立專門的傳戒道場,把所有的戒律一條條地詳細講解,每講完一條都要詳細地詢問能否做到,往往整個傳戒的儀式要好幾天的時間。

  佛教自公元6世紀傳入日本以來,至公元7、8世紀也達於鼎盛時期,成為日本的主要宗教。但從佛教正統傳承上來看,當年將佛教傳入日本的僧人中沒有具備授具足戒資格的高僧(佛教戒律可分為五戒、八戒、具足戒等幾個等級,具足戒就是佛教所有的戒律),因此日本佛教戒法不全。日本佛教界高僧向日本政府提出需從唐土聘請傳戒高僧,並推薦榮睿、普照這兩位年輕的僧人去唐土聘請傳戒高僧。在這個歷史背景下,榮睿、普照肩負着重任,於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隨第九次遣唐使(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出的學習中國文化的使團)來到中國。

  榮睿、普照來唐後,在洛陽、長安學習佛法達十年之久,這期間雖然在長安聘得了一位名叫道璇的僧人去日本傳戒,由於道璇的學問資歷還不夠理想,加上僧員不足,仍不足完成正規的受戒儀式。榮睿、普照從大安國寺的一位名叫道航的僧人那裏,得知揚州鑑真和尚是一位學識淵博且德高望重的高僧。榮睿、普照為了完成來唐的使命,終於在唐天寶元年約同了長安的僧人道航、澄觀、洛陽的僧人德清、高麗的僧人如海一起來揚州拜謁鑑真,邀請鑑真並請他推薦德學兼備的傳戒師同去日本傳授戒律。

  鑑真生於唐垂拱四年(公元688年),揚州人,俗姓諄於,自幼便喜歡鑽研各種學問。他十四歲在揚州大雲寺出家,潛心研究佛教經典,同時對醫藥學也作過深入鑽研。鑑真二十歲時,隨他的老師道岸律師遊學二京(洛陽、長安)。當時,道岸的師父文綱、師兄弘景均應召來到京城,鑑真跟隨這些名師學習佛學知識。鑑真從學的融濟、文綱律師是律學始祖道宣的弟子,道宣與唐代藥王孫思邈有極深的友誼。他們兩人在醫學和佛學方面是互相影響、互相學習的。鑑真從這老師那兒獲得許多藥方,其中日本常用中藥“奇效丸”,據説,此方是鑑真通過弘景而得自道宣。

  當榮睿、普照來大明寺拜竭鑑真時,看到鑑真確實是一位學識淵博、“並世無二”的大德高僧,他們懷着虔敬的心情向鑑真陳述了來意,並向他頂禮説:“我國在海之中,不知距齊州幾千裏,雖有法而無傳法人,譬猶終夜有求於幽室,非燭何見乎!願師可能捨此方之利樂,為海東之導師可乎?”鑑真平時已傳聞日本的情況,今看到他們一片誠意,深感日本是一個“有緣之國”。當時就問徒眾説:“誰有應此遠請向日本國傳法者乎?”可是在揚州的徒眾一個也不出聲,一位叫祥彥的僧徒出來説道:“彼國太遠,性命難存,滄海淼漫,百無一至。”不等祥彥説完,鑑真又開口道:“另有誰願意去?”仍舊無人回答,於是鑑真第三次開口道:“不惜身、命!諸人不去,我即去耳!”鑑真大師的回答,語氣是如此的堅決,在座的弟子不禁為師父的決心所感動,於是祥彥等十七位僧徒紛紛表示願隨師東渡傳戒。那時,鑑真已有五十五歲。

  自從鑑真接受日僧邀請,他不僅要克服“滄海淼漫”的自然障礙,而且還要面對更為複雜的社會阻力,在十一年的時間裏,前後六次東渡,五次失敗。
  唐天寶二年(公元743年)三月,鑑真作了一切東渡的準備,正待啟航,不意浙東一帶出現了海盜,隨行的僧徒中間又發生了意見糾紛。道航認為高麗僧人如海學行欠缺,不應帶他同行,如海遂向官府誣告,説道航等私通海盜,淮南採訪使班景倩立即將榮睿、普照、道航等人拘捕,事後真相大白,榮睿等人已飽嘗了四個月的鐵窗風味。當釋放時淮南採訪使仍認為“今海賊大動,不得過海!”第一次東渡計劃失敗了。

  同年十二月下旬,鑑真一行八十五人,在十二月下旬的一個月明之夜從揚州悄悄開航。但船到浪溝浦即遇風暴,浪擊破船,停留一月修船,再度下海,船至揚子江口,又遇風浪,停泊一月,再次啟航,不幸在衢州羣島觸礁船沉,船上東西全被海浪捲走。全體人員登上一個荒島,後被官船送回明州(寧波),大部分人遣送回鄉,十七位僧人被送到浙江鄞縣阿育王寺。第二次東渡又失敗了。

  第二年春,鑑真一行受聘到越州(紹興)龍興寺講律授戒,天寶三年(公元744年)秋歸阿育王寺。因越州僧人不理解鑑真東渡的意義,向官府控告説榮睿引誘鑑真,官府隨即逮捕了榮睿,普照因躲在民家未被逮去。榮睿在押送解京途中,在杭州得病,假稱病死,才得脱難,第三次東渡計劃又夭折了。

  天寶三年冬,鑑真派人先去福建購買船隻,備辦海糧,自己率徒眾三十餘人,聲稱巡禮聖蹟,祕密從浙江小路往福州取齊。但揚州龍興寺的弟子靈佑不忍鑑真遠適異域,發起僧徒阻止鑑真赴日,江東道採訪使遂下牒諸州,追蹤攔截,鑑真一行在黃巖禪林寺被官差截獲,強行押解回揚州,第四次東渡計劃又成了泡影。

  在這樣的形勢下,榮睿、普照感到再留在揚州龍興寺使得官廳對鑑真的監視會不放鬆。為了迴避風潮,他們遂移居同安郡(安徽安慶附近),在那裏足足等待了三年。唐天寶七年(公元748年)兩位日僧來到揚州崇福寺,鑑真又悄悄作第五次東渡準備。“買香藥,備辦百物,一如天寶二載所備。”鑑真及其弟子,加上榮睿、普照共有十四位僧徒,其他尚有申請同行的三十五人,船員十八人,共計六十多人。他們在六月二十六日夜從揚州新河祕密登舟,尚未出海,即遇風浪,飄到浙江海面,先後在三塔山、署風山各停住一月。十月十六日登程後又遇狂風怒濤,在大海中整整飄流了十四天,最後飄到了海南島。然後輾轉從雷州海峽,經由廣西、廣東、江西、安徽,返回揚州,一路上歷盡艱辛,前後歷時兩年。日僧榮睿在路過端州(廣東肇慶市)不幸逝世,埋骨異鄉。跟隨鑑真始終如一的祥彥,在途經吉州時也病死了。鑑真因受暑熱得了眼疾,治療無效,不幸雙目失明。鑑真雖遭受接二連三的沉重打擊,但他了解到日本眾生對佛法戒律的渴望,明確赴日傳戒是他作為一個佛門弟子的使命,以“不遂本願”決不罷休的堅強意志,又準備作第六次東渡壯舉。

  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日本第十次遣唐使藤原清河歸國前,特來揚州拜訪鑑真,鑑真決意乘遣唐使船渡日。為了避開官府及僧人的阻攔,鑑真及其弟子於十月十七日夜祕密乘船離開揚州,普照從鄭山阿育王寺趕來,大家會合後,一行二十四人搭上了遣唐使船,於十一月十五日夜啟錨。這樣,鑑真一行又踏上了第六次東渡的征途,次年(公元754年)二月到達當時日本的首都奈良,那時鑑真已經是六十六歲失明的老人了。

  鑑真抵日後,講律授戒,許多日本僧人得以完成正規的受戒儀式。從此佛教中的佛法在日本才算具備了完整的傳承。
  鑑真初到日本後,便治癒了光明皇太后的疾病。隋唐年間,雖中國醫藥知識及醫藥典籍相繼傳入日本,但日本人對於鑑別藥物品種的真偽、規格、好壞尚缺乏經驗。鑑真抵日後,儘管雙目失明,但是,他利用鼻子的嗅覺、舌頭的味覺、手指的觸覺,將有關藥物的知識傳授給日本人,矯正了過去不少錯誤;同時對於藥物的收藏、炮炙、使用、配伍等知識,也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日本人。據日本《皇國名醫傳》裏指出,自鑑真東渡日本面授醫藥知識,使日本人真正掌握辨認藥品之知識,從此日本醫道才完備。14世紀以前,日本醫道把鑑真奉為醫藥始祖,直到德川時代,日本藥袋上還貼有鑑真的圖像,可見其影響之深。

  鑑真東渡日本,把盛唐文化全面地介紹給日本,對日本的佛學、醫藥學、工藝技術等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日本因此稱他為過海大師。
  鑑真在日本傳法十年,於公元763年6月21日圓寂於奈良唐招提寺,享年76歲。鑑真逝世前一年,由他的弟子思託根據鑑真的形象,製成等身大小的乾漆夾貯坐像一尊,即是現存唐招提寺開山堂內的鑑真像。這是日本最早的以真實人物作為對象的優秀塑像,是日本美術史上的一件重寶。

總結:在清朝以前日本對中國是十分崇拜的,也有極端的恐怖分子比如海盜什麼的,但是日本主流還是非常仰慕中國的,謙虛好學就是日本非常優良的傳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