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夜剪髮可不可以 有什麼說法

在小的時候,媽媽總會在過年的前幾天帶着我們去剪頭髮,說過年的時候不能剪頭髮,所以必須在過年的前幾天就要把頭髮剪了。那麼你們知道過年爲什麼不能剪頭髮嗎?大年夜的那天可不可以剪髮呢?有什麼樣的說法?

大年夜剪髮可不可以 有什麼說法

大年夜可以剪頭髮嗎?
  大年夜也就是大年三十,是可以剪頭髮的,也可能有些地方的習俗是不一樣的。

什麼時候不可以剪髮呢?
  正月,是中國農曆的第一個月。正月七年級,是中國傳統節日春節。

正月不剃頭,是指在我國大多數地方都流傳的“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的習俗,該習俗起源於1644年清廷頒佈剃髮令的前後。其實,該習俗屬於誤傳。當時不剪頭意味着“思舊”,明末清初開始便流傳這樣的風俗。清朝年間,政府命令所有百姓必須剃頭,有一部分人懷念舊朝,就在正月裏不剪髮用以表示“思舊”意爲思念過去的歷史。但當時又不能公開與朝廷對抗,於是就衍生了“正月剪頭死舅舅”的風俗,一直誤傳至今。

大年夜剪髮可不可以 有什麼說法 第2張

中國民間文化其核心是一種“人倫文化”,注重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這種文化背景使得原本的“誤傳”一直沿用至今。隨着社會進步,我們對“節俗”的傳承也應有所選擇,應該更加註重理解文化的內涵,不要因爲世代傳下來的“誤會”影響了正常生活。近些年,正月不理髮的規矩已逐漸在大城市淡化,但更大範圍內,這一舊時“年俗”還存在,需要人們更新觀念,接納新的變化。

話得從清軍入關時說起,大清皇帝爲了“削平四周,留守中原”的治國主張,決定推行一種奇怪的髮式:將頭髮從前部到腦頂剃去,再將四周的髮際全部剃光,只留下中間集中的一塊和一個長長的大辮子。爲了一統江山,尤其是統治思想,這種髮型要在漢人間大肆推行。推行的媒介便是剃頭匠,清政府把全國的剃頭匠召集起來,每人發給一個掛有聖旨的“吊投旗杆”。隨後,這些剃頭匠便走街串巷,恩威並施地把人們的頭髮一一拿下。

經歷了無數次朝代更迭的漢人對於誰當皇上這樣的事情並沒有表現得太過強烈,倒是這場頭髮的變革着實惹惱了其中一部分人。當時的清王朝打出的口號是“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這種強硬的做法出人意外地遭到了歷來柔弱的江南民衆的反對:江南士子認爲剃頭是對他們人格的莫大侮辱,因此羣起反抗,指望通過羣衆的力量讓滿人有所收斂。然而,順治皇帝隨便找了點茬兒,一聲令下,接連出現了“揚州十日”和“嘉定三屠”等悲劇,漢人頭上的標誌連同熱血乘鶴西去。

大年夜剪髮可不可以 有什麼說法 第3張

1644年至1650年(順治元年~順治七年)間,意大利人衛匡國寫下了着名的《韃靼戰紀》。其中記錄了中國南方軍民爲保衛頭髮而戰的情況:士兵和老百姓都拿起了武器,爲保衛他們的頭髮拼死鬥爭,比爲皇帝和國家戰鬥得更英勇,不但把韃靼人趕出了他們的城市,還把他們打到錢塘江,趕過了江,殺了很多韃靼人。實際上,如果他們追趕過去,也許會收復省城和其他城鎮,但他們沒有繼續發展勝利,只滿足於保住了自己的頭髮。

意大利人不懂得我們的國情,他看到的只是局部的一場小小的勝利,他不曉得,天下已經是清人的天下。“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韃靼人”動真格的了。在大清國的高壓下,一些文人士大夫不再高喊“頭可斷髮不可剃”,而是以“正月不剃頭”來表達對明王朝的思念,實爲“思舊”,爲了掩人耳目,訛傳爲“死舅舅”。

一場發生在三百多年前的剃頭鬧劇至今未結。

每個習俗都有一段故事,正月裏剪頭不是真的要死舅舅,其實就是思念明朝的意思。雖然本來意思不是死舅舅,但是人們還是覺得正月剪頭是不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