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北方23小年南方24小年 有什麼講究嗎

    過年對於所有的人來說都是一件開心的事情,但是對於北方人和南方人來說,過年的時間是不一樣的,自古以來,北方人一般在23的時候是小年的時候,在南方來說,就是24的時候過小年,那麼爲什麼會這樣呢?

爲什麼北方23小年南方24小年 有什麼講究嗎

    北方小年是哪一天?
    ——北方小年是農曆臘月二十三。

    爲啥北方小年是23南方是24
    “小年”來源於上古時期人們對火的崇拜。殷商時期的“五祀”和西周的“七祀”中,都有一項重要的內容爲“祀竈”。魏晉之後,小年作爲基本成型,“竈神”也逐漸被人們接受。
    古代時,臘月二十三是北方權貴過小年夜的時候,偏遠的南方地區只能在臘月二十四日過小年。在中國民間,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也就是說,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臘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
    據瞭解,清朝建立之後,皇家通常選擇在臘月二十三日祭竈,《清史稿》就有“惟十二月二十三日,宮中祀竈以爲常”的記載。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便有了官家和民家在不同的日子過小年的區別。

    清朝的皇帝從雍正年間開始,每年臘月二十三在坤寧宮祀神,也就是向天地神明彙報一下工作情況。爲了節省開支,皇帝順便把竈王爺也拜了。以後王族、貝勒隨之效仿,遂於臘月二十三祭竈。

    到了清中期嘉慶、道光年間,由於距離中心較近,北方民間小年祭竈時間受官方影響逐漸變爲臘月二十三,南方大部分地區則沿用舊曆。所以說,南北小年日子的不同,是受官氣的影響。

    北方小年習俗
    祭竈王
    民間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竈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竈時,人們在竈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爲竈王昇天的坐騎備料。祭竈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竈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裏講壞話了。

    掃塵
    “塵”與“陳”諧音,故而掃塵旨在除舊迎新,拔除不祥。掃帚將牆壁上下掃乾淨、擦洗桌椅、沖洗地面……各家各戶都要不留死角地徹底清掃,做到窗明几淨。同時小年的這一天,也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在北方,通常把臘月二十四日定爲“掃房日”。

    吃餃子
    北方的每個節日幾乎都會有餃子的身影,小年夜吃餃子,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山區多吃糕和蕎麪。晉東南地區,流行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鍋倒”的說法。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粘結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

    北方和南方的差異一直都是存在的,即便是過小年,南方和北方的時間都是不一樣的,地域的差異影響着兩個區域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