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歲起源於哪個朝代 守歲的來歷

守歲是我國的傳統習俗,直到今天,很多的地區還保留了守歲的傳統。那麼守歲是起源於哪個朝代,守歲的來歷是什麼呢?這些你都知道和了解嗎?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節日習俗中,來了解一下守歲文化吧!

守歲起源於哪個朝代 守歲的來歷

1、守歲始於哪個朝代
  守歲習俗興起於南北朝,樑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徵着把一切邪瘟、病疫驅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2、熬年守歲的傳說
  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漢族民間流傳着一個有趣的故事:太古時期,有一種猛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爲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淨竈,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然後生一個火熬上很多柏枝以驅年避兇,再躲在屋裏吃“年夜飯”。

3、熬年守歲的現代習俗
  在這“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團圓,歡聚一堂。全家人圍坐在一起,茶點瓜果放滿一桌。大年擺供,蘋果一大盤是少不了的,這叫作“平平安安”。在北方,有的人家還要供一盆飯,年前燒好,要供過年,叫作“隔年飯”,是年年有剩飯,一年到頭吃不完,今年還吃昔年糧的意思。這盆隔年飯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來煮,北京俗話叫“二米子飯”,是爲了有黃有白,這叫作“有金有銀,金銀滿盆”的“金銀飯”。不少地方在守歲時所備的糕點瓜果,都是想討個吉利的口彩:吃棗(春來早),吃柿餅(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長生果(長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除夕之夜,一家老小,邊吃邊樂,談笑暢敘。也有的俗戶人家推牌九,擲骰子,賭梭哈,打麻將,喧譁笑鬧之聲匯成了除夕歡樂的高潮。通宵守夜,象徵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小結:守歲習俗是從南北朝時期就開始興起,當時代表着用蠟燭來抵抗邪瘟,來年吉祥如意。現在有些地方也有這種風俗,一家人擺個果盤聊天到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