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不送禮關鍵在教師不收禮

教師節不送禮關鍵在教師不收禮

董宏達

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我國第29個教師節即將到來,“該不該給孩子的老師送禮物?”又成爲許多家長糾結困惑的問題。教育部日前發通知要求,節儉過教師節。學校提倡:尊師重道比送禮物更重要(8月31日中國廣播網)。

馬上就是教師節了,關於教師節向老師送不送禮,成了近年來被熱議的話題。教育部下發通知要求節儉過教師節,顯然對教師收禮有提示之意。

尊師重教是中國的優良傳統,而教師節是一個實現對老師尊重的最好體現。原本,給教師送禮意在尊師,表達的是師生間的情意。從感激師恩角度給老師送上節日禮物,也未嘗不可,關鍵是送什麼樣的禮物,送禮物要表達的是不是純潔的師生情感。

縱觀近年來教師節家長給老師送禮,已經超出情感的範疇,送禮不在於尊師,而在於攀比——如果不送禮,別人送了,老師會不會對自己的孩子有看法,給小鞋穿?給教師送禮變成了社會流行的拉關係走江湖,甚至有賄賂教師之嫌,使原本純潔、高尚的師生情意,變得世俗、功利,也使教師節這個崇高的節日,被送禮與收禮這樣一個世俗的話題所沖淡。所以,教育部要求節儉過教師節顯得非常必要。

在我看來,某種程度上,學生家長送不送禮,取決於教師是否拒絕收禮。尊師在於重道而非物質上的禮物,同樣老師厚愛學生在於傳道授業,而不是以是否送禮爲重。作爲教師,拒收學生和家長的禮物本是基本的職業道德,不需要專門作出承諾。教師節不能收,其他日子同樣不能收。所以,不解決內心深處的問題,光靠禁止或許也禁不住。

不給老師送禮的家長爲什麼心裏不踏實?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師生地位使然。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處於核心地位,學生處於被管理、被支配的地位上,學生家長往往圍着教師轉,期盼教師多多給自己的孩子以格外的照顧。換言之,送禮尊師,是功利性的,成爲一種交易。某種程度上是你情我願的事,缺乏有效的監督,教師收禮可謂毫無風險。

同醫患關係一樣,患者遇上妙手回春的醫生,治好病症後,總要向醫生送上點小禮以表達感激之情,這本是純潔的情意,一旦不是這種內心的感激之情,便會把情意變成交易,於是,送禮就會變味,長此蔓延下去,便會形成一股不正之風,瀰漫社會各行各業,到頭來人與人這間逐漸功利,感情越來越淡,相互作用的結果,最終都是受害者。師生關係也是如此。

現在看來,尊師重道比送禮物更重要,不能停留在口頭上,還需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讓師生關係衝破世俗,迴歸本真,自覺地抵制不正之風,倡導節儉過教師節。當然,倡導節儉過教師節,教師和學生家長都有責。而教師能做出表率更爲重要。如果學校能嚴禁教師收禮,教師也都能做到堅拒不收,教師節送禮根本就不會成爲一種社會現象,更不用教育部三令五申髮禁令。

教師節不送禮關鍵在教師不收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