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仙友

桂花--仙友

桂花以其清雅高潔,香飄四 溢,被稱爲“仙友”。
明·瞿估寫有一首詩,這樣寫道:
滴露研朱染素秋,輕黃淡白總含羞;
量空金粟知難買,擊碎珊瑚惜未收。
仙友自傳丹竈術,狀無須作錦衣遊。
因此,桂花之友亦稱之爲“仙友”。
桂花 ,英名:Osmanthus,別名:桂花別名很多:因其葉脈如圭而稱“桂”;它紋理如犀,又叫木犀;以其清雅高潔,香飄四 溢,被稱爲“仙友”;桂花又被稱爲“仙樹”,“花中月老”。桂花通常生長在巖嶺上,也叫“巖 桂”;桂花開花時濃香致遠,其香氣具有清濃兩兼的特點,清可盪滌,濃可致遠,因此有“九里香”的美稱;黃花細如粟,故又有“金粟”之名;桂花爲“仙客”;花開於秋,舊說秋之神主西方,所以也稱“西香”或“秋香”;桂花的花朵很小,但香氣濃郁,被人稱爲“金秋驕子”;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桂花的花朵是管狀的,由五個小瓣瓣聯合組成,叫“花冠管”;漢晉後,人們開始把桂花與月亮聯繫在一起,編織了月宮吳剛伐桂等許多美麗的傳說,故亦稱“月桂”,因此,月亮也稱“桂宮”、“桂魄”。



衆多別稱
桂花有很多別稱:因爲葉子像圭而稱“桂”;紋理如犀,又叫木犀;其清雅高潔,香飄四溢,被稱爲“仙友”;桂花又被稱爲“仙樹”、“花中月老”。桂花通常生長在巖嶺上,也叫“巖桂”;桂花開花時濃香致遠,其香氣具有清濃兩兼的特點,清可盪滌,濃可致遠,因此有“九里香”的美稱;黃花細如粟,故又有“金粟”之名;桂花爲“仙客”;花開於秋,舊說秋之神主西方,所以也稱“西香”或“秋香”;桂花樹是崇高、貞潔、榮譽、友好和吉祥的象徵,凡仕途得志,飛黃騰達者謂之“折桂”。


歷史典故
據文字記載,中國桂花樹栽培歷史達2500年以上。春秋戰國時期的《山海經·南山經》提到的招搖之山多桂。《山海經·西山經》提到皋塗之山多桂木。屈原的《九歌》有“援北斗兮酌桂漿,辛夷車兮結桂旗”。《呂氏春秋》中盛讚:“物之美者,招搖之桂”。東漢袁康等輯錄的《越絕書》中載有計倪答越王之話語:“桂實生桂,桐實生桐”。由此可見,自古以來,桂就受人喜愛。
自漢代至魏晉南北朝時期,桂花成爲名貴的花卉與貢品,併成爲美好事物的象徵。《西京雜記》中記載,漢武帝初修上林苑,羣臣皆獻名果異樹奇花兩千餘種,其中有桂十株。公元前111年,武帝破南越,接着在上林苑中興建扶荔宮,廣植奇花異木,其中有桂一百株。當時栽種的植物,如甘蕉、密香、指甲花、龍眼、荔枝、橄欖、柑橘等,大多枯死,而桂花有幸活了下來,司馬相如的《上林賦》中也提到桂花,當時桂花引種宮苑初獲成功,並具一定規模。
晉代嵇含《南方草木狀》記載:“桂出合浦,生必以高山之巔,冬夏常青,其類自爲林,間無雜樹。”南京爲天朝古都,南朝齊武帝(公元483—493年)時,湖南湘州送桂樹植芳林苑中。《南部煙花記》記載,陳後主(公元583—589年)爲愛妃張麗華造“桂宮”於庭院中,植桂一株,樹下置藥杵臼,並使張妃馴養一白兔,時獨步於中,謂之月宮。可想而知,當時把月亮認作有嫦娥、桂樹、玉兔存在的月宮這一傳說已相當普及,說明早在2000多年前,中國就把桂樹用於園林栽培了。現陝西漢中市城東南聖水內還有漢桂一株,相傳爲漢高祖劉邦臣下蕭何手植,其主幹直徑達232釐米,樹冠覆地面積400多平方米,枝葉繁茂,蒼勁雄偉。
唐代文人引種桂花十分普遍,吟桂蔚然成風。柳宗元自湖南衡陽移桂花十餘株栽植零陵。白居易曾爲杭州、蘇州刺史,他將杭州天竺寺的桂子帶到蘇州城中種植。唐相李德裕在二十年間收集了大量花木,其中剡溪之紅桂,鐘山之月桂,曲阿之山桂,永嘉之紫桂,剡中之真紅桂,先後引種到洛陽郊外他的別墅所在地,此時園苑寺院種植桂花,已較普遍。
桂花的神話傳說不斷出現,尤其是唐代小說中的吳剛伐桂的故事,更在中國民間廣泛流傳。傳說中說:月中有桂樹,高五百丈。漢朝河西人吳剛,因學仙時,不遵道規,被罰至月中伐桂,但此樹隨砍隨合,總不能伐倒。千萬年過去了,吳剛總是每日辛勤伐樹不止,而那棵神奇的桂樹卻依然如故,生機勃勃,每臨中秋,馨香四溢。只有中秋這一天,吳剛纔在樹下稍事休息,與人間共度團圓佳節。
唐宋以後,桂花已被廣泛用於庭園中栽培觀賞。宋之問的《靈隱寺》詩中有“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的著名詩句,故後人亦稱桂花爲“天香”。李白在《詠桂》詩中則有“安知南山桂,綠葉垂芳根。清陰亦可託,何惜植君園”。表明詩人要植桂園中,既可時時觀賞,又可時時自勉。這種需要,導致園中栽培桂花日漸普遍。如宋朝梅堯臣《臨軒桂》:“山楹無惡木,但有綠桂叢”。歐陽修《謝人寄雙桂樹子》中“曉露秋暉浮,清陰藥欄曲”暗示桂花已移植到詩人庭院中的芍藥欄杆旁。宋代毛滂《桂花歌》中“玉階桂影秋綽約”說明在玉色的臺階前植桂。元代倪瓚《桂花》詩中“桂花留晚色,簾影淡秋光”指出窗前植桂。
桂花的民間栽培始於宋代,昌盛於明初。中國歷史上的五大桂花產區均在此間形成。中國桂花於1771年經廣州、印度傳入英國,此後在英國迅速發展。現今歐美許多國家以及東南亞各國均有栽培,以地中海沿岸國家生長爲最好。


桂花解釋和意思
桂花是中國傳統十大花卉之一,集綠化、美化、香化於一體的觀賞與實用兼備的優良園林樹種,桂花清可絕塵,濃能遠溢,堪稱一絕。尤其是仲秋時節,叢桂怒放,夜靜輪圓之際,把酒賞桂,陳香撲鼻,令人神清氣爽。在中國古代的詠花詩詞中,詠桂之作的數量也頗爲可觀。自古就深受中國人的喜愛,被視爲傳統名花。
1.亦作“ 桂華 ”。樹名。即木犀,也指其所開的花。
《漢書·禮樂志》:“都荔遂芳,窅窊桂華。” 顏師古 注:“此言都艮薜荔俱有芬芳,桂華之形窅窊也。” 唐 許渾 《送宋處士歸山》詩:“賣藥修琴歸去遲,山風吹盡桂花枝。” 宋 梅堯臣 《和韓子華桂花》:“空山桂花多,豔色粲然發。” 明 王慎中 《訪空同先生故宅》詩:“年年桂花發,人擬子云居。”
2.指月。
北周 庾信 《舟中望月》詩:“天漢看珠蚌,星橋視桂花。” 唐 韓愈 《明水賦》:“桂華吐耀,兔影騰精。” 宋 范成大 《好事近》詞:“何待桂華相照,有人人如月。”


桂花可以吃嗎,桂花的功效與作用
桂花可以吃。
桂花是一種天然藥材。桂花性溫味辛,具有健胃、化痰、生津、散痰、平肝的作用,能治痰多咳嗽、腸風血痢、牙痛口臭、食慾不振、經閉腹痛。由桂花蒸餾而得的“桂花露”,具有舒肝理氣、醒脾開胃的功效,能治口臭、咽乾等病,是上等的飲料。桂枝、桂籽、桂根皆可入藥,由桂枝、芍藥、生薑、大棗、甘草配製的桂枝湯,專治外感風邪、虛等症。桂根則可治療筋骨疼痛、風溼麻木等病症。
1.桂花桂樹的果實入藥有化痰、生律、暖胃、平肝的功效。枝葉及根煎汁敷患處,可活筋骨止疼痛,治風溼麻木等症。桂樹的木材材質緻密,紋理美觀,不易炸裂,刨面光潔,是良好的雕刻用材。
2.桂花對二氧化硫、氟化氫等有害氣體都有一定的抗性,還有較強的吸滯粉塵的能力,常被用於城市及工礦區。
3.桂花曬乾後,可以沖茶。 桂花茶有清香提神功效。
4.桂花經沸水稍燙後撈起晾乾,用白糖潰起來,密封於瓶裏,以保持顏色和香氣,可作爲食品香料。
5.將桂花、純藕粉加白糖衝調,就成了桂花藕粉,味美且開胃。   取上等小棗,加糖煮,湯將盡時,加入桂花,即成健脾開胃的桂花蜜棗。
6.桂花性溫味辛,煎湯、泡茶或浸酒內服,可以化痰散瘀,對食慾不振、痰飲咳喘、腸風血痢、經閉腹痛有一定療效。桂枝、桂籽、桂根皆可人藥。由桂枝、芍藥生薑、大棗、甘草配製的桂枝湯,專治外感風邪、發熱頭痛等症。桂根味甘微澀。
7.桂花爲木犀科植物的花、其味辛、溫歸經入肺、大腸經,對「瘕疝」是指腹部常熱痛,「奔豚」是指寒氣上衝或氣火上逆衝胸直達咽喉至腹部絞痛、胸悶氣急、頭暈目眩、心悸煩燥不安、腸道積氣和蠕動亢進或痙攣、痰涎咳喀不出等有良好療效。常食用對養顏美容、護膚有明顯的幫助。
8.桂花茶可養顏美容 ,舒緩喉嚨 ,改善多痰、咳嗽症狀 ,治十二指腸潰瘍 ,葦麻疹 、胃寒胃疼 、口臭 、視覺不明 。
9.桂花茶有清香提神功效。桂花經沸水稍燙後撈起晾乾,用白糖潰起來,密封於瓶裏,以保持顏色和香氣,可作爲食品香料。
10.將桂花、純藕粉加白糖衝調,就成了桂花藕粉,味美且開胃。取上等小棗,加糖煮,湯將盡時,加入桂花,即成健脾開胃的桂花蜜棗。中醫認爲,桂花性溫味辛,煎湯、泡茶或浸酒內服,可以化痰散瘀,對食慾不振、痰飲咳喘、腸風血痢、經閉腹痛有一定療效。桂枝、桂籽、桂根皆可入藥。
11.桂花本身的香氣可以使人舒緩情緒,桂花可以沏成桂花茶,長久飲用,不僅可以起到美白肌膚的作用的,還可以使口齒長留餘香,使人回味無窮,桂花茶可以清熱消毒,潤腸通便,對口腔炎,皮膚乾裂,牙周炎,聲音沙啞也可以起到一定療效。桂花茶不僅擁有其獨特的花香,還可以對自身有一定的幫助,何樂而不爲呢。
12.桂花還可以做成桂花糕,在眼光明媚喝着桂花茶吃着桂花糕也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可以怡情養性。
13.桂花在食品及醫療保健等方面開發前景十分看好:作爲添加劑,桂花已廣泛應用於糕點、糖果、蜜餞、茶、酒等食品;桂花香氣清新,對改善生態環境有相當大的益處。如今,桂花已成爲提煉香料,製造香皂、香水、化妝品的原料,國際市場對桂花的需求越來越大。


鮮桂花如何保存?
第一個方法如果你想要桂花就那樣保持它盛開的狀態,拿出來依然是新鮮的,那麼就在剛摘下來的時候挑去髒東西,然後裝進保鮮袋裏,紮緊袋口,放進冰箱冷凍裏速凍。這樣不管什麼時候拿出來,桂花都像新鮮的。
第二個方法就是把桂花自然風乾之後釀進蜂蜜裏,這樣也可以保存好幾年
第三個方法,把桂花先用少許鹽醃製一下,然後擠去多餘水分,再一層桂花一層白糖,醃製成糖桂花
第四個方法,就是釀成桂花酒,先把桂花用白糖醃製幾天,等它發酵,然後倒進白酒裏,密封保存,2,3年以後就可以喝到香醇的桂花酒了。
第五個方法就是把它用高溫烘乾或者懸掛自然風乾,桂花比較小朵,很容易就幹了,這樣的桂花幹可以拿來作各種用途。

桂花--仙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