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年:公曆11月20日

彝族年的時間

彝族年在每年公曆的11月20日,是少數民族彝族的傳統節日,是由彝族太陽曆的第一個星迴節轉化而來的一個重大的民族節日。

彝族年的含義

在彝語中,彝族年稱爲"庫什",是彝族人民一年一度中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也是家人親友團聚相互走訪的節日。各地區彝族年沒有固定、統一的時間,多數在秋末初冬的十一月中旬左右舉行。具體的過年時間需由當地通曉天文曆法、德高望衆的人來決定。最早不得提前於新曆的十月前,最遲不超過次年新曆的元月底,總之在漢族的春節以前必須過彝族年。但是四川雷波縣政府於2007年通過決議,決定從2007年起全縣彝族年時間統一爲每年11月20日,目的是爲了維護廣大羣衆、機關幹部和學生的正常生產、生活、工作和學習秩序。

彝族年:公曆11月20日

彝族年簡介

彝族年一般持續3天時間,頭夜叫"覺羅基",過年第一天叫"庫斯",第二天叫"朵博",第三天叫"阿普機"。

◆覺羅基時全家團聚,殺雞、殺豬,慶賀當年人丁興旺,來年吉祥安康等事宜。

◆庫斯意爲新年,主要內容是祭祖,早晨雞叫以後,全村就要殺了年豬,年豬要從同村同寨年長或德高望重的人家開始,依次序殺了。用年豬的膽、胰、尿包占卜主人家的吉凶,以豬膽飽滿、色澤好,胰平展,無缺陷,尿包豐滿爲吉祥,預示來年人畜興旺,家人安康,糧食豐收。同時分"舍富"、"舍民"兩餐進餐,"舍富"主要是祭奠祖先,取豬肝、舌、胰與蕎粑一同煮熟,敬奉先祖。"舍民"是全家人集體餐。吃完"舍民"後,男子們要將豬肉切成條塊,婦女們則要灌製好香腸,並當天要將鮮肉和香腸掛在火塘上烤烤,同時以展示主人家的年豬肥,人吉祥。

◆朵博意爲月首(即一個月的第一天),早晨雞叫主人就要起牀做心肺三鮮湯,既將心肺搗爛,放在鍋裏將油熬出來後,放入水加豆芽、幹(鮮)筍等,做成三鮮湯。早晨起牀全家人就要享受這頓三鮮湯的美味。上午由婦女們組織全村孩子祭果樹,既"社日"儀式。每個兒童要帶豬前蹄一隻及意節粑(細玉米粑)等,選一棵長勢豐茂的果樹,由一孩子上樹伴樹神,衆孩子在一婦女的帶領下祈求樹神要多結果子,讓孩子們分享,保佑孩子們健康成長等,然後將孩子們帶來的肉食切成小片放在樹丫上或樹皮之中。社日結束後是拜年,彝族年的拜年場面壯觀熱鬧,一般數十人一組,從整個寨子挨家挨戶拜年,拜年時主人家端上泡水酒,讓大家喝,同時,拜年隊伍還要爲主人唱賀新年歌,年輕人跳舞、摔跤、跳鍋莊等。大家不分彼此,不分親疏,一起快樂到通宵達旦。

◆阿普機意爲送走祖靈,下午要煮豬腸青菜吃,由婦女們拜年,男子們在家接待拜年隊伍。3天的年過完以後,彝族人就要背上大塊的豬肉膀子(一般分成三、五、七塊),酒、糖、千層餅、炒麪、雞蛋等到岳父岳母家拜年,整個10月份彝族人都沉浸在年節的快樂之中。

彝族年是彝族的一個重大節日。從古到今,彝族對過年十分重視,也很熱鬧。關於彝族年始於何時,現已無從查考,其中涼山彝族過年中的許多儀式均與祭拜祖先相關,整個節日中充滿濃厚的祖先至上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