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粥的傳說故事 民間故事臘八粥的由來

臘八節每年都會如約而至,只要臘八節一過去,無論是商鋪還是家人都在提醒你快回家了,因爲馬上就要到闔家團圓的時間了。下面就是我們總結的關於臘八粥的傳說故事與民間故事臘八粥的由來的全部內容,現在一起來看看吧!

臘八粥的傳說故事 民間故事臘八粥的由來

臘八粥的傳說故事:
  臘八粥的歷史故事
  大約在九百年前,宋朝時代,臘八粥開始傳人中國。根據文字記載,爲了表示對佛陀的忠誠,在農曆十二月初八這天,大的佛教寺院都提供用大米和其他香料一起煮成的粥。大約五百年前,明朝年間,臘八粥已成爲一種聖餐,以至於節日期間皇帝們把它贈給他們的官員。由於臘八粥受到封建社會上層階級的青睞,也就很快在全國普及開來,到現在一直作爲傳統食品受到尊崇。
  現在,我們習慣上稱臘八粥爲八寶粥,指的是做這種粥需用許多種有營養的配料。這裏介紹一下製作八寶粥的特殊方法。首先把糯米、小米、高粱、栗子、幹棗、花生、杏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其他乾果一起煮,然後再加紅糖。這樣做出來的粥不僅美味可口,而且營養豐富。也可以加上紅豆,菜豆,松子仁,蓮子,或者另外一些有營養或美味可口的東西。
  這樣,你會發現粥的配料已遠遠超過八種。實際上,八寶粥用的配料幾乎沒有任何限制。這裏“八”簡直就是指“許多”。怪不得在中國傳統醫學中八寶粥被認爲是一種保健食品,它特別有益於人的脾、胃和血液。對許多中國人來說,現在八寶粥食譜已成爲家常便飯。實際上,這種色、香、味俱全的美味粥,人們不只是在臘月初八食用,在中國市場上人們到處都可以買到它,並可一年到頭盡情享用。
  民間臘八節似爲古臘日和佛祖成道日的融合。這天,多以臘八粥爲食,俗語稱“臘八不吃臘八粥,媳婦攆着丈夫哭”。臘八粥用小米、大米、紅薯、紅棗、紅豆、綠豆等熬製而成,富裕人家則以糯米、果脯、蓮籽、百合、銀耳、玫瑰、青紅絲、紅糖或白精等原料做成。

臘八粥的傳說故事 民間故事臘八粥的由來 第2張

臘八粥的寓意傳說
  從民間傳說上看,食臘八粥還有崇尚勤儉節約的寓意。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對老夫妻,一生勤勞,日子過得很紅火,可就是沒有兒女。老伴五十歲那年,臘月初八這天生了個白胖兒子,老兩口給兒子取名叫臘八。老兩口對兒子從小嬌慣,要啥給啥,說幹啥就幹啥,他說要往鍋裏灑尿,他父親就說:灑吧,少灑些。他用劃道的方法記錄數,母親怕他累,就給他一把掃帚,一下可劃好多道道。這樣臘八從小就養成了任性、懶惰、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習慣。臘八成人以後,父母給他娶了媳婦,滿想着媳婦會勸他改掉惡習,誰知媳婦和他一樣,也是好吃懶做。老兩口沒辦法,只好讓他們倆人自立鍋竈生活,想讓他們知道東西來之不易,沒想到過了一年,他們連鍋也揭不開了。到了臘月初八這天,人家都購買年貨哩,可他倆卻要米沒米,要面沒面,掃掃瓦缸底,撣撣瓦罐,湊了幾樣雜糧熬了點稀粥喝了以後就睡了,但仍然覺得又冷又餓,第二天,人們才發現他們二人凍死了。從那以後“臘八,臘八,凍死一家”的民謠就傳開了。每逢臘八這天家家都熬臘八粥,讓全家汲取臘八一家的教訓,勤儉持家,勞動致富。
  沁陽一帶的臘八粥的來歷起源說與淮陽大同小異,都是勸誡人們勤勞節儉的,就是所杜撰的故事有些許差異罷了。說小倆口因懶惰而貧窮,討飯度日,但到冬天,風雪封門無法外出,萬般無耐,便去掏父母在時老鼠儲存在洞中的糧食,結果將房子掏塌,被活活砸死了。鄰居們說:“地還是過去的地,房還是過去的房,老兩口勤儉度日比人強,小兩口好吃懶做一命亡。”在商丘一帶,民間稱“臘八粥”爲“慰勞英雄粥”,說是宋朝岳飛抗金時,被秦檜所誣陷,朝廷一天八道金牌召其返京,歸途中,缺糧少面,百姓給抗金將士送粥飯爲食,後來岳飛遇害,民間便以此粥爲紀念。

臘八粥的傳說故事 民間故事臘八粥的由來 第3張

民間故事臘八粥的由來:
  臘八粥的來歷故事(一)——佛粥
  臘八節,民間大都流行喝臘八粥。關於喝臘八粥的來歷故事,民間還流傳着許多故事。
  臘八粥傳自印度。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淨飯王的兒子,他見衆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捨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穫,後經六年苦行,於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於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
  “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說有的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鉢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慄、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游詩云:“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據說杭州名剎天寧寺內有儲藏剩飯的“棧飯樓”平時寺僧每日把剩飯曬乾,積一年的餘糧,到臘月初八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爲“福壽粥”“福壽粥”意思是說吃了以後可以增福增壽。可見當時各寺僧愛惜糧食之美德。

臘八粥的來歷故事(二)——“赤豆打鬼”的習俗
  臘八節來自“赤豆打鬼”的風俗。
  傳說上古五帝之一的顓頊氏,三個兒子死後變成鬼,專門出來驚嚇孩子。古代人們普遍相信封建,害怕鬼,認爲大人小孩中風得病、身體不好都是八節由於疫鬼作祟。這些鬼天不怕地不怕,單怕赤(紅)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說法。
  所以,在臘月初八這一天以紅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臘八粥的來歷故事(三)——悼念修長城餓死的民工
  秦始皇修建長城,天下民工奉命而來,長年不能回家,吃糧靠家裏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萬水,糧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餓死於長城工地。有一年臘月初八,無糧吃的民工們合夥積了幾把五穀雜糧,放在鍋裏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後還是餓死在長城下。
  爲了悼念餓死在長城工地的民工,人們每年臘月初八吃“臘八粥”,以資紀念。

臘八粥的來歷故事(四)——浪子回頭的臘八粥
  西晉時有個極懶的青年人,平素遊手好閒,坐吃山空,他的新婚娘子屢勸無效,然而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裏斷炊了,那小夥子飢腸難熬,遍搜米缸、面袋和家裏的罈罈罐罐,將剩粒遺粉連同可食的殘碎物,過洗入鍋,煮了一碗糊狀粥喝下,從此,苦思悔恨,狠下決心痛改前非。
  當地人們便藉此教育子女,每逢臘八都煮粥喝,既表示臘祭日不忘祖先勤儉之美德,又盼神靈帶來豐衣足食的好年景。

小結:近幾年來我們過年的年味是越來越淡了,漸漸地在外的人不願意回家了,所以家裏的團圓飯人越來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