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馬王堆漢墓墓葬水平未解之謎

中國考古研究表明,古代中國墓葬文化領先世界,當時的技術已經超出同時代的所有國家,並且保守估計有百年的水平。關於1972年中國的考古學界最大的收穫就要數長沙馬王堆出土的漢墓了,讓人驚奇的是出土的女遺體相貌完整,肌膚還附有一定彈性。是什麼樣的技術能造成如此完美的墓葬水平呢?就一起走進世界未解之謎吧。

長沙馬王堆漢墓墓葬水平未解之謎

  1971年,全國各地的“深挖洞廣積糧”的羣衆運動如火如荼展開了,這是基於當時的國際形勢,爲爆發戰爭作準備。馬王堆旁一家部隊醫院將目光盯向了湖南省長沙市五里碑附近的兩個大土冢,因爲長沙臨近湘江,地下水位高,土冢高几十米,自然成爲修建地下醫院的絕佳選擇。在打孔探測過程中,馬王堆漢墓被偶然地被發現了。

發掘工作開始於1972年初,東邊的土冢被考古人員編爲1號墓。封土挖開後,露出斜坡墓道和四級臺階的長方形墓穴。墓穴的白膏泥被清除後,發掘出了大量木炭,約有5000多公斤。木炭清除後,一座巨大的槨室完整地展現於世人面前,槨室上覆蓋了26張黃色的竹蓆。整個槨室由厚重的松木板構築而成,長6.73米,寬4.9米,高2.8米。4塊隔板以“井”字形把槨室分爲四個部分,第三層棺內外繪製的圖案最爲精美,並以朱漆輔之,象徵祥瑞的龍、虎、朱雀和仙人的圖案反映了漢人崇神及“事死如事生”的葬俗觀念。第

四層爲殮屍的錦飾內棺,內爲朱漆外爲黑漆,兩道質地精良的帛束橫纏蓋棺,棺四壁粘貼了一層菱花形的毛錦,錦的邊緣加飾了一條絨繡錦。

千年女遺體在封閉較好的1號墓內,她的身上穿了18層衣物,並覆以兩層衾被掩蓋住。由此可推斷,在中國古代,對於處在貴族的孝子賢孫來說,死去的先輩的墓葬是一定要認真對待的,所以形成了厚葬的風氣,恨不得將逝者生前衣食住行所用物品全放進墓穴裏,以供逝者進入陰間享用。1號墓在規模和隨葬品方面,均優於2號、3號墓,並且是女性,在當時“男尊女卑”的思想控制下,顯然她應是家族中極有權威的長者,故考古學家判斷,它的入葬應晚於前二者的入葬。

墓主身份揭密
  根據墓中隨葬的一些印章、封泥、器皿上的銘文,並結合有關文獻的記載,墓主的身份也就清楚了。2號墓的墓主是侯利蒼,1號墓的墓主名爲辛追,是利蒼之妻,而3號墓的墓主是他們的一個兒子。

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西漢。爲穩固天下,劉邦分封了7個異姓王,各轄一方,聽命朝廷。其中吳芮被分封在長沙,乃是長沙王。至劉邦末年,這些諸侯固守一方,嚴重危及中央統治,於是劉邦除掉了這些異姓王,代之以自己的親戚。這樣就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但是長沙王吳芮卻因長沙的特殊戰略地位而保住了自己的位置,因爲在長沙國南邊有一個具有較強軍事實力的南越國,西漢也爲之忌憚。因此,長沙國成爲西漢的戰略要地。但劉邦並不放心,他既要籠絡長沙國,保住這個戰略要地,又要防止長沙國的叛亂,就把利蒼派到了長沙國以監督、管束長沙王吳芮,使其不敢輕舉妄動。又因長沙國的重要地位,利蒼不僅被封相且封侯。利蒼的封地因在縣(今河南信陽地區),故稱侯。利蒼死後,他的一個兒子利繼任爵位。3號墓墓主卻是利蒼的另外一個兒子,即利的兄弟,他是一位帶兵守戊的將軍。在墓穴裏出土的十幾萬字帛書證明了他非常好學,卻極爲短壽,大概活了30多歲,死因不明。最後一代侯名爲利扶(有些史書上記爲利秩,實爲同一人),因其觸犯漢朝法律,丟了列侯的爵位。侯在歷史上就這樣無聲無息地消失了。

錦衣玉食精器顯奢華
  數量巨大,而且保存基本完好,鮮豔美麗的絲織品和漆器,極具學術價值的帛書和帛畫,都讓世人吃驚。

①奇奢的絲織品
  中國自古皆有“繅絲之國”的美譽,漢代的錦綺則以美麗的花紋、柔軟的質地、閃耀的光澤、華貴的氣魄而聞名於世,不但令北部草原上的遊牧民族着迷,也使當時世界上的許多文明古國,如波斯、羅馬、印度的商人慕名而來爭相採購,而且那些國家的貴族們以穿戴中國產的絲織衣物爲驕傲,它象徵着身份、財富與地位。

所出土的絲織品中最精美神奇的要數墓主辛追夫人身上穿着的兩件薄素紗禪衣。衣長128釐米,兩袖伸直長190釐米,而重量卻是輕得出奇,分別爲48克和49克,不足一兩。這種紗質地又輕又薄,透明度也甚高,故古人稱其爲“動霧靄以徐步兮”。薄如蟬翼輕若煙霧的紗衣穿在身上,看上去會產生一種朦朧感,使人顯得美豔絕倫。這兩件素紗禪衣之精美,完全可以和現代精工織造技術媲美。

②千年佳餚世人羨
  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各種各樣食物很準確地反映了漢代發達的農業狀況。食物本來是極難保存上千年的,但由於1號墓密封甚好,所以發掘出多種殘存的食物,在槨室裏到處都有食物,有的放在陶器、漆器裏,有的放在竹筒和麻布袋裏,其中有些已是烹飪好的菜餚。多種糧食,如稻、粟、豆、麥、黍等放在麻袋裏。稻穀出土時就像新鮮的一樣金黃、完整,但由於長時間的存放,內含物質大多分解消失,出土後,即脫水逐漸乾枯。最多的是菜餚瓜果,如甜瓜、棗、梨、楊梅、藕、桃等。另外還有一些畜魚類,如豬、牛、鴨、斑鳩、鴛鴦等,它們多被烹調成熟食盛放於精美的陶皿或漆器裏。讓人覺得有趣的是,陶器裏竟盛放着各種調味品及酒類,可見墓主人生前的生活飲食是極其豐富及奢華的。桃、藕等物出土時,還色澤鮮豔,不過很快就化成了一灘水。

多、保存最好的一批。其中1號墓的一件雙層九子奩,在黑漆的器表上還貼飾了金箔,金箔上再用油彩繪出變形雲紋,更加絢麗多彩。3號墓的一件粉彩雲紋漆奩,其彩繪則用具有油畫效果的堆漆法畫成,先用白漆勾出凸起的邊框,再用紅、黃、綠漆填繪雲紋。與這種強烈立體感相反的裝飾手法稱爲錐畫,不用筆,而是用細尖錐或針在將幹未乾的漆膜上刻劃出各種細如髮絲而又栩栩如生的圖案來,給人一種陰柔的朦朧美,需藉助亮光仔細觀察,才能欣賞到圖案紋飾的精巧和纖麗。

許多漆器上烙有作坊地名;有些則寫有“侯家”或“九升”等字樣,表明物主及容量。最有趣的是許多耳杯和盒、卮、小盤上寫有“君幸酒”或“君幸食”,令人遙想起當年“勸君更盡一杯酒”的宴飲情景。

④陰間的侍奉者
  墓中挖掘出的木俑是供墓主帶到陰間遣役使用的,他們全都稱職地守侯在墓主的身邊,隨時聽候派遣。木俑有平雕和圓雕兩種,臉面均彩繪,有些着絲綢衣裳,有些則直接彩繪出衣裳。

除歌舞俑之外,還有樂俑和25弦瑟、7弦瑟、6孔簫、22管竽等樂器,這些樂器都是首次發現的西漢實物。其中1號墓出土的25弦瑟是目前發現的惟一一件完整的西漢初期的瑟。3號墓出土的一件竽在竽管中發現了竹子做成的簧片,簧片上有控制音調的銀白色點簧,這是世界管樂器中最早使用簧片的實物證明。竽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重要樂器,“濫竽充數”的故事想來大家都聽說過。1號墓出土的12支一套的竽律證明竽在當時不僅是主要的樂器,而且還可作爲其他樂器的定音標準。

招致魂昇天的帛畫
  漢代畫在縑帛上的繪畫作品頗多,但大多失傳。馬王堆1號、3號墓出土帛畫共10餘幅,佔全國帛畫出土量的近一半。

馬王堆帛畫最有代表性的應是在1號墓和3號墓出土的兩幅帛畫。畫面呈“T”字形,頂部裹有竹竿並繫有絲帶,可以懸掛,是逝者出殯時張舉的旌幡。旌幡是古代喪葬儀式中的一種物品,使人高舉,隨喪葬隊伍行進,大概起到識別逝者、招致魂、導引靈魂昇天的作用。

1號墓中的旌幡保存比較完整,3號墓中的則有些殘破不清。

1號墓旌幡表現的是一幅死後昇天圖,自下而下分成三個部分,分別表示地府、人間、天上的情景。最下面有兩隻紅鱗青色的巨魚相交,魚尾各立一長角怪獸,有人說此怪是打鬼的“方相氏”。魚背上立有一赤身力士,雙手擎着表示大地的平板,其左右有雙蛇環繞,再外邊各有一大龜,龜背上站有貓頭鷹。大地之上是人間部分。中間畫有兩條巨龍左右穿繞於圓璧。璧下左右流蘇之上,有兩個羽人,懸着一個巨磬,巨磬的下面,有鼎壺以及成列的人物。圓璧之上,兩隻兇悍的豹子支撐着一個白色平臺,一位衣飾華貴的老婦人拄着柺杖,身後有3個婢女,前面則是兩個拱手跪迎狀的男子,一穿紅袍,一穿青袍。畫中老婦是1號墓主——侯夫人,畫中的兩個男子應是天國使者,前來導引墓主人昇天的情形。而在帛畫最上面,天門已開,天門左右各有一個守門者,作等待、親密對語形態。天門之上是天界,正中上方是一個人頭蛇身的形象,有人說是女媧,有人說是伏羲,無論是誰,都應是天界的主宰。天界之中,凡人的一切想象都表現了出來。墓中女主人騎龍舞於空中。

3號墓旌幡構圖與前者基本相同,由於墓主身份不同,人間部分畫的是一個佩劍的男子,前後有9個侍從,顯示出地位高於1號墓主。

這兩幅帛畫特色鮮明,充滿了絢麗的神話色彩。畫中圖案,極具生命力和人間氣息。這兩幅帛畫在構圖上,衆多的人物、禽獸、器物處理得有條不紊,左右對稱,通過昂揚龍首的蛟龍、迎侯的司閽,將地下、天界聯繫在一起,渲染出了昇天的氣氛。墓主的形象位於畫的中央,顯示出了主人的高貴身份,使畫的中心更爲突出。畫的線條的流暢挺拔,設色莊重典雅,展示了西漢繪畫的卓越水平。

古文獻的寶庫
  馬王堆3號墓隨葬帛書、簡牘是繼漢代發現孔府壁中書、晉代發現汲冢竹書、清末發現敦煌圖卷之後,中國歷史上的第4次古文獻大發現,可分成六藝、諸子、數術、方術、兵書5類。
  1.六藝類。指儒家經典及一些輔助讀物。《春秋事語》約2000餘字,記載着春秋時的史實。《戰國縱橫家書》約1萬餘字,部分內容見於《戰國策》、《史記》,文句也大體一致。還有部分內容記載了蘇秦遊說活動,屬於現已不見於任何典籍的佚文。

2.數術類。此類書主要是自然科學的著作。馬王堆出土的帛書,包括當時的陰陽五行學說、驅鬼辟邪信仰、天文氣象書籍,其中的《五星佔》是現存最早的一部天文書,在天文史研究上特別重要。

3.兵書類。內容屬於兵陰陽家。地圖類,共發現兩幅,一幅是《長沙國南部地形圖》,另一幅是《駐軍圖》。畫得相當精確,一些水道的曲折流向,與今天的地圖大體接近,並附有圖例。而《駐軍圖》是中國乃至世界發現的最古老的彩色地圖,反映出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的高超智慧。

4.諸子類。包括《老子》和《黃老帛書》。《老子》分《道經》和《德經》兩篇,馬王堆出土的《老子》,《德經》在前,《道經》在後,與現在通行本順序截然相反,是目前所見《老子》的最古的抄本。

5.方術類。漢代將醫經、經方、神仙術4種稱爲方術。所出土內容最豐富的是《五十二病方》,全書有52題,記載着治療各類疾病的醫方,包括內、外、婦、兒、五官諸科,其中外科病方佔70%以上,可以視爲漢代的一部優秀外科著作。《導引圖》是一幅繪有各種運動姿態並注有解說文字的圖,還附有論述氣功健身方法的文字。“導引”是把呼吸運動和軀體運動相結合的體育醫療方法,這是我國考古發現中最早的健身圖譜。

小結:辛追墓是幾年來中國考古學界討論最多的一個,她不僅保存完好,最重要的是還通過數量巨大的陪葬品證明了古代封建制度下身份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