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特的滿族民居建築風格介紹

   有一個段子是說在街頭採訪的時候,記者問大爺“你滿足嗎?”,大爺回答說“不,我漢族。”滿族和漢族從來都是相愛相殺,作爲兩個大民族,滿族和漢族之間的交流合作有很多,但是在很多方面也有不同點。漢族的建築風格我們都很瞭解,滿族的建築風格大家知道多少呢?今天,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滿族建築有哪些特點吧。

獨特的滿族民居建築風格介紹

  “口袋房,萬字炕,煙囪出在地面上”。這句俗語形象、集中的反映了滿族民居獨特的建築風格。

“袋房”,又叫“斗室”,因其形如口袋和鬥形而得名。一般是3間或5間,坐北朝南,房頂用草苫,周圍牆多用土壘成。門大多開在東邊,也有的中間開門,稱“對面屋”。進門便是伙房,又稱外屋,西側或東西兩側爲裏屋,即臥室。臥室築有南、北、西三面構成的火炕,這是滿族臥室的最大特點。火炕又稱“轉圈炕”、“柺子炕”、“蔓字炕”等等,滿語叫“土瓦”。一般南、北爲在炕,東端接伙房炕竈,西炕是窄炕,下通煙道。按滿族習俗,西炕上供着神聖的"窩撒庫"棗祖宗板,因此不要說堆積雜物,就連貴客至友也不能坐西炕。南炕溫暖、向陽,一般由長輩居住;晚輩則住北炕。火炕既住人又取暖,深得滿族羣衆喜愛。滿族入關後,火炕在北方得到了更加廣泛的推廣。

滿族的窗戶分上、下兩扇,高麗紙糊在窗戶外面,糊之前,把鹽水和酥油攪拌成的比較稀的糊狀物噴在高麗紙上,這樣就可以防止被雨浸溼。“窗戶紙糊在外”這也是“東北三大怪”之一。

煙囪,滿語稱“呼蘭”,建在屋側,高過屋檐數尺,通過孔道與炕相通。除用空心木外,煙囪多用土坯或磚砌成。滿族房門多爲兩層,內爲兩扇門板,有木製插銷,外爲單扇花格門,外糊以紙。

滿族認爲,“四世同堂”或“三世同堂”是件大喜事,同堂的輩行越多越光榮。因此,隨着人口的增加,除正房外,又建有東西廂房和南向而中間留有門洞的門房,這種建築及佈局就是我們今天所稱道“四合院”。其特點是:院內靠門洞的地方建一矮牆,稱爲“影壁”。影壁後豎一根八尺高左右、碗口粗的神杆,杆頂端掛有一錫制或木製的斗子。兩廂南端是牲畜欄圈。正房後中間空地是菜圃,四周栽植果樹或花卉。房屋四周圍以橫牆,自成院落,大戶用磚石,小戶用木柵。這樣院連院,戶連戶,很自然地形成了堡子、營子和屯子。

房子煙囪的設置在東、西山牆外,煙囪距房子60多釐米遠,用青磚或土坯砌成,有圓形、方形兩種。院周圍用木柵欄,或用磚、土砌成圍牆。大門多設門樓或門房。院內設有影壁牆。影壁牆後側立有“索倫杆子”。院內東西廂房南面修有牛棚、馬棚、車棚和儲存穀物糧倉。滿族人講究衛生,室內外都收拾得乾淨利落,物品放置井井有條,柴禾垛得立立整整。

小結:每個民族所生活的自然環境不同,這就導致了不同民族的建築風格差異。建築風格一般要考慮地形地勢,周邊的山水環境,很多地方還會講究建築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