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李自成的寶藏下落未解之謎

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多次的農民起義,這些不滿於執政者、朝廷君主的百姓,依靠卑微的力量向着自己的目標發起抗爭。今天的世界未解之謎就是要來講講這樣一位農民起義軍的首領,李自成,在推翻了大明王朝後。沒過多久,又被大清鐵騎推翻摧毀。

探尋李自成的寶藏下落未解之謎

在推翻大明王朝時,他搶奪了很多寶貝,兵敗之後,李自成寶藏都藏在了哪些地方?

1644年1月,李自成東征北京,3月10日在沙渦口造船三千,渡過黃河,攻下汾州(今汾陽)、陽城(今晉城市陽城縣)、蒲州(今永濟),隔日攻下懷慶(今河南焦作),殺盧江王載堙。初五日(3月13日)攻克太原,牛勇,王永魁等督兵五千人出戰盡歿,初八日以守將張雄作內應,炮轟破城,蔡懋德自縊死。在太原休整八天。十六日,克忻州(今山西忻州),官民迎降,代州(今屬忻州)守關總兵周遇吉憑城固守,雙方大戰十餘日,遇吉因兵少食盡,退守寧武關(今山西寧武境)。周遇吉悉力拒守,最後火藥用盡,開門力戰而死,全身矢集如蝟毛,夫人劉氏率婦女二十餘人登屋而射,全被燒死。三月七年級日(4月7日)李自成克寧武關,前後死將士七萬餘人,傷亡慘重,《罪惟錄》記“後賊陷京師,多有手足創者,皆經戰寧武者也。”,李自成下令屠城。當晚,大同總兵姜瓖投降,宣府總兵王承胤降表亦到,又連下居庸關、昌平。三月初八日,兵至陽和。十一日,大順軍開進宣府,“舉城譁然皆喜,結綵焚香以迎”。崇楨急調遼東總兵吳三桂、薊遼總督王永吉、昌平總兵唐通、山東總兵劉澤清入衛京城,並號召在京勳戚官僚捐助餉銀。

三月十五日(4月21日)農民軍抵達居庸關,監軍太監杜之秩、總兵唐通不戰而降,同時,劉芳亮率領南路軍,東出固關後,真定太守邱茂華、遊擊謝素福出降,大學士李建泰在保定投降。三月十六日,李自成部過昌平,抵沙河。十七日進高碑店、西直門,以大炮轟城,入午攻打平則門,彰義門,西直門。三月十七日半夜,守城太監曹化淳率先打開外城西側的廣寧門,農民軍由此進入今復興門南郊一帶。

三月十九日清晨,兵部尚書張縉彥主動打開正陽門,迎劉宗敏所部軍,中午,李自成由太監王德化引導,從德勝門入,經承天門步入內殿。此時崇楨帶著太監王承恩上煤山瞭望,又返回乾清宮,大臣皆己逃散,最後崇禎前往景山自縊,史稱甲申之變。

李自成入住紫禁城,封宮女竇美儀爲妃。大順軍入北京之初,兵不滿二萬,李自成下令:“敢有傷人及掠人財物婦女者殺無赦!”京城秩序尚好,店鋪營業如常,“有二賊掠緞鋪,立剮於棋盤街。民間大喜,安堵如故”。

但從二十七日起,農民軍開始拷掠明官,四處抄家,規定助餉額爲“中堂十萬,部院京堂錦衣七萬或五萬三萬,道科吏部五萬三萬,翰林三萬二萬一萬,部屬而下則各以千計”,劉宗敏製作了五千具夾棍,“木皆生棱,用釘相連,以夾人無不骨碎。”城中人心惶惶,“凡拷夾百官,大抵家資萬金者,過逼二三萬,數稍不滿,再行嚴比,夾打炮烙,備極慘毒,不死不休”,“牽魏藻德、方岳貢、丘瑜、陳演、李遇知等,勳戚冉興讓、張國紀、徐允楨、張世澤等八百人追贓助餉。”

李自成手下士卒搶掠,臣將驕奢,“殺人無虛日,大抵兵丁掠搶民財者也”。大順軍於佔領區皆設官治事,首爲追餉,例如在城固縣,“賊索餉,加以炮烙”;在汾陽,“蒐括富室,桁夾助餉”;在絳州,“士大夫慘加三木,多遭酷拷死”;在宣化,“權將軍檄徵紳弁大姓,貫以五木,備極慘毒,酷索金錢”四月十四日,西長安街出現告示:“明朝天數未盡,人思效忠,定於本月二十日立東宮爲皇帝,改元義興元年。”十三日,由李自成親率十萬大軍奔赴山海關征討吳三桂,留守北京者爲劉亮與李侔。

據說李自成入北京後,從宮中搜出內帑“銀三千七百萬錠,金一千萬錠”,“舊有鎮庫金積年不用者三千七百萬錠,錠皆五百兩,鐫有永樂字”(《明季北略》卷二十)。時人許重熙在《明季甲乙兩年匯略》借談遷之口謂曰:“損其奇零,即可代兩年加派,乃今日考成,明日蒐括,海內騷然,而扃鑰如故,豈先帝未睹遺籍耶?不勝追慨矣。”但可信度並不高。計六奇認爲:“予謂果有如此多金,須騾馬一千八百五十萬方可載之,即循環交負,亦非計月可畢,則知斯言未可信。”據樑方仲估計,1390年至1486年,中國內地白銀總產量只有三千萬兩上下。明亡前,雖有大量西班牙銀元與其他外籍銀元流入,但也只有四千五百萬兩。

不敵清兵,倉皇出逃

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與駐守山海關將領吳三桂進行一片石戰役。戰至四月二十二日,吳軍漸漸不支。吳三桂乃降於清朝攝政王多爾袞,兩軍聯手擊潰李自成,主將劉宗敏受傷,急令撤退。

四月二十六日,李自成逃到京城,僅三萬餘人,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北京稱帝,怒殺吳三桂家大小34口,次日逃往西安,由山西、河南兩路徹退。臨行前火燒紫禁城和北京的部分建築,七月渡黃河敗歸西安,不久,棄西安,經藍田,商州,走武關。由於南明弘光帝朝廷的建立和大順軍的節節敗退,很多投降大順的原明朝將領復投南明或清朝,李自成於是疑心日盛,終於妄殺李巖等人,致使人心離散。

順治元年(1644年)十月,清軍攻陷太原,隨即分兵南下晉東南,大順軍長治守將劉忠抵敵不住,被迫率部轉入河南。至此,山西全省僅剩西南一角爲大順軍控制,李自成山西防線基本瓦解。十月下旬,清軍兵分兩路攻打陝西,一路由英親王阿濟格率領吳三桂、尚可喜等軍由大同向榆林進兵,然後從陝北南下西安。一路由豫親王多鐸率領孔有德、耿仲明等部,從河南懷慶攻擊潼關。李自成聞訊,勿忙率軍增援潼關。十二月,清軍出擊潼關,大順軍列陣迎戰,劉宗敏先戰不利。

順治二年(1645年)正月初四日,劉芳亮統兵出戰,受到挫折,李自成親率馬步兵拒戰,又被清軍擊敗。初五、初六兩日夜間,大順軍連襲清營,俱敗。初九日,清軍的紅衣大炮運至,進逼潼關口。大順軍鑿重壕,立堅壁,堵截清軍。十一日,清軍先用紅衣炮轟擊,接着大舉進攻,相繼攻入大順軍陣。大順軍仍頑強奮戰,以騎兵300反擊,又分兵迂迴到清軍陣後攻擊,但都失敗。這時,北路清軍由阿濟格率領,從山西保德州渡過黃河,進入陝北,圍攻榆林。

經十三天激戰,潼關失守。李自成見清兵兩路夾攻,陝西陷落已成定局,遂被迫放棄西安,經藍田、商州,走武關,退入襄陽,“聲言欲取南京,水陸並進”。三月,大順軍逼走南明將領左良玉,佔領武昌,李自成計劃乘舟東下,奪取東南作爲抗清基地。但大順軍尚未準備充分,清軍分水陸兩路突然襲來,李自成倉促棄武昌向東南進發。四月,清軍在湖北陽新、江西九江接連大敗大順軍,切斷其東下去路。李自成見東下已無可能,便掉頭向西南進軍,準備穿過江西轉入湖南。五月初,大順軍到達湖北通山九宮山麓時,李自成率輕騎20餘人登山探路,遇害。李的死因成謎。

搶來的財物藏在了哪?

李自成把明朝二百七十年積累幾乎搜刮盡,留下不只有一個寶藏。那麼,李自成寶藏都藏在了哪。

【1】廣東韶關樂昌

李自成被吳三桂趕出北京城後,曾經留下多個神祕寶藏。

2001年,廣東韶關樂昌坪石鎮遭遇暴雨襲擊。肆虐山洪竟從一座深山中的湊雲仙廟附近衝出了大量的銀錠、銀元等物,“足有數十斤之多”。附近村落大量民衆家中至今仍保存着當年找到的銀物。

樂昌湊雲山發現的李自成寶藏,只是李自成財富的一部分。

從1985年開始便潛心研究大順王朝歷史的丘陵在22年間走遍了湘粵交界處的千山萬水。

經過多年的深山實地考察,他有了驚人的發現:在二省交界的險峻之處,鐫刻着許多石刻、巖畫、造像,其主要的神像都包括一男一女的“曹國公”夫婦畫像。他認爲:“打着南明勳爵‘曹國公’旗號長期活躍於粵湘邊境地區的抗清將領,便是清軍在中原苦苦搜尋而不得的大順帝李自成!”

他解釋說:“衆多‘建像、藏像’都是頭戴通天冠或多寶式皇冠,非皇帝不能爲之。曹國公頭像在一些畫像中標有‘天子’二字,冠冕與袍服都有龍的標誌,在萬古金城的四方寨(曹國公部隊指揮部)刻有‘天子石’字樣,這些都示意主人爲‘天子’。”巖畫上的曹國公像有的標有“李”字,與當地民間記載“曹國公姓李而非曹”一致。而在明末清初,李姓之真龍天子,只有李自成。

從山西到廣東都有李自成寶藏被發現。

山西

有日本學者研究,晉商的第一桶金來源於李自成

關外

金庸先生的《雪山飛狐》說:李自成的寶藏在關外,長白山腳下。

南方諸省都有

中央電視臺和一些文史學家深入調查,發現南方諸省均有李自成寶藏,其中湖南,湖北和廣東樂昌發現的李自成大順文物最多

揭祕闖王李自成寶藏到底藏在哪裏

李自成的寶藏到底藏在哪裏?投降清兵的吳三桂四處尋找。江西省幕阜山發現大順軍後裔居住地,李自成的寶藏是否最終隱藏此地?

在《永曆實錄》一書中記載:1645年南明川湖總督何騰蛟與大順軍商談聯合事宜時,李自成的夫人高桂英,帶着老營正好在湖南常德一帶,老營正是管理大順軍物資機構,而大順軍的寶藏就歸老營保管。

這時的大順軍,被南明川湖總督何騰蛟收編爲忠貞營,防守荊州襄陽與常德一帶,由於分爲十三個防區,後來又被稱爲荊襄十三家。從此湖北西南部和湖南北部,成爲清朝投入兵力最多,消耗最大的地區。據史料記載,清順治初年清朝的賦稅收入,一大半被消耗在與大順軍的拉鋸戰役中,清朝國庫經常告急。清軍統帥多爾袞不得不再次啓用,原明朝遼東總兵吳三桂。這時的吳三桂已經被清朝冷落了四年之久,爲了向清朝表示忠心,他把大本營設置在陝南漢中,派遣多路精兵翻山越嶺背後襲擊荊襄十三家軍。

吳三桂對他的部將們,還有一條祕密指令:查訪李自成財物所匿之處,一旦覈實,不得泄露。順治十年期間,吳三桂已經打探到,大順軍老營駐紮在湖南澧水一帶,派遣二十萬精兵進行圍剿。但高桂英與老營官兵卻一夜之間全部轉移,不知所蹤。至今澧縣一帶還流傳着,高桂英丟棄剛剛生育的嬰兒,護送老營物資的故事。

在近年發現的大順軍文檔抄件中,有一道密旨,在大順國皇后高桂英執行特殊任務時,有一位隨從叫尚炯,他不僅是大順軍中很有名的醫生,而且善於隨機應變。在那危機四伏的歲月,李自成派遣尚炯跟隨高桂英,一定與那批巨大的寶藏有關。而這位尚炯後來成爲小闖王李來亨的謀士,據史料中記載,大順國寶藏從西安轉移南下時,護送的大將就叫李來亨。後來李來亨統帥大順軍餘部在湖北興山,堅持抗清達十三年之久。

是不是高桂英與那批寶藏,轉移到了崇山峻嶺的興山?張家界永定區是湖南通往湖北省興山,最爲偏僻的一條捷徑。在永定區觀音山還發現了14件元明時期宮廷用品,這是不是高桂英的老營在撤退中丟失的呢?

興山,在長江上游西陵峽的北側,與神祕的神農架林區相鄰,這裏山高水急,形勢險要。大順軍李來亨的部隊就駐紮在這裏。

位於百羊寨東端的半山腰,還保留着李來亨建的聖帝行宮碑,碑文中註明了李來亨的籍貫是陝西清澗人氏,被南明永曆皇帝晉爵爲臨國公封號。他是大順軍統帥李過的養子,也就是李自成的侄孫。至今,陝北大順軍的後裔們,經常千里迢迢,來這裏祭拜祖先。

公元1661年,南明朝最後一個皇帝永曆帝,被清朝平西王吳三桂,殺害於雲南昆明後,湖北省西部以李來亨大順軍爲主的夔東十三家,就成爲當時全國最後的反清基地。

在茅麓山百羊寨有一間老屋,據說就是大順軍的藏寶庫,高桂英和老營人員就駐紮在這個村裏。由於當時清兵密探經常混入大順軍營部,所以在老營金庫的大門入口,設立七步半臺階,如果來人邁步登階,不知玄機,就會被哨兵抓獲。

專家猜測,高桂英最終把大順國的寶藏轉移到這裏,可能考慮到茅麓山形勢險要,萬無一失。而且這裏距離陝北故鄉不太遙遠。但她們沒想到,大順軍最爲悲壯的一幕,即將上演。

1662年,清政府集中四川、湖北和陝西三省清軍,共十萬大軍在靖西將軍穆裏瑪的指揮下,圍攻茅麓山。李來亨率領大順軍奮起迎敵,在李來亨的炮火、檑木、滾石的打擊下,清兵傷亡慘重,高級指揮官穆裏瑪之子蘇爾馬均被擊斃。

當年大順軍的炮臺遺址還保存完整,對面山溝就是清兵進山通道。那麼高桂英與大順國寶藏是何時從茅麓山撤退的呢?應該在公元1664年以前,因爲從此以後,茅麓山就被清兵圍得鐵桶一般。這時,高桂英卻留在了茅麓山上,她知道這是大順軍與清兵的最後一戰。

敵我雙方相持數月,大順軍糧食物資消耗殆盡。統帥李來亨兩次組織突圍,雖拼死奮戰,但無法突出清兵的重圍。此時,大順軍很多將領投降了山下清兵,包括高桂英的侄子。這位受到清朝重用的侄子,上山勸降高桂英。但高桂英決定與山上將士一起以身殉國。

而統帥李來亨卻另有安排,他早就挖通了一條下山暗道,以備萬一。史料記載:李來亨在1664年8月4日,他安排祖母高桂英和其他將士安全下山後,自己卻與妻子兒女一家人舉火自焚。他爲什幺不逃走呢,後人猜測,他覺得反清無望,萬念俱灰,不如捨生取義。

距李自成失蹤之年過去二十一年。清兵曾經在這裏掘地三尺,尋找大順軍的寶藏,可惜一無所獲。當地村民在這裏,也只是找到一些銅錢和用具。

小結:關於李自成的寶藏下落至今也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但是,相信我們只要重視過往,勿忘歷史,就能在不久的未來創造更多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