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米族有哪些文化

在人們的認知裏,離現代的時間越長,歷史越久,東西就越珍貴。普米族,一個歷史悠久,擁有古老文化的民族,屬於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雲南省。那麼歷史悠久的普米族擁有怎樣的文化呢?又有哪些寶貴之處呢?一起來看看吧!

普米族有哪些文化

普米族的文化
  普米族居住地分散,但各地方言差別不大,一般都能互相通話,這表明普米族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一個聚族而居、繁盛發展的時期。儘管擁有自己的語言,普米族人在與周圍民族和睦相處的交往過程中也掌握了多種民族的語言。普米人普遍兼通漢、摩梭、白、納西、藏、彝等周邊民族的語言。普米族沒有流傳至今的文字,僅發現有一種處於文字前身狀態的刻劃符號,在寧蒗和木裏的普米族曾經使用過簡單的圖畫文字,字數雖少,但已經堪稱萌芽狀態的原始文字。他們又曾用藏文字母來拼記普米語,用以記載本民族的歷史傳說、故事和歌謠等,但流傳不廣。後來多被巫師用以書寫經卷。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普米族地區大都普遍使用漢文。

一、語言
  主條目:普米語
  普米族的語言是普米語,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的羌語支,分南北兩個方言區。雲南省蘭坪縣、維西縣、永勝縣、麗江縣及寧蒗縣新營盤鄉以南地區屬普米語南部方言區;雲南省寧蒗縣永寧鄉、拉柏鄉,四川省木裏縣、鹽源縣、九龍縣和冕寧縣等地區屬普米語北部方言區。
  居住在四川省木裏、鹽源以及九龍等地的約25000名藏族人也說普米語,其中木裏縣人數最多,約有18000人。除使用普米語之外,多數人兼通漢語和一些鄰近民族的語言。
  普米族沒有文字,寧蒗的普米族曾經使用過一種以藏文拼寫的文字,但流傳不廣。

二、舞蹈
  根據來源的不同,普米族的舞蹈可以分爲宗教舞蹈和娛樂舞蹈
  1、宗教舞蹈
  普米族的宗教舞蹈均爲原始宗教舞蹈。目的是祟奉神靈,驅邪攆鬼。從表演場合看,都在特定的宗教活動中表演。如驅邪攆鬼時跳“醒英磋”、葬禮中跳寨細蹬、敬羊舞等。哪一種宗教舞蹈在哪一種宗教活動中跳,教規分明、不得相混。非宗教活動的場合是不允許跳專門性宗教舞蹈的。從表演人員看,宗教舞蹈具有非常強的專業性。只由訓練有素的巫師表演,人數一般不多。
  宗教舞蹈的伴奏,爲了營造神祕和恐怖氣氛,多用鼓、鑼、鈴等打擊樂器,渲染出奪人的聲勢。普米族的宗教舞蹈,全是男子舞蹈,大都佩有法器或刀劍、鈴等器械。表演時,或持刀握鈴,轉跳騰挪;或擊鼓縱橫,伴以念頌咒語或高聲猛唱;或摹擬禽獸狀,情態奇詭、氣韻別緻。這類男性舞蹈,動作雄渾剛健,虎虎有力、氣勢逼人,顯示出一派陽剛之氣。這種風格,充分體現了普米族堅毅、勇猛的大無畏性格。
  2、娛樂舞蹈
  普米族的民間娛樂舞蹈,普遍具有歌、舞、樂三位一體的特點。舞蹈形式正如普米族民歌所唱的:“如金線把珍珠穿成一串,手拉手跳成十五的月亮。”娛樂舞蹈全是手拉手轉圓圈的舞蹈形式。人們挽手而跳,伴以高亢洪亮、情感激越的唱詞。特別是普米族婦女雪白的長裙隨舞步輕盈飄旋,似白鷺翻飛,正如《打跳歌》中所唱的:“笛聲不停莫歇腳,舞場上沒有陡巖子,腳底板下沒有刺,跳它個地動山也搖。”在喜慶的集會之夜,歡快的娛樂性舞蹈,往往一跳就是通宵達旦。

三、飲食
  普米族生產的糧食主要有玉米、青稞、大麥、燕麥和蕎麥,主要食物就是這些糧食的製成品,糌粑面是普米族傳統食品,原料有大麥、燕麥、蕎麥、玉米等。
  飲食文化
  普米族麪食類食品的加工方式主要有烤制和煮制兩種,各種糧食都可以加工成粉,成年人常食用較硬的烤粑粑,老人和兒童常食用烤稀麪餅,普米人也常吃煮麪片。
  普米族食用肉類食物的數量較大,主要是豬、牛、羊、雞肉,以豬肉爲主。普米人大多集中在冬天殺豬,一方面便於貯藏,另一方面也是爲大過年做準備。豬膘肉是普米人加工整豬的一種特殊方法,即將豬殺死後去毛、頭、內臟和四肢,加鹽進行醃製,再將腐部縫合成即成豬膘,豬膘一般可以放置數年不變質,食用時要一圈圈地切下來,一般每個普米家庭每年都要製作一至兩個豬膘,豬膘的多少也能反映一個家庭的富裕程度。
  普米人食用牛肉則是隨殺隨吃,一般是煮牛肉、骨頭做牛排湯。普米人吃羊更爲普遍,食用方法也與牛肉類似。
  普米族已經廣泛開始種植蔬菜,主要有洋白菜、青菜、白菜、南瓜、蘿蔔、土豆等,做菜的方法比較簡單,多采取煮、炒、醃等方式。
  普米人有喝茶的嗜好,每天起牀後以及中午和晚飯前都各喝一次茶。酒也是普米人喜愛的飲料,有燒酒和水酒之分,在婚喪和集會時,使用牛角杯盛水酒,稱爲牛角酒,主人以將客人灌醉爲體面事。
  除了通用的烹飪器具以外,許多普米族人家至今還使用着先輩留下來的烹飪器物,如銅羅鍋、銅盆、銅壺、土鍋、木碗、木指油鹽茶具等。

四、文學
  普米族創造了很多想象豐富、優美絢麗的民間文學作品,長久以來,這些文學作品通過一代代普米族人的口傳身教傳遞至今。
  在現代普米族文學之前的普米詩歌,主要是民間歌謠。普米歌謠中有敘述天地形成和人類起源金國的古歌,有原始宗教祭祀活動中的儀式歌,還有反映普米人民社會生活的婚俗歌、喪葬歌、苦歌、勞動歌、情歌等生活歌謠。
  普米族詩歌中有很多經典的作品保存至今,如早在東漢時期就已經開始流行的《白狼歌》,講述普米起源的神話《直呆喃木》等都可稱爲普米詩歌中的經典之作。普米族詩歌中有一些關於宗教或歷史方面的被用丁巴文或藏問記錄下來,人們可以對照歌詞進行唱誦,如《古利歌》,是記載普米傳統習慣法規的詩歌,敘述了撲民族古代的歷史和生活,以及一些古代的傳說法規等。
  在普米族內還流傳着許多民間故事,這些故事大多源於生活本身,經過提煉和發展,最終成爲生動的故事,這些故事有些反映普米人的嚮往和追求,有些講述的是普米族的歷史傳說,有些則是宗教神話故事,還有一些反映了普米族人的現實生活,如以馬幫生活爲題材的《趕馬歌》等。
  神話在普米族民間文學中佔有相當大的比例,包含田地開闢,人類起源、原始畜牧、遷徙活動以及圖騰崇拜等各個方面,展示了普米族先民以幻想的形式解釋自然,以大無畏精神征服自然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