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龍舟節來源 龍舟節是如何由來?

每年五月五號的時候全國各地都非常的熱鬧,全國上下都洋溢着龍舟節節日的喜慶。那麼關於漢族的龍舟節是如何由來的,龍舟節的歷史,你都知道嗎?接下來一起和小編看看吧!

漢族龍舟節來源 龍舟節是如何由來?

浙江地區,是以龍舟競渡紀念曹娥。《後漢書·列女傳》中載,曹娥是投江死去的,民間則傳說她下江尋找父屍。浙江地區多祭祀之,《點石齋畫報·虔祀曹娥》即描繪會稽地區人民祭祀曹娥之景象。《清嘉錄》中記吳地(江蘇一帶)競渡,是源於紀念伍子胥,蘇州因此有端午祭伍子胥之舊習,並於水上舉行競渡以示紀念。另外還有廣西的紀念馬援、福州的紀念閻王王審知等儀式。各種祭祀、紀念之儀式,無非是點香燭,燒紙錢,供以雞、米、肉、供果、糉子等。如今這些含有迷信色彩朗儀式已很少見,但在過去,人們祭祀龍神廟時氣氛很嚴肅,多祈求農業豐收、風調雨順、去邪祟、攘災異、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用人們的話說,“圖個吉利”,表達人們內心良好的願望。在正式競渡開始時,氣氛十分熱烈。唐代詩人張建封《競渡歌》:“……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且如瞬。坡上人呼霹雷驚,竿頭彩掛虹霓暈。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撓。……”這些詩句淋漓盡致地寫出了龍舟競渡的壯景。婦女們平時是不出門的,如今也爭着來看龍船,銀釵耀日;鼓聲、紅旗指揮下的龍舟飛馳而來,掉如飛劍,鼓聲如雷;終點插着錦綺彩竿,作爲標誌。龍舟向着標飛快地馳近……近代的龍舟比賽也大抵相同,不過規程稍嚴格一些。國內外都出現了國際龍舟比賽,吸引了各國健兒。很久以前,西岸沒有河流,只有條又小又髒的水溝。有一天,有個打魚人在水溝裏網住一條小蛇。這一條小蛇十分奇特,尾部有九片閃耀鱗片。當漁人把手觸向鱗片的時候,蛇眼裏閃着乞求光芒,十分可憐。

漁人頓生惻隱之心,撫一下它的鱗片,就把它放回水溝。誰知,那九片鱗突然脫落,小蛇長身而舞,化爲條小龍。原來,它是條上天神龍,因觸犯天條,受玉皇大帝處罰,才變成了這模樣。它的尾巴上被加九把鎖——就是小蛇尾上九片閃耀的鱗。玉皇曾言:“除非得到人陽氣,這鎖才能打開。”剛纔漁人無意中竟打開小龍身上的千年枷鎖。小龍爲感謝漁人,在水溝中不停地翻動,並從口裏不停噴出水來,灌注在小水溝裏。慢慢地,小水溝變成大河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其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了都城,流放到沅和湘流域。他在流放了,寫下憂國憂民的《離騷》和《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十分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之爲詩人節)。公元前278 ,秦軍攻破了楚國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祖國,於五月初五,在寫下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生命譜寫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小結:在浙江地區龍舟主要是傳說是爲了紀念一個叫曹娥的女子,而在民間普遍傳說都是因爲屈原。這兩個故事版本是比較有名的,很多現代人也是默認,龍舟節是爲了紀念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