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侗族風雨橋的故事

侗族是中國56個民族中的一個,主要居住在湘、黔、桂三省。侗族人勤勞質樸,主要從事農業和林木業,其中林業是以杉木爲主。在侗族每個寨子都有屬於自己的木樓、吊腳樓,而侗族的風雨橋和風雨橋的故事也是較爲出名,那麼,侗族風雨橋的故事爲何?一起去看看吧。

解讀侗族風雨橋的故事

  貴州侗族風雨橋又稱“花橋”,以其能避風雨並飾彩繪而得名。風雨橋是一種集橋、廊、亭三者爲一體的橋樑建築,是侗族橋樑建築藝術的結晶。風雨橋由下、中、上三部分組成。下部是橋墩,用大青石圍砌,以料石填心,呈六面形柱體,上下游均爲銳角,以減少洪水的衝擊。中部爲橋面,採用密佈式懸臂托架簡支樑體系,全爲木質結構。橋樑跨度一般不超過10米,以適應有限的木材長度。上部爲橋面廊亭,採用榫卯結合的樑柱體系聯成整體。廊亭木柱間設有座凳欄杆,欄外挑出一層風雨檐,既增強橋的整體美感,又保護橋面和托架。

在侗家流傳一個風雨橋的傳說。很久很就以前,侗家住在半山坡上,這是一個小山寨,只有十幾戶人家。有個小山寨裏有個小夥子,名叫布卡,娶了一個妻子,名叫培冠。夫妻兩人十分恩愛,幾乎是形影不離。兩人幹活回來,一個挑柴,一個擔草;一個扛鋤,一個牽牛,總是前後相隨。這培冠又長得十分美麗,夫妻兩人過橋時,河裏的魚兒也羨慕得躍出水面來偷看她們。

有一天早晨,河水突然猛往上漲。布卡夫婦急着去西山幹活,也顧不得這個了,同往寨前大河彎的小木橋走去。正當他們走到橋中心,忽然一陣風颳來,刮的卡布睜不開眼,妻子“誒呀”一聲跌進水裏。卡布睜開眼一看,不見妻子,知道給刮下河去了,就一頭載進水裏,潛到河底。可是來回尋找了好幾次,卻不見妻子的影子。鄉親們知道了,也紛紛跑來幫他尋找,找了半天工夫,還是找不到他的妻子。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河彎深處有隻螃蟹精,把她捲進河底巖洞裏去了。一下子螃蟹精變成了一個俊俏的後生,要培冠做他的老婆,培冠不依,還打了它一個巴掌,它馬上露出兇相來威逼培冠。培冠大哭大罵,哭罵聲在水底一陣陣傳到上游的一條花龍耳裏。

這時風雨交加,浪濤滾滾,只見浪裏有一條花龍,昂首東張西望。龍頭向左望,浪往左打,左邊山崩;龍頭往右看,浪往右衝,右邊岸裂;小木橋早已被波濤卷得無影無蹤。衆人膽戰驚!可是花龍來到布卡沙灘邊,龍頭連點幾下之後浪濤就平靜了;隨後,花龍在水面打了一個圈,向河底衝去。頓時,河底“骨碌骨碌”的響聲不斷傳來,大漩渦一個接一個飛轉不停。接着,從水裏冒出一股黑煙,升到半空變作一團烏雲;那花龍也緊追衝上半空,翻騰着身子,把黑雲壓了下來,終於壓得它現出原形。原來就是那隻鼓樓頂那麼大的黑螃蟹。黑螃蟹慌慌張張逃跑,爬上崖壁三丈高。花龍王到水裏翻個跟斗。龍尾一擺,又把螃蟹橫掃下水來。這樣連都幾次,把螃蟹弄得筋疲力盡,搖搖晃晃爬向竹林,想借竹林擋住花龍。可是花龍一躍騰空,張口噴水,噴得竹林一片片倒塌下去,螃蟹又跌進河中。花龍緊緊追進水底後,浪濤翻騰着便順河而下,這時再也看不見黑螃蟹露面了。等到河水平靜之後,聽到對面河灘上有個女人的聲音再叫喚。布卡一看,那女人不是別人,正是自己的妻子,布卡叫了幾個馬上游水過去。上岸之後,培冠對布卡說:“多虧花龍搭救啊!”大家才知道是花龍救了她,都橫感激花龍。這時花龍往上游飛回去了,還不時回身向人頻頻點頭。

這件事十傳百,千傳萬,很快傳變了整個侗鄉。大家把靠近水面的小木橋,改建成空中長廊式的大木橋,還在大橋的四條中柱刻上花龍的圖案,祝願花龍長在。空中長廊式大木橋建成後,舉行慶賀典禮時,奏蘆笙,唱耶歌,人山人海,非常熱鬧。這時,天空彩雲飄來,形如長龍,霞光萬丈;衆人細看,正是花龍回來看望大家!因此後人稱這種橋爲回龍橋。有的地方也叫花橋,有因橋上能避風躲雨,所以又叫風雨橋。目前貴州旅遊的着名風雨橋景點在貴州黎平。

小結:這個故事在告訴我們,人與自然守護相望,總是充滿想希望的,那麼,關於各民族的傳說還有哪些呢?一起隨小編去星座360網逛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