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打春爲什麼不能回孃家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也是一個傳統節日,在立春有很多的習俗和禁忌,比如吃春餅、春捲、打春牛,不能理髮、不能回孃家等等,這些都是從古代傳下來的習俗,一起看看立春爲什麼不能回孃家呢?

解析打春爲什麼不能回孃家

立春爲什麼能回孃家
  民間有很多習俗,有的已經很少人記得了,有些還在一些地方廣泛流行,很多年輕人不理解,認爲是封建迷信的糟粕,比如出嫁的閨女有很多時候是不能回孃家的,“看娘屋的燈,罷娘屋的根”,忌立春回孃家,因爲“春”比“年”還大,否則窮孃家。

  元宵節不能到孃家去,“見了孃家燈,一輩子窮坑”,清明節、十月一、立冬、臘八、數九(冬至)等都不能在孃家過,比如“不忌清明,死老公公”,“不忌數九、死兩口”,“不忌立冬,死老公公”等。

  女人在一定的節日必須在婆家度過,至少不能這時節回孃家去。現在很多小夫妻都是獨生子女,每逢過年、過節都希望跟自己的家人在一起團圓,於是有人提議“輪流過,今年去男方家,明年去女方家”,認爲這是再公平不過的事了。

  其實最開始制定節氣是勞動人民爲了更好的準備農事,節氣不能回孃家這種說法並沒有科學依據,是傳統中的留下來的一些風俗習慣,只有少數的一些地方還在沿用,所以立冬是可以回孃家的。

  立春的由來是什麼
  立春,俗稱打春,標誌着一年春季的開始,它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頭一個節氣,時間約在春節前後。早先年民間於立春日要舉行迎春神活動的。春神相傳叫句芒,人面鳥身,主春事。古代“立春之日,天子親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迎春於東郊。”

  我國3000年前就有迎“春”儀式,“立春”特有的民俗風情和文化內涵相當豐富。而且不光漢族重視“立春”,一些少數民族也過這一歲時節日,比如白族稱“立春”日爲“催春節”,侗族在“立春”這天有扮演春牛舞的活動等。

  自秦代以來,我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爲春季的開始。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

  小結:從古至今,立春的許多習俗還在,在立春的時候不能回孃家是因爲春比年大,所以不能回孃家,否則會窮孃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