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文化畲族的來源是怎樣的?

剛開始接觸畲族的時候,一點都不瞭解這個民族,只知道是一個人口較少的少數民族,而且狩獵的技術特別棒,這主要是因爲他們的生活環境必須要擁有很強的狩獵技術,他們生活的環境還有很多不明動物的出現,當然他們把狩獵當做一種樂趣,這樣一個積極樂觀的民族讓我想要了解它的歷史故事。

畲族文化畲族的來源是怎樣的?

 畲族文化
  關於畲族來源衆說紛紜,莫衷一是,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

(一)畲瑤同源於漢晉時代長沙的“武陵蠻”(又稱“五溪蠻”)說。此說認爲畲族和大部分瑤族都家喻戶曉地流傳有屬於原始社會遺留下來的圖騰崇拜--盤誇瓜傳說,傳說的內容與漢晉時代分佈在長漢中下游的“武陵蠻”所流傳的盤誇瓜傳說大同小異,據此認爲畲、瑤兩族與“武陵蠻”有密切的淵源關係。瑤族中自稱爲“勉”的“盤誇瑤”(或稱“盤瑤”、“板瑤”,“頂板瑤”、“過山瑤”)與自稱爲“門”的“山子瑤,約佔瑤族總人價的一半以上也崇信盤誇瓜傳說。

在語言方面,雖然99%以上的畲族操接近於漢語客家方言的語言,但居住在廣東惠陽、海豐、增城、博羅一帶的畲族卻操瑤族”布努“語,這種語言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的語言。在音調上,雖然有不少地方的畲族民歌類似客家的山歌詞,但福建寧德地區卻存在着完全不同子客家山歌的四種畲族傳統的基木音調(福寧調、福鼎調、霞浦調、羅連調),這四種基本調和自稱”勉“的瑤族和”布努瑤“的基本調有驚人的類似之處。

(二)東夷說。有人在畲、瑤同源於”武陵蠻“說的墓礎上,更進一步把畲族遠源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生活在淮河與黃河之間的”東夷“裏靠西南的一支”徐夷“,認爲畲族和大部分瑤族同源於”武陵蠻“,而”武陵蠻“是”東夷“遷居鄂、湘西部地區後,融合了其他民族成份而形成的。已故的潘光旦教授把長沙”武陵蠻“的淵源關係往前追溯到春秋戰國時代生活在淮河和黃河之間的”東夷“裏靠西南的一支”徐夷“.他認爲”徐夷“與苗、瑤、畲都有密切的淵源關係,後來向長江流域活動進入五嶺山脈中的一部分,就是發展爲今夭的瑤族,一部分從五嶺山脈向東在江西、福建、浙江的山區裏和漢族雜居融合而成爲畲族;另一部分曾定居在洞庭湖一帶,即後來進入湘西和貴州的苗族。有人從高辛氏和”東夷“、畲族的文化遺產作了比較,如女子結髻、蒙青巾、扎紅頭繩、插花鳥銀飾、穿戴鳳羽樣衣冠、梳妝用”銅鏡“,煮飯用”鬲“,生產用”鎬“,打獵用”弩“,腳穿木拖鞋、草籠鞋,喜唱山歌,對本族人說”山哈“話,自稱爲”徐家人、“,稱中土漢人爲”阜佬“,稱土着漢人爲”閩家人“,愛狗,流傳”一犬九命“(意即打死一城頭狗要賠償九條人命)的故事,傳頌”風凰鳥“,結婚時正門橫眉上寫”鳳凰到此“四個字的橫聯等等,說明高辛帝嚳、東夷、徐夷、畲族具有極其密切的淵源關係。

(三)”越人“後裔說。認爲畲族乃古代越人的後裔,此說根據史籍中關於古越人和今天畲族在分佈地域上的對照、民間傳說和歷史記載的偶同或從族稱義、音的演變去推論以及畲,越具有共同的盤誇瓜傳說,共同的生產方式,生產水平和共同的風俗習慣等,認爲畲族乃古越人的後裔。在”越人“後裔說中,又有許多不同的具體說法,如認爲畲族乃春秋時期越王勾踐或范蠡的子孫;有認爲畲族是我國秦、漢時代的越人後裔;還有認爲畲族是源於漢晉討代的‘’山越”,特別是與漢高祖十年(公元前196年)封地在閩、粵、贛三省交界地區的越人後裔南海王織有密切的淵源關係,等等。

(四)“南蠻”說。此說認爲畲族乃“蠻”或“南蠻”的一支,是廣東的土着民族。此說認爲盤誇瓜傳說不僅流傳於‘武陵蠻“中,也包括《搜神記》中所說的”今即樑漢、巴蜀、武凌、長沙、廬江郡夷是也“,相當於今天大半個南中國。說畲、瑤同漢晉時代長江的崇奉盤誇瓜傳說的”南蠻“有密切的歷史淵源關係,又因福建、浙江等地這畲族家喻戶曉傳說廣東鳳凰山乃是他們民族的發樣地,從而論證畲族乃東漢時期久居廣東的”南蠻“一支,是廣東的土着民族。

(五)福建土着”閩“族後裔說。此說認爲閩、越乃我國南方的兩個古老民族,閩族系福建土着,乃畲族之先民,越乃福建的客族,畲族非衍出於越族。

此外,還有人認爲畲族源於古代河南”夷“人的一支,是屬於高辛氏近親的一支氏族部落。有的認爲畲族源於河南,其祖先是”龍麒“,等等。

總之,關於畲族的來源,尚無定論。畲族以農業生產爲主、狩獵經濟爲輔。早在公元7世紀,畲族先民就以自己辛勤的勞動開闢了閩、粵、贛三省交界的山區。當時畲族先民的農業生產主要是”耕火田“,即”刀耕火種“,所耕之地多屬於缺乏水源的旱地。由於耕作粗放,生產力水平低下,農作物產量很低,加上長期居住在深山老林、野獸出沒之地,所以狩獵經濟一直比較發達。”農耕“與”狩獵“是畲族早期的生產特點。

明、清時期,是畲族先民向閩東、浙南大遷徙的時期。他們到達那裏時,平壩地區已多爲漢族居住,自然條件較好的地方已爲漢族所墾殖。因此,他們只能開山劈嶺,拓荒造田,新建家園。他們所到之處,荒山變茶園、溝壑變良田。畲族人民爲開發祖國東南山區作出了重要貢獻。

解放後,中國民族政策使畲族人民實現了當家作主的權利,有關地區的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在代表名額上對畲族都給予了適當照顧,並大力培養和提拔畲族幹部。十一屆三中[26]全會以後,農村實行生產承包責任制,畲族山鄉的經濟搞活了,多種經營,變山爲寶,鄉鎮企業蓬勃發展,畲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在進一步擴大開放的浪潮中,畲族山鄉已成爲對外資具有很強吸引力的地方。在福建省的寧德、莆田和浙江省的景寧,”三資“企業已在這裏”開花結果“.

你可能並不是特別瞭解畲族,因爲他們還只是一個小小的少數民族,但是現在他們也擁有自己的語言了,有着自己的文化,他們現在正在慢慢的成長。

你可能會喜歡
畲族姓氏歷史發展起源是什麼?
帶你走進不一樣的正果鎮畲族村
畲族服飾介紹_畲族服飾特點是什麼?
畲族的來源發展有着什麼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