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見識:中國民間禁忌大全

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更是一個多文化多習俗的國家。同時,也因爲地域文化或習俗的關係留下了很多民間禁忌。今天,小編收集了大量的民間禁忌等民間神祕文化供大家參考,希望大家會喜歡。

長見識:中國民間禁忌大全


  一:中國人對自身的身體禁忌
  中國的平民百姓只所以要盡力遠離那些"命大"於己的神聖的權威人體和不潔淨的危險人體,當然是出於一種自我保護的目的。他們害怕那具有更強的神祕力量的人體通過接觸、目視、語音的傳導傷害了自己的身體,這是對自身以外人體的禁忌。除此之外,民間還相信,自己還需要對自己的人體採取一些禁忌行爲,進一步確保自身人體的安全。

  二:裸露禁忌
  中國人忌諱裸露自己的身體。除了小孩子可以光着身體到處跑以外,成年人絕對不可以將肉體裸露人前。民間有"男不露臍,女不露皮"的俗語。可能是出於對男性乾重體力時太熱的照顧,也可能是出於男性上體無性刺激敏感特區的考慮,所以男性上體的裸露限制尚不太嚴格。對於女性,要求的嚴刻是驚人駭世的。舊時,一般平民良家婦女,人幼年起就深藏閨閣,所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整天呆在家裏。這意思不外是要將難以包裹的臉、手都隱藏起來,不讓外人看到。因爲女人任何部位的裸露都會產生"性引誘",都會引起男人的淫慾,從而招致禍患。在孟姜女的傳說故事中,萬喜良爲逃避修長城的苦役,跳進了孟姜女的家院,正巧看到孟姜女在玩水時裸露的胳膊。於是,孟姜女只得做了萬喜良的妻子。從這裏看,裸露禁忌的根由並不僅僅在於有失禮貌或者男女間的私情,而還有更深層的信仰根源。亦即,在別人看到自己裸露的肉體的同時,自己的靈魂也就被這人攝去了、佔有了、控制了。因而,裸露者也就完全失去了自衛的能力,只有服就這人而去了。只不過,這種深層的根源在後世封建禮教的影響下變換了形貌而更加隱蔽罷了。直至如今,當人們提起某某人時,有人會帶着很自豪、很自信的口氣說:"他呀,我見過!""我認識他!""我們是莫逆之交。""我們從小就在一個水坑裏洗澡。"等等,這口氣裏多少還隱約地可以感到他是在說,"我已經佔有了他!"這種佔有的觀念,當然也是屬於靈魂的佔有的!他越是熟視過他的面孔、他的肉體,越是更多地、更牢地把握着了他的靈魂!
  現代中國人對於裸露身體仍是有所忌諱的,不過不像舊時那樣拘泥了。對於乳房、性器官的裸露是禁止的;對於四肢和其他不太性感的地方則聽之任之了;對於"比基尼"三點式泳裝的接受以及對人體畫展、人體藝術的欣賞標誌着中國人在這方面意識的突破和進展。

  三:骨相禁忌
  由於相信通過注視可以攝取、控制靈魂的巫術效驗,所以中國上古時就有許多人體相法。骨相便爲其中一種。王符《潛夫論箋。相列》雲:"人之有骨法也,猶萬物之有種類。"王充《論衡。骨相篇》雲:"案骨節之法,察皮膚之理,以審人之性命,無不應者。"王充還列舉了范蠡去越,尉繚亡秦的例子。說:"越王爲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榮樂。""秦王爲人,隆準長目,鷙膺豺聲,少恩,虎視狼心……不可與交遊。"都是通過骨相、占驗掌握對方靈魂從而加以避忌的實證。可見民間是有"長頸鳥喙"、"隆準長目,鷙膺豺聲"等骨相禁忌的。骨相呈凶兆的俗信原則一旦在民間約定俗成,便不僅適合於別人,也適合於自身。因而自身如有呈凶兆的骨相也會自我諱忌的。當然,這種相論是唯心主義的,但是在民間仍有衆多篤信不疑者。此種情狀,戰國時期的思想家荀子,早就在《荀子。非相篇》中指出了,他說:"相人之形狀顏色而知其吉凶妖祥,世俗稱之;古之人無有也,學者不道也。"他還列舉了許多實例來論證骨相之法是不可信的,指出"相形不如論心".可見相骨禁忌是屬於俗信的,其中迷信、謬誤的地方,也早已被明眼人看破。不過,民間信仰的存在和發展並沒有因少數智者的覺悟而中止和改變,骨相信仰仍然越來越繁複地發展、延續下來。民間有"上身長,佐君王;上身短,福分淺"、"上身長,坐中堂;下身長,走忙忙"的說法。這是媚上的。還有一種說法是:"上身長,下向短,不吃嘴就是懶".這是勞動者自珍的俗諺。兩種說法雖有立場的分別,卻也有一致的地方。它反映了對同一骨相不同立場的不同禁忌,也是一種骨相俗信的特例。總之,民間對骨頭的靈氣還是崇信的,"骨法爲祿相表,氣色爲吉凶候".對意志堅定的強者,民間俗稱之爲"硬骨頭"、"有骨氣".《西遊記》中白骨精能從一堆白骨而變化成人形也是中國民間相信骨頭是有靈性的一個證據。《水滸傳》中武松葬兄以骨,還有今天對故人哀思寄託於其骨灰等等,也都與骨靈信仰不無關係。由於民間存有骨靈信仰,所以迷信活動中,凡骨相不好的人便成爲衆人禁忌的對象,對自身骨相不好的,便也深以爲忌,想方設法要改變自己的厄運。

  四:肉體禁忌
  與骨骼相連的,是人的肉體。民間俗信以爲,肉體也是靈魂依附的處所。《左傳。昭七年》:"人生始化爲魄,既生魄,陽曰魂。〔疏〕魂魄,神靈之名。附形之靈爲魄,附氣之神爲魂也".(見《康熙字典。鬼部》)或謂"魄,人陰神;魂,人陽神"(見《淮南子。說山訓。注》)。而"陰陽不測之謂神"(見《周易。繫辭》),又以骨肉必歸於土故以歸言之。歸者,鬼也。所以知道,在古人的眼中,人體的骨肉同是魂魄的駐地,當骨肉歸之於土時,人始化爲鬼靈。由於這種信念的存在,所以有時人也可以有魂魄在身以顯吉凶兆示的靈性感覺。比如身體某部位的肉在顫動,就以爲是魂魄在顯靈,或者是神靈附體、神靈感召的結果。《臺灣風俗志》中說,在酉時、辰時、寅時身上的肉跳動不止便象徵着兇災、失財等禍事將臨,因而是俗民所要忌諱的事體。其實,人體肉跳不過是一種生理現象而已。肉體既是靈魂的宿地,所以人們很注意身體的胖瘦。太胖了不好,太瘦了也不好。一般說來嬰兒喜胖,忌瘦,生下來時,是個"大胖小子"、"小胖妞"很討人喜歡。如果生得瘦小,就很憂慮,擔心是否能成人。到了青年時期又喜瘦忌胖,如果青年後生身體突然發胖起來,那將是個凶兆。有諺語云"後生發福,棺材當屋".中年人體發胖是正常的,太瘦了往往是有病的表現。老年又喜瘦忌胖了,所謂"有錢難買老來瘦",老年人越瘦越精神。不過中國人還有體胖爲福氣的觀念。幾日不見,一見面總是言稱對方"胖了"、"發福了",忌言人瘦。人瘦不吉利,不是有病,就是"窮氣".所以不管年齡大小身體好壞,見面說"您又發福了"是準沒錯的,人家不會怪罪。如果說,"您又瘦了".聽者心裏就會犯嘀咕,"是嗎?不會吧?"要是心量再小點兒,回去當真還生起病來呢。這就是忌諱的效應。

  五:文身禁忌
  除了骨肉,人體之皮膚也有禁忌。文身禁忌便是很普遍的一種。據說中國五十六個民族,都有過文身的歷史。現代學者一般認爲,文身是民族早期發展階段中存在的一種風習。方法是用針在人體全身或局部刺出自然物的形狀或幾何圖形。
  有的染色,有的不染色,一般用作圖騰標誌。《莊子。逍遙遊》中有言:"宋人資章甫而適諸越,越人斷髮文身,無所用之。"許多史志典籍中也都記載着少數民族文身的風習。直至現今,傣族、基諾族等許多少數民族中還在流行此俗。文身一般從十五六歲開始。許多人一生中文刺數次。男女都有,女的大都只黥刺小腿部,花紋與衣服上寬闊的邊飾圖案相仿;男的在臂部、腿部都有,圖形有動物、花草、星辰、日用器物等。文身的圖式表現着某種具體的意象。這些具體的意象又凝聚着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方面的意義,與族羣的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宗教觀念、民間信仰都有着密切的聯繫。有人指出"文身是一部鐫刻着痛苦與意志的精神現象學".解釋文身功能的說法大致有:美飾說、尊榮說、吸引說、巫術說、標誌說等五種。與文身禁忌信仰相關的主要是巫術說和標誌說。
  例如基諾族、傣族等少數民族就有忌不文身的信仰。他們認爲一個人如不文身,死後就不能進鬼寨與祖先聚合,而只能當野鬼。這當然是一種族類認同的信仰。除此之外,在自己身體上刻出文樣,標出一個獨特的自我,是否也有讓常常會離開肉體而出遊的靈魂返回自我時不致認錯、不致猶豫不決的含義呢?如果是有這層含義,那麼,不文身就有靈魂走失的危險了。還有的民族把文身視爲抵禦侵害、防止禍患、增強自身魔力的一種辦法,這就有巫術的作用存在了。
  臺灣高山族中的泰雅人婦女婚前都要"黥面",即在臉上刺上三道藍色花紋。有的在前額和下頦刺上放射形的粗藍紋,誇示自己善持家,有本事,會織布等。男子下頦也要刺上一條藍紋,表示威武勇敢。實際上這些文身的行爲除了美飾的作用而外,也還有着一種巫術的作用,他們相信,"黥面"的結果會使自己增強應付新生活的能力,並且確保自己不致受到陌生人的傷害。如果有誰文刺了不該文刺的紋樣,也是要受到懲罰的。因爲文刺的不同紋樣具有不同的意義。高山族中文身還有許多具體的禁忌。如泰雅人文身者必須是處男、處女。私婚者禁忌文身。文身施術中禁忌孕婦及其丈夫探視,否則以爲傷口會血流不止。
  文身創口未癒合前,禁忌與外人相見。一般婦女在月經時不施術,同族中有人死亡不施術,家族設陷阱狩獵不施術。如果違犯這些禁忌,文身就很難取得成功。排灣人還有月朔日不施術、有人打噴嚏時不施術、放屁不施術等等禁忌。以爲月朔時文身,刺處會化膿;打噴嚏、放屁時施術,靈魂會聞聲脫走,不安全。賽夏人和泰雅人還規定文身施術前不能吃獸類的鮮血及內臟,否則文身時出血多;不能吃鍋巴,否則皮膚會硬化,受術要痛苦;不能吃鹽,不可抽菸,不可吃橘子,否則花紋會變顏色。不能吃魚或竽頭,否則,創口會發癢。排灣人魯凱人在施術後至創口痊癒前,不可吃米飯、豬肉、鹽、豆或烤白薯,只能吃蕃薯、糊糊和其他蔬菜。泰雅人在文身時還不許家人穿花衣服,尤其是紅色衣服。
  漢族也有文身習俗。例如《水滸傳》中九紋龍史進,以及其他習武人的文身等都是這種習俗的殘存。進入階級社會以後,文身還作爲等級身份或作爲祕密會社成員的標誌。
  總之,凡強調文身的區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文身的禁習風習。只是那些文身風俗早已消退的族羣,纔不見了文身禁忌的桎梏。時下偶見於中國小生,或者男女青年間的臂花、胸圖就更是興之所致的遊戲之作了,談不上文身,更談不上文身禁忌了。不過,能否認爲它也是文身風習的某種殘留遺蹟呢?我想,也是可以這樣看待的。

  六:中國人飲酒禁忌
  酒不可雜飲,即一次喝多種酒。宋代人陶谷在所撰《清異錄》中說:"酒不可雜飲,飲之,雖喜酒者亦醉,乃飲家所深忌".這很有些道理。因爲各種酒含的成分不同,混雜飲用,有些成分比例不適,可能會使人感到難受。
  酒"新者有毒,陳者無毒"(《本草逢原》)新者,指剛釀出的酒;陳者,指經陳放後的酒。新者有毒,這個說法至少不準,但因未經陳放,味道並不美好是真。
  "醉當風臥,以扇自扇,成惡風。"(《千金要方》)很有道理。人醉酒後,皮膚血管擴張,內衛能力降低,貪涼極易罹病。
  "醉以冷水洗浴,成疼痹"(《千金要方》)不要說以冷水洗浴,即或是以熱水洗浴,也是危險的。因爲人喝酒後,體內貯存的葡萄糖在洗浴時會被體力活動消耗掉,使得血糖大大降低,體溫急劇下降,而酒精卻抑制了肝臟的正常活動,阻礙體內葡萄糖貯存的恢復,不僅僅是"成疼痹",不會危及生命。
  酒"與姜、蒜同飲,即生痔也"(《本草綱目》)民間有"喝酒就大蔥,一盅頂兩盅"的說法。姜、蔥辛辣,可以加速酒的反應,使人致醉。但說"生痔",則論據不足。
  民諺:"抽菸喝酒,一口頂兩。"這也很有道理。菸草中所含成分,特別是尼古丁,毒性大,且易溶於水,更易溶於酒精。人飲酒後,血液循環加快,尼古丁會隨着酒精更快更多的進入血液中,對人體造成的危害也更大。
  除上述忌諱外,還有:吃馬肉燉豬肉飲酒,飲後睡覺,大忌;酒不可與龜肉、果子同食;吃生菜不宜飲酒;米酒不可合乳同飲,飲酒不宜吃綠豆粉、飴糖等等。這些禁忌,有的顯然不對,有的是否有道理需進一步探討。

  七:中國人送禮的忌諱
  在中國普遍有"好事成雙"的說法,因而凡是大賀大喜之事,所送之禮,均好雙忌單,但廣東人則忌諱:4"這個偶數,因爲在廣東話中,"4"聽起來就像是"死",是不吉利的。再如,白色雖有純潔無瑕之意,但中國人比較忌諱,因爲在中國,白色常是大悲之色和貧窮之色。
  同樣,黑色也被視爲不吉利、是兇災之色,哀喪之色。而紅色,則是喜慶、祥和、歡慶的象徵,受到人們的普遍喜愛。
  另外,我國人民還常常講究給老人不能送鐘錶,給夫妻或情人不能送梨,因國"送鍾"與"送終","梨"與"離"諧音,是不吉利的。還有,如不能爲健康人送藥品,不能爲異性朋友送貼身的用品等。
  中國人有不送手帕、傘、鍾、剪刀的習俗:
  忌送鍾,因爲"送鍾"諧音,"送終",一定要送鍾時,也要加送一本書,諧音『有始有終』;又忌送傘或送扇,因"傘"字、"扇"字與"散"字同音,有分手之意。也有「送扇,無相見」的說法,也會引起絕交的猜疑。;又忌送剪刀或菜刀,因爲會引起『一刀兩斷』、「一剪兩斷」的聯想。
  忌送手巾,「送巾,斷根」,「送巾,離恨」之說。這次因爲舊時喪家常於喪事辦完後送手巾給弔喪者,用意在於讓弔喪者與死者斷絕來往。因此在通常的情況下,贈人手巾,就會令人想起不吉的喪事或永別的意思。以上都是送禮極需避免之物。中國的習俗中還忌送甜粿與糉子,因爲它們是喪家不做的食品,若以此物贈人,還恐怕人家懷疑自己是暗指對方爲喪家之意,所以是絕對禁忌之事。

  八:洞房花燭佈置忌諱大全
  有情人終成眷屬,這是人生一件大事,也是由天上到人間,人類生命的延續,這是天地人間之大喜事。然而人與人一心共同走到紅地氈的彼端,建立一個溫暖的新家,家中的洞房經過精神與體力的設計,實是每一對伴侶的心靈安定處。
  可惜,往往一旦結婚共同生活後不久,即發生無明的口角由熱戀變冷戰,家庭的悲劇自此開始,唉!人間多少悲、血、淚。有幾人冷靜去尋求解決呢?大部份的人只建立在檢討對方的不是,往往忘了檢討自己的對與錯,更很少人去注意洞房內的佈置對或不對。數十年來的人間一遊,看多了人生悲劇起點與終點,今日衷心地將洞房佈置要領詳細述之,提供未結婚者,或己結婚者,或你的親友們參考!
  洞房位置最好在陽光充足之方位爲吉,如光線太暗,容易使兩人心情煩悶壓心口。
  洞房空氣該暢通,以免新傢俱及裝璜之木材(忌黑檀、黑色)、油漆味薰塞人的呼吸系統,影響頭腦。
  洞房花燭佈置忌諱--窗簾不用粉紅色:
  洞房牆壁及傢俱、窗簾儘可能不要用粉紅色會使人產生腦神經衰弱、慌恐、不安、易發脾氣,而吵架之事必然常常發生。
  洞房色調如果太陰暗,如深藍、深綠、深紅、深灰色等,容易使夫妻心情不爽朗。
  洞房地板顏色不要太黑暗,或大紅、特紅、粉紅色、易使人脾氣暴躁,口角多。洞房地毯、牀巾、窗簾如果都是紅色,則生女孩的機會較多。
  牀位不正導致夫妻失和:
  洞房的牀位,白虎方不可逼迫,致夫妻失和(先生較有人緣)。
  洞房的牀位,不可靠緊迫虎方,致夫妻失和。
  洞房的牀頭兩側,不可向衛浴之門,身體欠安。
  洞房的牀前不可向衛浴之門,新婚身體不安,心口時生絞痛、下腹怪氣難消之症。
  洞房的牀前不可放電視機:
  洞房的牀前不可放電視機正衝,謹防腦神經衰弱。
  洞房的牀前及左右,最好不要照到大鏡子,口舌多。
  洞房的牀頭櫃上,千萬不可放音響,以免引起腦神經衰弱或口舌之災。
  牀頭上方不要懸掛結婚照:
  洞房的牀頭上方,新婚大照片最好不要懸掛,壓迫感過重,使夫妻時生惡夢(發生離異之夢想)。
  洞房的牀頭枕頭兩側,不可被櫃角或櫥角、書桌、化妝臺衝射,易使人偏頭痛。
  洞房的牀位腳部側面,不可對廁所門,會腳痠痛。
  吊頂做成八卦狀主人易生病:
  洞房天花板不可五花十色,奇形怪狀的裝潢,謹防成八卦、天羅地網,百病叢出。
  洞房天花板顏色不可紅色或深藍色(影響較輕)。
  洞房牀位之青龍方緊靠牆壁或近牆爲最佳,易生男(龍爲貴)。
  洞房牀位不可壓樑,如果天花板有裝潢則無妨。
  牀位不要靠在落地窗邊:
  洞房牀位不靠在落地窗邊,陽光太烈,夫妻難安。
  洞房內掛圖佈置力求樸素、高雅,藝術照片、掛圖也儘可能減少。
  洞房牀位白虎方不可有音響,口舌之爭多(傷丁傷人)。
  洞房牀位頭部兩邊千萬不可衝門,易使人心情不安,頭痛不愈。
  以上是多年來實作歸納的幾點,只要洞房佈置不違背上述各點,則不必考慮牀位之方向,如果只注重方向而違背了以上法則,也是無益。

  九:中國人使用筷子的12種忌諱
  中國人使用筷子用餐是從遠古流傳下來的,古時又稱其爲"箸",日常生活當中對筷子的運用是非常有講究的。一般我們在使用筷子時,正確的使用方法講究得是用右手執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個手指自然彎曲扶住筷子,並且筷子的兩端一定要對齊。在使用過程當中,用餐前筷子一定要整齊碼放在飯碗的右側,用餐後則一定要整齊的豎向碼放在飯碗的正中。但這要絕對禁忌以下十二種筷子的使用方法:
  1、三長兩短:這意思就是說在用餐前或用餐過程當中,將筷子長短不齊的放在桌子上。這種做法是大不吉利的,通常我們管它叫"三長兩短".其意思是代表"死亡".因爲中國人過去認爲人死以後是要裝進棺材的,在人裝進去以後,還沒有蓋棺材蓋的時候,棺材的組成部分是前後兩塊短木板,兩旁加底部共三塊長木板,五塊木板合在一起做成的棺材正好是三長兩短,所以說這是極爲不吉利的事情。
  2、仙人指路:這種做法也是極爲不能被人接受的,這種拿筷子的方法是,用大拇指和中指、無名指、小指捏住筷子,而食指伸出。這在北京人眼裏叫"罵大街".因爲在吃飯時食指伸出,總在不停的指別人,北京人一般伸出食指去指對方時,大都帶有指責的意思。所以說,吃飯用筷子時用手指人,無異於指責別人,這同罵人是一樣的,是不能夠允許的。還有一種情況也是這種意思,那就是吃飯時同別人交談並用筷子指人。
  3、品箸留聲:這種做法也是不行的,其做法是把筷子的一端含在嘴裏,用嘴來回去嘬,並不時的發出噝噝聲響。這種行爲被視爲是一種下賤的做法。因爲在吃飯時用嘴嘬筷子的本身就是一種無禮的行爲,再加上配以聲音,更是令人生厭。所以一般出現這種做法都會被認爲是缺少家教,同樣不能夠允許。
  4、擊盞敲盅:這種行爲被看作是乞丐要飯,其做法是在用餐時用筷子敲擊盤碗。因爲過去只有要飯的才用筷子擊打要飯盆,其發出的聲響配上嘴裏的哀告,使行人注意並給與施捨。這種做法被視爲極其下賤的事情,被他人所不齒。
  5、執箸巡城:這種做法是手裏拿着筷子,做旁若無人狀,用筷子來回在桌子上的菜盤裏巡找,知從哪裏下筷爲好。此種行爲是典型的缺乏修養的表現,且目中無人極其令人反感。
  6、迷箸刨墳:這是指手裏拿着筷子在菜盤裏不住的扒拉,以求尋找獵物,就像盜墓刨墳的一般。這種做法同"迷箸巡城"相近,都屬於缺乏教養的做法,令人生厭。
  7、淚箸遺珠:實際上這是用筷子往自己盤子裏夾菜時,手裏不利落,將菜湯流落到其它菜裏或桌子上。這種做法被視爲嚴重失禮,同樣是不可取的。
  8、顛倒乾坤:這就是說用餐時將筷子顛倒使用,這種做法是非常被人看不起的,正所謂飢不擇食,以至於都不顧臉面了,將筷子使倒,這是絕對不可以的。
  9、定海神針:在用餐時用一隻筷子去插盤子裏的菜品,這也是不行的,這是被認爲對同桌用餐人員的一種羞辱。在吃飯時作出這種舉動,無異於在歐洲當衆對人伸出中指的意思是一樣的,這也是不行的。
  10、當衆上香:則往往是出於好心幫別人盛飯時,爲了方便省事把一副筷子插在飯中遞給對方。被會人視爲大不敬,因爲北京的傳統是爲死人上香時才這樣做,如果把一副筷子插入飯中,無異是被視同於給死人上香一樣,所以說,把筷子插在碗裏是決不被接受的。
  11、交叉十字:這一點往往不被人們所注意,在用餐時將筷子隨便交叉放在桌上。這是不對的,爲北京人認爲在飯桌上打叉子,是對同桌其他人的全部否定,就如同學生寫錯作業,被老師在本上打叉子的性質一樣,不能被他人接受。除此以外,這種做法也是對自己的不尊敬,因爲過去吃官司畫供時纔打叉子,這也就無疑是在否定自己,這也是不行的。
  12、落地驚神:所謂"落地驚神"的意思是指失手將筷子掉落在地上,這是嚴重失禮的一種表現。因爲北京人認爲,祖先們全部長眠在地下,不應當受到打攪,筷子落地就等於驚動了地下的祖先,這是大不孝,所以這種行爲也是不被允許的。但這有破法,一但筷子落地,就應當趕緊用落地的筷子根據自己所坐的方向,在地上畫出十字。其方向爲先東西后南北。意思是我不是東西,不該驚動祖先,然後再將起筷子,嘴裏同時說自己該死。
  以上所說的十二種筷子的禁忌,是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所應當注意的,作爲一個禮儀之邦和古老的城市,通過對一雙小小筷子的用法,就能夠讓人們看到他那深厚的文化積澱。

  十:送花的忌諱
  送花是一門學問,送花也是一門藝術,用花來表達的語言實在太豐富了,收花人的您可曾領會其中的深意?要送花的你,又是否有點困繞?知道紅、白玫瑰組成的花束的意義嗎?知道探病時送百合要先作些處理嗎?等等,要很好的表達和領悟送花的意義,才能更好的表達這種藝術。
  要把握花藝的真諦,首先要了解花語花意,才能使花卉展明月之精華,匯天地之靈逸,有自在自得之美。經過長期演化,人們賦與各種花卉一定的寓意,用以傳遞感情,抒發胸臆。如考試及第譽爲"折桂",送別或贈別則稱爲"折柳",奉獻桃子祝老人長壽,贈石榴是願新婚夫婦多子,至於"鬆、柏、竹、菊、蓮"等,皆依其個性而各有明確固定的含義。
  千姿百態的花朵述說着千言萬語,要了解花的寓意,那就從送花常識開始入門吧。
  由於民族風俗不同,送花亦有忌諱,不可生搬硬套。每一種花都具有某種含義,蘊藏着無聲的語言,因此,送花時應根據對方的情況選擇不同的花種。給老人祝壽,宜送長壽花或萬年青,長壽花象徵着"健康長壽",萬年青象徵着"永葆青春"。
  熱戀中的男女,一般送玫瑰花、百合花或桂花。這些花美麗、雅潔、芳香,是愛情的信物和象徵。
  男女之間表示愛意的花,最好選用紅色的玫瑰、百合、鬱金香,香雪蘭、扶郎花等。
  對祝賀結婚的除用玫瑰、百合、鬱金香,香雪蘭、扶郎花外,還可添加菊花(國內作喜花看待)、劍蘭、大麗、風信子、舞女蘭、石斛蘭、嘉特蘭、大花慧蘭等。
  新娘子在披紗時所用的捧花,除了有玫瑰、百合、鬱金香,香雪蘭、扶郎花、菊花、劍蘭大麗、風信子、舞女蘭石斛蘭、嘉特蘭、大花慧蘭等外,適當加入兩枝滿天星將更加華麗脫俗。
  節日期間看望親朋,宜送吉祥草,象徵"幸福吉祥"。
  夫妻之間可互贈合歡花。合歡花的葉長,兩兩相對,晚上合抱在一起,象徵着"夫妻永遠恩愛"。
  朋友遠行,宜送芍藥,因爲芍藥不僅花朵鮮豔,且含有難捨難分之意。
  對愛情受挫折的人宜送秋海棠,因爲秋海棠又名相思紅,寓意苦戀,以示安慰。
  給病人送花有很多禁忌,探望病人時不要送整盆的花,以免病人誤會爲久病成根。香味很濃的花對手術病人不利,易引起咳嗽;顏色太濃豔的花,會刺激病人的神經,激發煩躁情緒;山茶花容易落蕾,被認爲不吉利。看望病人宜送蘭花、水仙、馬蹄蓮等,或選用病人平時喜歡的品種,有利病人怡情養性,早日康復。
  拜訪德高望重的老者,宜送蘭花,因爲蘭花品質高潔,又有"花中君子"之美稱。
  新店開張,公司開業,宜送月季、紫薇等,這類花花期長,花朵繁茂,寓意"興旺發達,財源茂盛"。
  對祝賀友人的生日,屬喜慶的花都可相贈。但對於長輩就應選用萬壽菊。龜背竹。百合花。萬年青、報春花等具有延年益壽含意的花草爲好。如能贈送國蘭或松柏。銀杏,古榕等盆景則更能表達尊崇的心意。
  情人節送紅玫瑰、鬱金香。
  母親節送康乃馨、百合花。
  父親節送紅蓮花、石斛蘭。
  聖誕節送一品紅、南洋杉。
  教師節送劍蘭、菊花。
  春節則可送些新穎別緻的小盆花,例如報春花。富貴菊、仙客來、荷包花、紫羅蘭、花毛莫、報歲蘭等。
  對嬰兒出生滿月最好送給各種鮮豔的時花和香花。
  祝賀喬遷則以巴西鐵,鵝掌葉、綠蘿柱。彩葉芋等觀葉植物或盆景爲宜對新店、公司開業則宜送繁花集錦的花籃或花牌,以祝賀生意興隆,財源廣進。

  十一:吃飯的時候最忌諱
  餐桌坐次的暗示:
  在中國的飲食禮儀中。坐在那裏非常重要。主座一定是買單的人。主座是指距離門口最遠的正中央位置。主座的對面坐的是邀請人的助理。主賓和副主賓分別坐在邀請人的右側和左側,位居第三位,第四位的客人分別坐在助理的右側和左側。讓邀請人和客人面對而坐。或讓客人坐在主桌上都算失禮,中國的文化是不讓客人感到緊張。
  邀請人可以指定客人的座位。自己的部下或晚輩也可被按排在比自己更重要的位置上。通過分配座位。中國人暗示誰對自己最重要。
  中國餐桌上的禮儀歸結爲以下幾點:
  1、入座的禮儀。先請客人入座上席。在請長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時要從椅子左邊進入。入座後不要動筷子。更不要弄出什麼響聲來。也不要起身走動。如果有什麼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2、進餐時。先請客人。長着動筷子。夾菜時每次少一些。離自己遠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飯時不要出聲音。喝湯時也不要出聲響,喝湯用湯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邊喝,湯太熱時涼了以後再喝。不要一邊吹一邊喝。有的人吃飯喜歡用咀嚼食物。特別是使勁咀嚼脆食物,發出很清晰的聲音來。這種做法是不合禮儀要求的。特別是和衆人一起進餐時,就要儘量防止出現這種現象。
  3、進餐時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現其他聲音,如果出現打噴嚏,腸鳴等不由自主的聲響時,就要說一聲"真不好意思".;對不起;."請原涼".之內的話。以示歉意。
  4、如果要給客人或長輩佈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離客人或長輩遠的菜餚送到他們跟前,按我們中華民族的習慣。菜是一個一個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領導,老人,客人的話。每當上來一個新菜時就請他們先動筷子。或着輪流請他們先動筷子。以表示對他們的重視。
  5、吃到魚頭,魚刺,骨頭等物時,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仍。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裏,或放在緊靠自己餐桌邊或放在事先準備好的紙上。
  6、要適時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幾句風趣的話,以調和氣氛。不要光着頭吃飯,不管別人,也不要狼吞虎嚥地大吃一頓,更不要貪杯。
  7、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時,就要用餐巾或手擋住自己的嘴巴。
  8、要明確此次進餐的主要任務。要明確以談生意爲主。還是以聯絡感情爲主。或是以吃飯爲主。如果是前着,在安排座位時就要注意。把主要談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便於交談或疏通情感。如果是後着。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識性的禮節就行了,把重點放在欣賞菜餚上。
  9、最後離席時。必須向主人表示感謝。或者就此時邀請主人以後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謝。
  不吃湯泡飯:
  許多人喜歡吃一口飯喝一口水(湯),或者乾脆直接將飯泡進湯裏,吃湯泡飯。而這種吃法很不科學,不利於身體健康。
  因爲經常吃湯泡飯或邊吃飯邊喝水(湯),吃進去的飯菜往往是囫圇吞棗,沒有經過口腔的咀嚼消化便到了胃裏,使胃的負擔增加了許多。同時,由於水(湯)還可沖淡唾液和胃中的消化液,使胃腸對食物的消化受到了影響,久而久之,則會引起消化不良,易患胃病。另外,由於消化不充分,也會降低胃腸對食物中營養素的吸收,從而影響身體健康。
  不狼吞虎嚥:
  由於工作節奏的不斷加快,不少人吃飯速度相當快,狼吞虎嚥,三下五除二,10分鐘不到一頓飯就"解決"了,這種就餐行爲對人體健康極爲不利。
  衆所周知,人們吃飯的目的除了獲得美味享受和飽腹之外,更重要的還是爲了從各類食物中獲取全面的營養。要想獲得充足的營養,勢必要使食物能最大限度地消化和吸收。食物進入口腔後,首先經過唾液的混合和初步消化,並經過牙齒的咀嚼,大塊食物變成小塊食物,澱粉類食物如米飯、饅頭、麪條等,在唾液酶的作用下被水解爲糊精或麥芽糖,以備進入胃腸後易爲機體所消化吸收。
  就餐時如果狼吞虎嚥,食物在口腔中停留的時間必然會縮短許多,不能充分地與唾液進行混勻和消化,大塊食物也得不到仔細的機械加工。這樣,既影響了唾液對食物的消化,又加重了胃的負擔。長此下去,除了可能易患胃腸疾病以外,還可能因爲消化吸收不佳而影響身體健康。
  我國傳統習慣中,有"食不言"的說法,認爲吃飯時說笑,會影響對食物的消化吸收。近年來,海內外專家提出一個新觀點,邊吃邊聊好,因爲氣氛和諧、心情舒暢有利於消化。人在進餐以後,要藉助消化液的功能,纔能有最好的消化吸收。無拘束地談話進餐,大家都高興,此時,胃部消化液分泌能達到最佳狀態。
  不看書學習,不看電視:
  每當複習考試來臨之際,常常見到這樣一種現象,一些學生一邊吃飯一邊看書學習,或剛吃完飯就抱上書本。
  人體內血液的"分配"也是遵循"多勞多得"的原則,當看書學習時,大腦處於"勞動工作"階段,血液便會多分配一些至大腦,以保證大腦的"工作".就餐時,爲了使胃腸道能更好更充分地消化吸收食物,血液流經胃腸系統就相對其他時間多一些,直至飯後30至40分鐘,這就是許多"飯後犯困想睡覺"的原因。邊吃飯邊看書或者飯後立即看書學習,既學習不好,還可能由於看書學習使得胃腸道的供血不足,影響消化,長此以往而導致胃腸疾病。同理,飯後馬上看書學習也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
  隨着電視節目的日益精彩,不少人爲了不落下那些吸引人的故事情節,吃飯時也不願意關掉電視,便一邊吃飯,一邊津津有味地看電視。與吃飯看書學習一樣,這種行爲也不利於身體健康。
  不談不愉快的事情:
  目前,在不少家庭的餐桌上往往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一些家長會一邊吃飯一邊詢問孩子的學習考試情況,當孩子回答說考試成績不好時便會招來家長的一頓數落或指責。這樣一來,孩子的情緒立刻一落千丈,胃口大減,從而導致了飯量和胃液分泌減少,長此以往可能會出現消化不良,影響孩子正常的生長髮育。

  十二:起名字忌諱大全
  1、忌諱生冷字
  名字是供交際使用的,否則,名字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當今的時代是計算機的時代,絕大多數計算機儲存的漢字僅限於常用字。如果命名時,使用一些生僻字,一般人不認識,必須影響了人與人之間的交際。命名使用生僻字,只能白白增加別人工作的難度、麻煩。
  人們在使名時選用生僻字的動機其實很簡單,就是爲了不落俗套。但一般人們認識的常用字,卻不過三、四千字,而命名又主要是爲了讓別人稱呼,並不是爲了賣弄學問。有人曾舉例說,當你去某個部門申請工作時,主管領導看了你的履歷表後,如果認不出你的名字,那麼對你的印象肯定也是很模糊的。如果他在叫你時,把你的名字讀錯又經你糾正,這場面可能會使領導尷尬。領導會覺得失了面子而窘迫甚至惱怒,你也可能會國因爲領導然連你的名字都不認識而生輕視之心。日後在上下級相處過程中,就可能發生一些齟齬或不協調不融洽的現象。起名字忌諱大全
  命名固然要避免俗套和雷同,但不能靠使用生僻字。使用生僻字,影響了形象,妨礙了交際,可謂得不償失。
  我國漢字的數量非常多,僅《康熙字典》就收有四萬二午一百七十四字,另外繁簡字、古今字、正俗字之間往往有非常細微的差別。舊時人們命名,喜歡翻看《康熙字典》這是不足取的。我們要使用工具書,最理想的是《現代漢語詞典》。它在每個字下還收錄詞語,這對於命名很有參考價值。使用這部工具書也要注意,裏面的生僻字,使用時要注意避開。
  2、忌諱祖先和先賢的起名字忌諱大全
  漢族起名,一般避祖先的名號。其一是漢族傳統極講輩分。以祖先名字爲名,不但打擾了輩分的排序;而且會被視爲祖先的不敬。其二是由於漢族的特殊性決定的。漢姓,首先是承繼父姓,然後起一個本人的名字,而某些少數民族或外國人,有本名、父名或本名加母姓、父姓。如法國人的姓名通常爲三段,即本名,加母姓,加父姓。如果漢姓名的在承繼了父姓以後,再加上祖先的名字,那麼兩者就沒有絲毫區別了,這樣你根本無從分辨李四這個人到底是爺爺還是兒子了。
  在封建制度下,人們不僅要"尊祖敬宗",而且要奉爲至尊,即使直呼君主的名字也是大逆不道,清代的雍正、乾隆時,僅憑這一條就可以處人死罪並殃及九族。於是這種忌諱便被稱爲"國諱".但就現代人而言,僅就名論,一般不以偉人、名人的名字爲名。但有人因崇敬某一偉人或名人,特意取其名爲名。如李大林、張大釗,便是取李大釗、斯大林之名爲名。當然姓趙、姓關的人,也不應以"子龍"和"雲長"爲名了,否則便會今古不分。
  3、忌諱姓名字體的單調重複
  有些人命名,喜歡利用漢字的形體結構做文章。例如:石、磊、林、森、聶、耳這三個名字即是此例。這種命名的審美效果頗佳,可惜我們的姓氏能如此利用的微乎其微。而且即使石、林、聶三姓,也不可能人人都使用這種方法。
  有些人取名如果姓名三個字的部首偏旁完全相同,就會使人產生一種單調之感。特別是當你在書法簽名時,就會更強烈地感覺到,偏旁部首相同的名字,如江浪濤、何信仁等,不論如何安排佈局,都有一種呆板單調之感,不會產生點事縱逸、變化多姿、曲折交替,氣韻貫注的美學效果。我們既然是用漢字取名,就不僅要考慮意義上高雅脫俗的抽象美,而且要注意書寫時變化多姿的形象美。
  上述例子說明名和姓存在形體結構的搭配問題。如果形體結構沒有變化,姓名就顯得呆板,拘謹。起名字忌諱大全
  在運用字形命名時,過去有兩種技巧,一是拆姓爲名,另一是增姓爲名。所謂的拆姓爲名是指取名時截取的一部分作爲名,或者把姓分割爲兩部分作爲名。如商湯時的輔弼大臣伊尹,其中就是取姓的一部分"尹"而構成的,此外現代着名音樂家聶耳,着名作家舒舍予(老舍)、張大弓、計午言、董千里、楊木易也都屬此類。另外還有雷雨田、何人可等也是將姓拆爲兩部分作爲名的。古人有些人將名剖分爲字,如南宋愛國詩人謝翱,字振皋羽,字即由名拆開而成。明代的章溢字三益、徐舫字方舟、宋玫字文玉,清代的尤侗字同人、林佶字吉人都屬此類。還如清代的毛奇齡字大可等。還有些人是將姓名剖分爲號,如清代的胡珏號古月老人,徐渭號水月田道,則又分名入號。
  所謂的增姓爲名是指在姓的基礎上再增添一些筆劃或部首構成一個新字成爲名,如林森、於籲、金鑫、李季等。時喜歡將姓名用字的部首偏旁相同,並將此作爲一種命名技巧來推廣,如李季、張馳,這種技巧實際上不值得提倡。
  4、忌諱多音字
  我國的姓氏多半屬於單音字。也有個別姓氏屬於多音字,如:樂字。這種姓氏顯然在交際時會造成麻煩。如果說姓氏的多音是無可奈何的事實,那麼名字的擬定是完全可以避免這種麻煩的。山東某地有一個學生名叫樂樂樂,老師上課時卻不知該怎麼叫他,老師居然讓這個名字給難住了。這個名字的三個字都是多音字,可有八種讀法,讀者有興趣可以自行排列一下。
  看來這個學生的父母是成心跟整個社會過不去,一個名字居然有八種讀音,在交際場合如何使用呢?到頭來別人想叫不敢叫,唯恐叫錯了被人恥笑,吃虧的還是自己。別人叫不上來,可以不叫,可以避開。一個人的名字如果別人不叫,不使用,那麼這個名字又有什麼存在的價值呢?
  所以對於多音字應儘量迴避。如果要用,最好通過聯綴成義的辦法標示音讀。例如:崔樂天、孟樂章。前者通過"天"說明"樂"當讀lè,後者通過"章"說明"樂"讀yuè。最後一個用意義告訴你應讀什麼。
  漢語有相當一部分多音字常用的只有一個音。這樣的多音字在命名時就不必擔心使用時會產生誤讀。
  5、忌讀"繞口"字
  命名有時可以得用疊音的方法。例如:丁丁、方芳、辛欣等。如果不是疊音的姓名,名和姓的發音方法就要拉開一定的距離,否則,讀起來不順口,達不到的效果。有些名字讀起來費勁、吃力,弄不好就會讀錯、聽錯。原因在於取名用字拗口,幾乎成了"繞口令",如沈既濟、夏亞一、周嘯潮、耿精忠、姜嘉鏘、張昌商、胡楚父、陳雲林、傅築夫等。這些名字,有的連用兩個同聲母字,如亞一、姜嘉等。有的連用兩個同韻字,如既濟、夏亞、嘯嘲、胡富、勵芝等。前一種是雙聲,後一類是疊韻。有的三個字同韻,如張昌商、胡楚父、陳雲林、傅築夫等。所謂"繞口"字,主要是指雙聲字、疊韻字和同音字。由於聲母相同,連續起來發音費力;韻部相同的字連讀,發音也較困難;所以,雙聲疊韻是造成"繞口"的主要原因。由此看來,忌用"拗口"字起名,主要是指不用雙聲、疊韻字起名。掌握了這個規律,就好辦得多了。符合音美標準的命名,應當是名和姓的聲母不同組,韻母不同類。例如:彭濤、馮企、婁韻、齊飛、餘聲、萬鴻等。這些命名,由於命名和姓的聲韻異組異類,因而聲音有了變化,讀起來比較順口悅耳。
  如果名和姓同組,甚至完全相同,只要處理好韻母的關係,效果也很好;反之,名和姓同類,甚至完全相同,那就要在聲母上下一番功夫。例如:彭賓、馮凡、婁林、張晨、餘寬、方川等。
  6、忌讀不雅的諧音
  有些人的名字,表面上看非常高雅,但由於讀起來會與另外一些不雅的詞句聲音相同或相似,便很容易引起人們的嘲弄和諧謔,成爲人們開玩笑的談資,產生某種滑稽的喜劇效果。這種語詞可分爲兩類:一是生活中某些熟語,一是貶義詞。例如:宮岸(公安局)、蔡道(菜刀)、盧輝(爐灰)、何商(和尚)、陶華韻(桃花運)、李宗(李總統)、湯虯(糖球)、包敏華(苞米花)等。
  上述諧音使姓名顯得不夠嚴肅,不夠莊重,在大庭廣衆之下容易授人以笑柄。另外有一些名字易被人誤解爲貶義詞,如:白研良(白眼狼)、胡禮經(狐狸精)、沈晶柄(神經病)等。
  這種諧音往往變成綽號。父母起名時,如不慎重,很容易給兒女造成沉重的心理負擔。到那時可就悔之晚矣。
  7、忌諱過於時髦的字
  在歷史的任何階段,總會涌現出一些極爲時髦的字眼兒。如果命名時追逐這樣的字,必然使人感到家長文化素質差,簡單是俗不可耐,而且這樣的名字,也容易重複。五十年代的"建國",七十年代的"衛東",可以說遍及大江南北;"李建國"、"馬建國"、"陳建國"、"王衛東"、"劉衛東"、"趙衛東"……又可謂千人一面。由於政治狂熱情緒的蔓延,把政治色彩溶入姓名中,曾一度成爲最時髦的事情。誠然,名字的確需要色彩去點綴,但姓名的色彩需要五顏六色。
  人人都去追逐時髦的字眼兒,也未免太單調乏味了。由此不能不讓人深思,雖然我國幾千年封建歷史,並且講究"忠"、"孝"之類的字眼兒,如果剔除範字,"忠"、"孝"之類的字眼兒使用頻率並不高。這說明古人命名也不喜歡趕時髦。歷代儒家大師,那些拼命向人們灌輸"忠孝仁義"的大儒們,哪一位名字裏有"忠"、"孝"之類的字眼兒?孔子講了一輩子"仁",他爲兒子起名卻用了魚類的名字鯉。追逐政治上的時髦字眼兒,只是政治上幼稚和膚淺的表現。這是追逐時髦的一個極端。
  其二,中國人還是不要起過洋化的名字。中華民族的子孫是一個文明古國的傳人,我們的民族有着自己的倫理道德、審美意識和文化價值,所以不應該輕視自己。特別是在命名上,要顯示要保持民族特色。民間認爲,選用近於洋化的名字,如約翰、瑪麗、麗莎、安娜等,有時還是一種時髦。但在日後的社會變遷和人我交往中,可能會給對方心理上造成一種輕視和不快的印象。當然,這是文化方面不同的一種誤解,但這種誤解也可能會影響人去獲得的機遇,爲一個名字而付出這樣的代價,無論如何都不划算的。
  8、忌諱過於誇讚的字
  名字好聽與否,不在於用詞多麼華美,而在於用詞用得恰當到好處。但有的人可能會犯下錯誤:
  給男孩子起名,總是離不開一些過於生猛的字,如豪、強、炎、猛、闖、剛等,雖然斬釘截鐵,讀起來剛強有力,用男子漢派頭,但也容易使人聯想到渾噩猛愣、放蕩無檢,使氣任性,不拘禮法,誤認爲是一些赳赳武夫,所以,自古以來,一般貴族士大夫在給男孩子命名時,都儘量避開這些字。因爲中國文化認爲,我之剛烈堅強,並非那些喜怒形於詞色、遇事拔刀而起的血勇之人,而是一些內蘊浩然之氣,遇事不驚不怒,談笑風生的偉丈夫。
  有人給女孩子命名卻又總是在一些春蘭、秋菊、珍珍、豔豔之類的詞裏繞圈子,但是如果把它們放到一定的文化氛圍中,就會使人產生飄浮的感覺。如女子名字中常喜歡的花、萍、豔、桃、柳等字眼就是。花雖俏麗明豔一時,獨佔秀色,出盡風頭,但場風雨過後,就會零落成泥碾作塵。楊柳亦屬柔軟脆弱之物,成語中的柳性楊花、殘花敗柳等,就表示出對這種事物所具有的象徵意味的情感評價。桃花令人引起紅顏易衰的聯想。萍與柳又都是飄零和離別的象徵物。所以,民俗中認爲,取名時應儘量避開這些表面上明麗的字眼。
  9、大姓忌諱簡單名字
  目前我國人名出現單名熱,而單名最大的弊端就是造成大量的重名現象。以四千個漢字計算,如果所有的人都使用單名,一個姓氏只能有四千個人使用單名,第四千零一個人就開始重名。這樣,重名的概率必然大大增加。相反,我國儘管人多姓少,如果採用雙名,如果避免使用時髦的字眼兒,避免使用濫調,重名的概率是很低的。從審美效果看,雙名無論是字形的搭配、字音的諧調還是字意的錘鍊,都具有無法比擬的優越條件,至少它選擇的餘地比單名要大得多。
  對於一個十幾億人口的大國來說,要完全避免重名是不可能的。而且,許多小姓即使重名,也沒有多大的影響。譬如褚姓,在一個單位裏能有一位姓褚的,已屬罕見,再出現一位重名者,簡單是奇蹟。大姓則不然。"張王李趙遍地劉",這樣的姓氏如果再取單名,熱必造成大量的重名。
  人們會注意到,凡重名者幾乎都是大姓。一個單位有兩個"劉偉",如是異性,人們便以"男劉偉"、"女劉偉"相稱;如果同性,便以"大劉偉"、"小劉偉"或"胖劉偉"、"瘦劉偉"以示區別。與其讓別人隨意加字,何不當初再增一字改爲雙名呢?在目前的單名熱中,大姓不可熱,還是冷靜地取個雙字名爲好。只要充分發揮雙名的優勢,取一個既雅緻又響亮的名字並不是什麼難事。
  一般地說,小姓的命名相對地要容易一些,選擇的餘地比大姓要大許多。一些被大姓濫用俗了的字眼兒,和小姓組合在一起,效果就大不一樣。例如:風偉、褚健、庫斌、薩華等。當然,這並不意味着小姓的命名就可以馬虎一些。除了選擇的餘地大一些,小姓和大姓所遇到的問題幾乎差不多。
  10、忌諱不及其餘的地方
  名字的"禁區"有的是社會約定俗成的,有的則是字義的限制,有的從屬於自身的社會觀念和審美意識。一些字便成了名字的"禁區".某些表示穢物和不潔的字一般不入名號。但某些人或某些地區有給孩子起"賤名"、"醜名"、"髒名"的習俗,爲的是讓孩子不爲妖魔光顧,便可消災免禍、長命百歲。其實這是一種迷信。某些表示疾病和不祥的字,一般不入名、號。
  人體的部位器官名稱不入名與。但有的也入名,甚至常入名。春秋有重耳,秦漢時有趙王張耳,戰國楚懷王名熊心,當代有着名作家劉心武。不過,這些人體器官的字都是與另字相配合而另有新義的。心與他字組合而成的詞,與人體器官的意義已大不相同。
  某些令人恐懼的猛獸名稱不宜入名。但有些猛獸卻常常入名,如金豹、文虎等。
  文藝作品典型人物的姓名也多爲後人不取。某些典型人物的姓名與其代表的特定含義已成爲中國文化的一部分有固定含義融合在裏面。
  除以上幾類外,當然還有許多字、詞和姓名不便或不宜入名。姓名禁忌,實際上包羅萬象、博大精深,包含着政治、文化、習俗、心理等許多內容。

  十三:中國人的傳統禁忌
  1、牀頭掛風鈴
  風鈴容易招來鬼靈,而睡覺的時候是最容易被〝入侵〞的時刻夜遊八字輕的人千萬不要夜遊,否則只會自找麻煩…
  2、拔腳毛
  俗話說:'一支腳毛,管三個鬼',所以腳毛越多的人鬼越不敢靠近
  3、非特定場合燒冥紙
  冥紙是燒給鬼魂的,金紙是燒給神的,燒冥紙的結果只會招來更多的鬼魂偷吃祭品這些是屬於鬼魂的食物,未經過他們的同意就動用,只會替自己招來難以解決的厄運。
  4、晚上曬衣服
  當好鬼魂覺得你的衣服好看,他就會借去穿,順便在衣服上留下他的味道……
  5、晚上喊名字
  夜遊的時候千萬不要叫出名字,儘量都以代號相稱,以免被鬼魂記住你的名字。
  6、榕樹放在家門口
  因爲榕樹是聚陰的植物,同時也是靈界朋友的最愛,除非你希望他們來家裏坐坐…
  7、靠牆
  鬼魂平時喜歡依附在冰涼的牆上,此舉很容易引起鬼上身。
  8、撿路邊的錢
  這些錢是用來買通牛頭馬面的,如果侵犯了他們東西,就很容易被他們教訓…
  9、不能隨地勾肩做背
  人的身上有3把火,頭頂一把,左右肩膀各一把,只要滅了其中1把,就容易被〝鬼上身〞。
  10、拖鞋頭朝牀的方向
  鬼魂會看鞋頭的方向來判斷生人在哪裏,如果鞋頭朝牀頭擺,那麼他們就會上牀和你一起睡…
  11、筷子插在飯中央
  這是祭拜的模式,就好比香插在香爐上,此舉只會招來靈界朋友來與你分享食物…
  12、晚上拍照
  此舉動容易將靈界的朋友一起拍進來,然後帶回家…
  13、吹口哨
  晚上吹口哨,當心鬼魂喜歡你
  14、拖鞋整齊的放牀邊
  在外旅行時,拖鞋整齊的放在牀邊,會招來靈界朋友的好奇,造成他們的鬧牀……

  十四:遊覽寺廟的四個禁忌
  一忌稱呼不當:對寺廟的僧人應尊稱爲"大師"、"法師",對道士應尊稱爲"道長",對住持僧應尊稱爲"長老"、"方丈"、"禪師".對喇嘛廟中的僧人應尊稱"喇嘛",即"上師"之意。
  二忌禮節失當:與僧人見面的行禮方式爲雙手合十,微微低頭,或單手豎掌於胸前,頭略低,忌用握手、擁抱、摸僧人頭部等不當之禮節。
  三忌談吐不當:與僧人、道人交談,不應提及殺戮之辭、婚配之事,以及食用腥葷之言,以免引起僧人反感。
  四忌行爲舉止失當:遊覽寺廟時不可大聲喧譁、指點議論、妄加嘲諷或隨便亂走,不可亂動寺廟之物,尤忌亂摸亂刻神像。如遇佛事活動,應靜立默視或悄然離開。同時也要照看好自己的孩子,以免因孩子無知而做出失禮的事。

  十五:飲茶的十二個禁忌
  1、忌空腹飲茶,茶入肺腑會冷脾胃。
  2、忌飲燙茶,最好56℃以下。
  3、忌飲冷茶,冷茶寒滯、聚痰。
  4、忌沖泡過久,防止氧化、受細菌污染。
  5、忌沖泡次數多,茶中有害微量元素會在最後泡出。
  6、忌飯前飲,茶水會沖淡胃酸。
  7、忌飯後馬上飲茶,茶中的鞣酸會影響消化。
  8、忌用茶水服藥,茶中鞣酸會影響藥效。
  9、忌飲隔夜茶,茶水時間久會變質。
  10、忌酒後飲茶,酒後飲茶傷腎。
  11、忌飲濃茶,咖啡因使人上癮中毒。
  12、不宜飲用的茶葉有:焦味茶、黴變茶、串味茶。

  十六:中國人過年的禁忌
  農曆過年期間禁忌:過年通常從七年級到初五爲止,初五之後就要隔開,表示這個年已經過了,開始要恢復正常生活了,常規習俗過年有一些禁忌,例如過年不要生氣罵人、打小孩等等,以下是過年一般人常聽到的禁忌。
  大年七年級:
  1、已嫁之女不可回孃家:過年嫁出去的女兒回孃家,會把孃家吃窮,因此只能在八年級或者初叄回孃家,但是其中的含意是嫁去的女兒已經是別人家的媳婦了,過年婆家一定有很多人來拜年,媳婦要幫忙奉茶服侍,因此七年級不可以回孃家。
  2、早餐忌吃稀飯、葷食及藥品:過去的常規窮人家才吃稀飯,所以在年七年級的上午一定要吃乾飯,表示家裏整年度都會很富有,而年七年級的早上叫做萬神盛會,表示所有的神出來拜年,因此爲表尊敬首先不要吃葷,要吃素,另外除了重病不得不吃之外,一般的補品補藥七年級最好不要吃。
  3、忌叫他人姓名催人起牀:年七年級的上午不要叫人姓名催人起牀,這樣表示對方整年度都要人催促做事情。
  4、忌跟還在睡覺的人拜年:年七年級時對方還在睡夢中不要跟對方拜年,等對方起牀再拜年,因爲這樣會讓對方一整年都在病牀中。
  七年級、八年級忌洗衣:水有水神,水神的生日在七年級八年級,因此這兩天不要洗衣服。
  七年級到初五:
  1、白天不可午睡:過年期間白天睡午覺,表示整年度都會很懶惰,其中的含意是因爲過年期間有很多客人到家裏拜年,如果睡午覺的話對人很失禮。
  2、忌倒污水、垃圾、掃地:過年期間不要從事灑掃的工作,因爲這樣容易把家中的財氣掃掉。
  3、忌被他人自口袋掏取對象:過年期間不要讓人從自己口袋掏東西,這樣表示整年度錢財都會被人家掏走。
  4、忌向人討債:過年期間不管是被要債或者是跟人家要債的人在一整年間都會很倒楣,因此忌諱向人討債。

  十七:握手禮儀有八大禁忌
  不要用左手相握,尤其是和阿拉伯人、印度人打交道時要牢記,因爲在他們看來左手是不潔的。
  在和基督教信徒交往時,要避免兩人握手時與另外兩人相握的手形成交叉狀,這種形狀類似十字架,在他們眼裏這是很不吉利的。
  不要在握手時戴着手套或墨鏡,只有女士在社交場合戴着薄紗手套握手,纔是被允許的。
  不要在握手時另外一隻手插在衣袋裏或拿着東西。
  不要在握手時面無表情、不置一詞或長篇大論、點頭哈腰,過份客套。
  不要在握手時僅僅握住對方的手指尖,好像有意與對方保持距離。正確的做法,是要握住整個手掌。即使對異性,也要這麼做。
  不要在握手時把對方的手拉過來、推過去,或者上下左右抖個沒完。
  不要拒絕和別人握手,即使有手疾或汗溼、弄髒了,也要和對方說一下"對不起,我的手現在不方便".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誤會。

  十八:立秋養生禁忌篇
  在我國封建社會時期,還有立秋迎秋之俗,每到此日,封建帝王們都親率文武百官到城郊設壇迎秋。此時也是軍士們開始勤操戰技,準備作戰的季節。由此可見立秋日爲何種天氣是如此的重要。立秋是進入秋季的初始,《管子》中記載:"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在秋季養生中,《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此乃古人對四時調攝之宗旨,告誡人們,順應四時養生要知道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要想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就要順應之,遵循之。
  拒絕秋膘防肥胖:
  夏天天氣炎熱,能量消耗較大,人們普遍食慾不振,造成體內熱量供給不足所致。到了秋天,天氣轉涼,人們的味覺增強,食慾大振,飲食會不知不覺地過量,使熱量的攝入大大增加。再加上氣候宜人,使人睡眠充足,汗液減少。另外,爲迎接寒冷冬季的到來,人體內還會積極地儲存禦寒的脂肪,因此,身體攝取的熱量多於散發的熱量。在秋季,人們稍不小心,體重就會增加,這對於本身就肥胖的人來說更是一種威脅,所以,肥胖者秋季更應注意減肥。首先,應注意飲食的調節,多吃一些低熱量的減肥食品,如赤小豆、蘿蔔、竹筍、薏米、海帶、蘑菇等。其次,在秋季還應注意提高熱量的消耗,有計劃地增加活動。秋高氣爽,正是外出旅遊的大好時節,既可遊山玩水,使心情舒暢,又能增加活動量,達到減肥的目的。
  秋季養陰防濫補:
  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現在已進入秋季進補的季節。但進補不可亂補,應注意不要無病進補和虛實不分濫補。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症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病有陰虛、陽虛、氣虛、氣血虛之分,對症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還要注意進補適量,忌以藥代食,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以滋陰潤燥爲主,具體包括如烏骨雞、豬肺、龜肉、燕窩、銀耳、蜂蜜、芝麻、豆漿、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鴨蛋、菠菜、梨等,這些事物與其他有益食物或中藥配伍,則功效更佳。
  慎食秋瓜防壞肚:
  民諺"秋瓜壞肚"是指立秋以後繼續生食大量瓜類水果容易引發胃腸道疾患。夏令大量食瓜雖不至於造成脾胃疾患,卻已使腸胃抗病力有所下降,立秋後再大量生食瓜果,勢必更助溼邪,損傷脾陽,脾陽不振不能運化水溼,腹瀉、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就隨之發生。因此,立秋之後應慎食瓜類水果,脾胃虛寒者尤應禁忌。
  立秋過後慎吃水果多飲雞、魚湯:
  立秋過後,進入水果豐收的季節,但吃水果並非多多益善,吃多了也會影響健康。比如:蘋果富含糖類和鉀鹽,患有腎炎、糖尿病、冠心病者應少食;吃梨過多會傷脾胃、助陰溼,使胃腸功能失調,胃寒腹瀉者應忌食;葡萄含較多檸檬酸、蘋果酸等,糖尿病患者應少食或不食。
  立秋會帶來"秋燥"的有關疾病,應該多吃潤肺的食物,飯前多飲雞、魚湯等。常吃些清熱、生津、養陰的蘿蔔、西紅柿、豆腐、藕、蜂蜜等。不吃或少吃辛辣、燥熱、油膩的食物,少飲酒。
  立秋伊始早防"燥":
  儘管秋燥對人體的影響涉及方方面面,但防治之法也頗多。正所謂:"木之爲舟,無水不行;治燥之法,以潤爲貴。"秋日在飲食上要注意滋養津液,可適量飲開水、淡茶、豆漿等飲料,並適當選食能夠潤肺清燥、養陰生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