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燒野飯是什麼習俗?立夏燒野飯是哪個地方的習俗

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排在第七位,立夏是夏天的開始。立夏預示着就將進入高溫雷雨天氣,同時也是花卉繽紛的開始。全國有許多的地方有慶祝立夏的習俗,立夏燒野飯就是一種習俗。那麼,立夏燒野飯是什麼習俗?立夏燒野飯是哪個地方的習俗?一起來看看吧!

立夏燒野飯是什麼習俗?立夏燒野飯是哪個地方的習俗


  嘉興有立夏燒野米飯的習俗。野米飯一般爲兒童結夥舉辦,各家湊柴米,從田中採摘新鮮蠶豆,在野外搭鍋燒煮蠶豆飯(也有加入少量鹹肉、春筍的)。

在湖州,村裏兒童三五成羣,去村外燒野米飯,米是向各家討來的百家米,菜餚可到任何一家田地上採摘蠶豆、豌豆(不算偷,但不準只採一塊田,要多跑幾塊田頭),有的兒童下河灘捕魚,女童支好鍋,拾好柴。那裏的人們認爲吃過野鍋飯,不疰夏,人也變得聰明、勤快。

德清農家在十二月十二蠶花生日時,用米粉捏成小狗數只,掛在通風處陰乾,俗呼“立夏狗”。等到立夏節燒野鍋飯時,將米粉小狗洗淨,與野鍋飯同煮食,據說兒童吃了體質比狗還要強健。大人在家吃立夏酒。這一天市場上有麥芽糖餅供應,也有自己做的。

在菜和菜湯中要適量加點鹽,這是由於高溫下人體大量出汗,體內有相當多的鹽分隨汗排出。鹽的供給量,包括普通飲食中的食鹽在內,每日有20-30克即可,也不能太多。

其次要多飲水。需注意少量多次飲用,每次不超過300—500毫升,清涼飲料溫度不宜過低。茶葉、咖啡除能補充水分外,有助於解除疲勞;綠豆湯、烏梅湯則可以改善食慾。

多吃水果、蔬菜、瘦肉、動物內臟,雞、鴨,蛋等。脂肪供應量應適當減少,若過於油膩,就會引起厭食。夏天往往食慾下降,所以飲食中要注意色、香、味,並適當吃些粗糧。酸味和辛辣的調味晶,有增進食慾的作用,可適當多食。

暑天炎熱的氣候往往使人煩悶、焦躁、容易“生火”。因而這時的健身應以避暑熱而從清爽爲主。俗話說“心靜自然涼”,保持精神上的自我寧靜,便是炎夏保健的一個重要內容。旅遊、避暑、游泳等諸項活動,是暑天健身的有益活動。置身於自然之中,精神輕鬆愉快,既能避暑消夏,又可鍛鍊身體,是盛夏有益的健身活動。傳統醫學認爲,夏天人體陽氣最易向外發泄,故應該“夜臥早起,無厭於日”,迎着初升的太陽堅持室外鍛鍊。

夏令酷熱多雨,暑溼之氣容易乘虛而入,造成苦夏、中暑。苦夏的主要表現是胸悶、胃納欠佳、四肢無力、精神萎靡、大便稀薄,此病主要反映了胃腸消化功能減退。故減少食量、少吃油膩、減輕胃腸負擔,是預防苦夏的主要措施。中暑大多因爲較長時間的日光曝曬或高溫而引起,預防的辦法是多喝些防暑飲料,如酸梅湯、西瓜汁等,野外作業者要戴帽子,避免曝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