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婚俗盤點,泰州婚俗揭祕

有“水陸要津,咽喉據郡”之稱的泰州,具有2100多年的歷史,秦稱海陽,漢稱海陵,州建南唐,文昌北宋,兼融吳楚越之韻,匯聚江淮海之風,而泰州這個地方都有哪些風俗習慣?如果你將嫁到當地,或者娶泰州的老婆,那麼你的福利來了,下面文章在結婚大全中爲你剖析泰州人的婚俗習慣,一起去看看吧。


  聯姻
  有提親、訪親、合婚、定約4道程序。先由男方家長請媒上門提親,徵得女方同意後發帖“恭逮”。女方經察訪表示“敬允”後,男方即請算命先生合婚,如命運八字相宜,即由媒人“回好”,定約。“門當戶對”爲主要擇偶條件,全憑“父母之命,媒約之言”,當事者不得參與,尤其是女方只能“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私自約會、自由戀愛皆爲悖禮,非但家長不容。早婚現象較爲普遍,更有近親婚配、沖喜、童養媳以及指腹爲婚等陋習。

泰州婚俗盤點,泰州婚俗揭祕

納聘
  聯姻時,須納聘禮以示定約。定親後,男方逢端午、中秋、春節須給岳父母送節禮,每節不得少於四件。舊時,溱潼糧市繁榮,商旅雲集,傳入一些特有習俗,併爲當地富戶沿襲。“回好”定約時,男方得給人家送大禮,稱“牽羊擔酒”:由一人牽一隻穿紅馬褂、角扎紅綢的白羊領頭,後跟一擔酒,酒罈上貼“囍”、“鴛鴦戲水”、“龍風呈祥”等圖案。另有40擔(或16-24擔)禮盒,內裝榛、鬆、菲、慄、荔枝、桂圓、蓮子、蜜棗、長糉子、鯊魚皮及首飾、布料等。女家回鞋、帽、衣料等物,有的還回贈宣紙、徽墨、端硯、湖筆及金戒指等。結婚前,須經媒人“通話”,設定“彩禮”和婚期。彩禮視男女家境由雙方協議,但舊時世俗講究排場;有貪圖財禮而屈就者,亦有不堪重負而“換親”乃至“搶親”者。

婚禮
  被視爲終身大事。有發轎、包開門封、上轎、接轎、拜堂、坐富貴、鬧新房,回門等若干程序,不僅禮儀隆重,且耗費巨大。張燈結綵,鳴炮奏樂,祭祀祖宗,禮拜神神,操辦酒宴,酬賓謝媒,熱鬧非凡。姑娘出閣前要“餓嫁”,上轎時要“刷轎”;新娘上轎要懷揣“易經”(農村用“三官經”)辟邪,上轎後即不準睜眼,不能開口。姑娘上轎時,媽媽照例要哭轎,溱潼一帶的哭詞:“起大風,刮大暴,媒人的盒子馬上到……一把珠兒灑到東,你要先叫婆婆後叫公;一把珠兒灑到南,你要先吃糕來後吃團;一把珠兒灑到西,不知人家盆兒高來碗兒低;一把珠兒灑到北,女兒今夜要離宿。豌豆開花炸蓬蓬,娘養女兒一場空。”有些地方要給新娘“壓性子”,轎至門前故意不讓新人進門。白米一帶則在房門上懸鐮刀“殺威”。入睡時,新郎有意把鞋子衣服壓在新娘鞋子衣服上。女方亦有對付方法,即上轎前,把新娘鞋子供在壘高的桌上,示意步步往高走;上轎時懷揣一隻鬆緊口袋,如對方“壓性子”,新娘即將袋口收緊,表示不聽姑嫂妯娌的親言碎語。姜堰一帶在新娘入睡時,先由新郎解3個鈕釦,再由喜娘脫衣;新郎要裹上新娘的圍腰,並在新娘上牀前將圍腰內的白果棗子米糕之類撒在牀上,讓孩子來搶,以示早得貴子,喜娘再給新郎脫衣。新郎要內衣兜內備禮金,以贈喜娘。新婚後第二天,婆家丟給新婦一塊或一盆面,試試新娘縫紉、炊事手藝。新婚一月內不得串門。

此後,程序有所簡化,城市包括農村一些開明人士倡行文明婚禮,由主婚人、證婚人、介紹人及來賓致詞祝賀、儐相伴新人行禮,舊俗禮儀一概免除,深得社會嘉許。政府更在根據在大力倡導自同戀愛、婚姻自主、婚事新辦,反對封建包辦,取締重婚納妾,深得羣衆擁護。建國後,幹部帶頭新辦婚事,開個茶話會,讓新人簡介戀愛經過,唱歌、說笑話,既簡單,又熱鬧,城市頗多效法。農村職業媒婆日漸消失,雖有媒介但須有男女各自作六,花轎逐步爲小車、自行車或木船取代,婚儀大大簡化,索要彩禮或大操大辦婚事受輿論指責。至60年代後期,政府倡導晚婚,新辦婚事逐漸成風。不少青年選擇“五、一”、“國慶節”、“元旦”、“春節”等節假日成婚,部份鄉村不舉辦集體婚禮。早婚大爲減少,“搶親”、“童養媳”絕跡。進入80年代,隨着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改善,大操大辦之風開始擡頭,尤其是近年來,競相攀比、大肆鋪張之風日盛。嫁妝從舊3大件(手錶、自行車、縫紉機)到新3大件(彩電、冰箱、洗衣機),城市部分青年還要追求地毯、沙發、組合音響、錄像機等高檔商品。農村除講究新式傢俱外,更得營造新房。婚禮越辦越大,動輒10幾桌乃至幾十桌;酒席檔次不斷提高,豬六碗已被幾盤幾碟、幾炒幾燒取代,魚肚、蹄筋等必備。從辦傢俱到結婚,得花費萬元以上。更有人崇沿舊俗,以古爲榮。本是自由戀愛婚姻,偏要請媒迎送,以求“明媒正娶”;花轎久已絕跡,但得轎車代步;一些早已廢除的舊俗陋習,又在一些婚儀中重演。新婚男女因收入不多而依賴家長,許多人家因操辦子女婚事耗費多年積蓄乃至負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