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姓氏 黎族有哪些常見姓氏

黎族姓氏主要分爲兩種形式,一種是黎族姓氏,還有另外一種漢族姓氏。那麼關於黎族的姓氏文化,你還了解多少呢?黎族比較常見的姓氏都是哪些呢?帶着這些疑問,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往下看看吧!

黎族姓氏 黎族有哪些常見姓氏

黎族姓氏
  姓氏,黎語稱爲“番茂”或“茂”,是最能體現黎族父系血緣關係的一種文化現象。黎族的姓氏和名字是分開的。名字只是限於個人,而姓氏則體現出整個具有父系血緣關係的氏族乃至部落。一般情況下,黎族只叫喚人的名字,待要了解這個人的各種社會背景時,才涉及到這個人的姓氏。明朝中後期,大部分黎族地區的封建化進程加速,廣大黎族人民加入戶籍,當差納稅,大多數黎族人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漢族姓,而在一些較爲偏僻的地方如五指山中心地區,直到民國時期,各個學校爲了辦學順利和方便黎族子弟入學,教師採用抽籤的方法讓黎族子弟抽取漢族姓。大部分黎族人同時使用黎族姓和漢族姓,城鎮上的黎族人的黎族姓多已淡化,黎族子女都從父姓。

黎族人使用的漢族姓以王、黃、符居多,此外還有李、高、吉、洪、邢、張、楊、陳、林、吳、董、容、周、郭、龍、韋、劉、羅、蔡、胡、朱、趙、紀、田、何、文、羊、梅、佐、黎、卓、鄭、馮、蒲、閔等。黎族姓氏在黎語中叫“番茂”或“捆茂”一個“番茂”或“捆茂”就是一個血緣家族。一個黎族村莊中往往居住幾個“番茂”,有幾個“番茂”就有幾個黎族姓氏,這些黎族姓氏之間可以互相通婚。同一個黎族姓由於居住環境不同,採用的漢族姓也會不同。如叫“德拉海”的黎族姓,在東方黎族自治縣姓“邢”,在三亞市姓“董”,在樂東黎族自治縣姓“楊“,在白沙黎族自治縣姓“郭”;“德旺”宋體的黎族姓,在樂東黎族自治縣姓“羅”,在三亞市姓“黃”;等等。這些不同漢族姓但相同黎族姓氏的人,他們世代不能通婚。黎族社會中存在幾個不同黎族姓氏(番茂)使用同一個漢族姓的情況,如今通什市毛道鄉有幾個黎族村莊的羣衆,他們屬於“樸基”和“樸衝”兩個黎族姓氏的後裔,這幾個村莊的黎族羣衆使用同一個漢族姓“王”,但他們可以通婚,因爲他們屬於不同的黎族姓。所以史書上常記載“(黎族)婚姻不避同姓”或“同姓爲婚”,這裏的“姓”指的是漢族姓。

黎族的名字也分黎族名字和漢族名字,黎族名字較爲複雜,以哈方言和美孚方言爲最。總的來說,黎族人一生中一般有3個名字。一是乳名,孩子出生滿月後由父母或村中老阿婆取名,孩子結婚成家後,乳名不再使用。男孩乳名一般叫”(德)是前加成分,意爲“孩子”,後面的音節除作爲一個特定人的名外沒有具體詞彙含義。

女孩乳名一般叫是前加部分,沒有什麼詞彙意義,但從構詞方式看,有點像漢語虛詞“的”的作用二是成年名,也就是本民族名字,終生使用。成年名在哈方言中要求最爲嚴格。當一個男子長大到一定年齡,在他結婚成家後由族中老者在祭祖儀式上依次念出歷代祖先的名字,然後選擇一個與歷代祖先名字的聲母相同的音節作爲他的名字,這是一種與祖輩名字聲母相同的“連名制”。例如,某個先祖的名字中帶有聲母“k”,那麼他們的子孫後代的名字中都要帶有“k”聲母。成年名只是一個人的名字,沒有任何實在的詞彙意義,它在人活着的時候可以隨便叫,但人死後不能亂叫。

如要叫則須在稱謂前加“貢,“找”之意)或“聞",“沒有”之意)字,如“貢帕”、“聞拜”。成年名忌諱和已故的祖先名字雷同,因爲它日後會變成“鬼名”,而“鬼名”只能在舉行宗教儀式上才能念及。女子的成年名一般不用祖宗名字的聲母起名,但也要忌諱與已故的女祖先的名字雷同。女子嫁到夫家後,一般不用她的成年名來稱呼她,人們習慣在她孃家的村名前冠以“女人”的簡稱)來稱呼她,如1。生了孩子後,女子的名字則在她的第一個孩子的名字前加上“拜”(pai3,“母親”之意)字,變成“拜×”的形式,意爲“×的母親”。如她的孩子名“香”,人們就叫她爲“拜香”。一個人有了成年名後就一直用到他去世,其間人們一般不用他的乳名稱呼他。三是漢族名,漢族名一般是讀書、外出工作或入戶籍時取的,目的是爲了方便與外人的交往、方便登記和稱呼。在城鎮居住的黎族人,其第二代和第三代,多數只取漢族名字,少取黎族名字。

黎族的家庭裏,如果有人死去,家裏所有人的名字稱謂都會改變,這在哈方言區內表現最爲明顯。一般是在原有的名字前加上特定的、具有宗教色彩的詞。人們通過某人的名字稱謂即可知道他家裏死了什麼人,是父母還是孩子,若是孩子則可知已死了幾個。其他黎族方言區中雖也有這種情況,但表現不太明顯。在哈方言區的黎族家庭裏,家中未有人去世時,孩子一般稱父親爲“帕”,稱母親爲“拜”。父母則直接稱呼孩子的名字,村裏人也可以直接稱呼他們的名字。假如父母去世了,其孩子的名字也會相應改變:若是父親死了,男孩在原名前冠以“貢帕”,意思是“找父親”)或“色”(e:k2,意爲“孤兒”)來稱呼他。如某人的名字叫“保”,他的父親去世時,人們就稱他“貢帕保”,女孩名字前也加“貢帕”兩字。

若是母親去世,男孩、女孩在原來名字前都加上“聞拜”,意爲“沒有母親”來稱呼。若父母都去世,就用“色開”意爲“像沒有母雞照顧的小雞一樣孤苦的孤兒”來稱呼他們的孩子。哈方言區內的黎族家庭還有一種更名情況,父母的名字稱謂會隨家中死去多少孩子而改變。每死去一個孩子,社會上的人就會給死者父母的名字前加上一些稱呼,都有“已沒有孩子”的意思。家庭中孩子對父母的稱呼是有嚴格要求的,每死去一個兄弟或姐妹,健在的兄弟或姐妹對父母的稱呼由原來的“帕”和“拜”相應地改爲其他稱呼。如家中死去一個孩子,健在的孩子稱父親爲“文”,稱母親爲“禁”,伯母);死去第二個孩子,父親被稱爲“蔡”,伯父),母親被稱爲“奧”(別人);死去第三個孩子,父親被稱爲“奧雅”(指老人,有“因思念死去的孩子而變老”的意思),母親則被稱爲“貝”(pei1,嬸母)。人們從稱呼中便可知道這個家庭死去了幾個孩子。若死去的孩子太多,沒有其他稱呼可用了,則又從頭開始稱呼,如又叫“帕”、“拜”。

家庭中健在兄弟姐妹的名字稱謂也有變化,人們會在死者的兄弟姐妹的名字前加一些前綴音來稱呼他們。若死去一個兄弟姐妹,健在的兄弟名字前加前綴音“之”姐妹原來名字前加前綴音“臥1(大)、thom1(中間)、e2(小)這些前綴音來稱呼。如大的男孩叫zω2。若死去第二個孩子,健在的兄弟姐妹原有的名字前都加上前綴音“再”(za:i1)。若死去第三個孩子,健在的兄弟姐妹原有的名字前都加上前綴音“任”(zeω1)。這種名字更換現象是一種名字避諱,是對死者的紀念這種因家庭有死人造成家庭名字稱謂的更換隻限於死者家庭成員以內,家庭以外的親屬不用改變。這是黎族名字稱謂較有特色的現象。

小結:黎族比較常見的姓氏有王、黃、符,這些會比較多,這些姓氏比較常見。當然還有一些百家姓中的很多姓氏,在黎族也都有,但是沒有王、黃、符這幾個姓氏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