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的傳統禮儀文化 你具體瞭解多少?

畲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畲族主要生活在福建、浙江等地。傣族人非常注重禮儀,當地有很多的傳統,那麼關於畲族的傳統民族風俗文化,你具體都瞭解多少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往下看看吧!

畲族的傳統禮儀文化 你具體瞭解多少?

畲族的傳統接待客人禮儀
  畲族是一個文明禮貌的民族,勤勞樸實,熱情好客,至今還保持很多古雅、淳樸、優良的傳統禮俗。

有客人到門,都要先敬茶,一般要喝兩道。還有說法:“一碗苦,兩碗補,三碗洗洗嘴。”客人只要接過主人的茶,就必須喝第二碗。如果客人口很渴,可以事先說明,直至喝滿意爲止。若是來者是女客,主人還要擺上瓜子、花生、炒豆等零食。

畲族禮貌方面的禮儀
  每次唱完歌,藍陳契大媽都會作出這個動作。這是畲族傳統的禮儀,意爲“謝謝”。

畲族人們傳統禮儀
  古時畲家新婚行走嫁,即新郎迎親,新人雙雙穿草鞋步行到男家,4男4女隨後。這一天,同村兩個姑娘出嫁,同走一條路時,誰先誰後,事前都要商量好,一般都是讓夫家遠的先走。爲避免先行者將“風水”帶走,後行者都要用1頭黃牛,角系紅布,插上紅花,在前面踏路,走嫁者隨後,她們認爲牛踏過的路子又是新路。因此,過去有錢人家都配上1只踏路牛爲嫁妝。古時,畲族陪嫁尚有刀斧犁鋤之類的農具,直到現在還可以看到棕衣、笠鬥母羊等物作爲姑娘的陪嫁。笠鬥之類陪嫁物,要等姑娘出嫁後,到來年三月回頭拿。

民國期間,畲村也興花轎迎親。畲家稱轎伕爲“行郎”。男家花轎到女家,女方姑嫂姐妹一般都要爲難行郎,與行郎對歌。賽歌中最熱鬧的場面是《求蛙歌》,即女家要以歌把行郎的“蛙”撬出來。“蛙包”是行郎預先在夫家準備好的硬幣紅包。當迎親花轎進入女家廳堂時,新娘就大哭大鬧,佯裝不願意出嫁,哭訴別情,待到午後,轎伕和媒人再次催上轎時,堵開始梳妝。新娘梳妝完畢,由母舅扶出廳堂與胞弟舉行分竈儀式,然後新娘入轎,神堂上放水一桶,意爲壓黑火。

胞弟拉轎扛“留轎”,花轎在廳堂上兩進兩出,意爲留風火,最後擡轎出門。接着新娘轎子出村前,村董事在路口擺上一張桌,正兩用繡花桌幔圍着,桌上擺三杯酒,意爲“攔風水”。花轎出村,男方須向攔門交個“攔旗”紅包。否則董事不搬開桌子,轎子無法通過。“攔旗包”收入歸公,做爲村裏公益事業開支。花轎經“留轎”、“攔旗”等禮俗後,上路到夫家。

畲家拜堂的廳堂上一般貼有“功建前朝帝嚳高辛新敕賜,名傳後裔皇子王孫免差徭”的對聯,橫眉爲“鳳凰到此”。新郎頭戴紅纓帽,身着藍色長衫,肩披大紅新帶,腳履雙鼻布鞋,從後廳步出,站在新娘左側,在一片歌聲中行三跪九叩禮。新娘則頭戴鳳冠,手執花織掩面,由送嫁嫂摻挽,不拜。

新人入洞房後,衆人擁入洞房“鬧房”,唱《猜種歌》,新娘將嫁妝中隨帶作物種籽一包包遞出。完婚宴稱“請大酒”,客席散後還爲新郎辦一桌“佳期酒”,又稱“暖房酒”、“新郎酒”。由暖房頭(或稱八仙頭)和暖房腳8名陪伴新郎入席。入席者通常都穿長衫戴禮帽,席間每個程序都要唱誦歌令,且邊吃邊輪番與洞房內的新娘及其陪伴者對歌。新郎酒至“上下四盤”(前四道菜)結束,轉入“鬧房”。鬧房從叫門起,每個程序都要唱誦歌令。其程序有進門、翻牀、尋取“鳳凰蛋”(染紅的熟雞蛋)。找到“鳳凰蛋”後,大家合唱《喜慶歌》結束鬧房。鬧房結束繼續喝佳期酒,宴會結束送新郎入洞房。第二天新媳婦下廚房起火、洗碗、做飯。

小結:畲族人非常講究文明,當地人勤勞樸實,對於客人也是熱情好客。畲族人在平時被人幫助的時候會說謝謝,招待客人會非常禮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