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往事 探索先民當年下南洋的原因

回首過往,當時光緩緩向前時,那些海外僑胞深情的看着海的對岸,從他們眼中映射出的光芒照亮了一段特殊的日子——下南洋。它特指從明朝末年開始至整個大清封建王朝結束這個階段,許多閩粵一帶的居民南遷,去往東南亞地區。那東南沿海先民爲何當年要歷經重重困難去到南洋地區呢?今天我們就一起走近這段歷史,瞭解下那段艱苦的歲月吧!

重溫往事 探索先民當年下南洋的原因

  中國曆代封建王朝的末年,不堪戰亂的普通百姓和權力失落的前朝貴族紛紛移居海外。由於地緣上的毗鄰關係,東南亞成爲中國移民的遷徙地和避難所。所以,這種遷徙在歷史上被稱爲“下南洋”。
  在中國近代史上,有三次大的移民潮,分別是闖關東,走西口,下南洋。
  下南洋,其實可以追溯到漢代,但根據其特點和意思主要指的是明朝到清末。
  下南洋是以廣東和福建人爲主,目的地是東南亞一帶。
  下南洋:南洋包括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緬甸等地。指流民漂洋過海到東南亞謀生。下南洋的流民來自全國大部分省區,但福建、廣東人佔絕對多數。

重溫往事 探索先民當年下南洋的原因 第2張

  具體的原因:
  下南洋在福建、廣東、臺灣一帶也稱“過番”,屬於閩粵方言,指的是到南洋一帶謀生。

1、在明末到清末這段歷史時期,國內戰亂不斷,民不聊生。福建、廣東一帶在當時慌亂窮困,人多地少,老百姓生活極度難以維持,爲了謀生計,維持家庭生活,改變個人或家族的命運,躲避戰亂,閩粵地區的老百姓一次又一次、一批又一批批的到南洋謀生。據1935年中國太平洋學會對流民出洋的原因所作的調查顯示,因“經濟壓迫”而出洋者佔69.95%。那個時候下南洋的人,既有對未來充滿希望的人,也有在家鄉故土呆不下去的人。

2、一般來說,中國曆代封建王朝的末年,大多伴隨着農民起義、外族入侵和王朝更替,不堪戰亂的普通百姓和權力失落的前朝貴族紛紛移居海外。由於地緣上的毗鄰關係,東南亞成爲中國移民的遷徙地和避難所。

3、英國、荷蘭殖民統治下的南洋,正處於加速開發過程中,對勞動力的需求量非常大。南洋諸國爲吸引華?工,先後推出一系列優惠政策,如馬來西亞聯邦最大的一個州——沙撈越州,在白色拉者(意即國王)二世執政時期,就頒佈過一個特別通告:給移民足夠的免費土地種植,政?府提供臨時住屋安置移民;免費供給大米和食鹽一年;提供交通運輸工具,建立警?察局保護華人安全,華人可永久居住在沙撈越等。這樣的政策對於中國國內流離失所、喪失土地的無業流民來說,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很多人就是在這個時候,或攜妻帶子,或孤身一人,漂洋過海來到南洋。

4、從文化的角度看,中華民族是一個農耕民族。農耕民族的最大特點,就是喜歡固守一畝三分田,願意過“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平靜生活。要做一個離家的遊子,要到新世界去努力與開拓,確實需要極大的勇氣。

小結:下南洋與闖關東,走西口並稱中國近代史的三大移民潮。在中國近代史上揮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就在這裏,讓我們共同緬懷曾經那段屬於東南沿海先民一段辛酸的歲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