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的婚嫁習俗 苗族婚俗介紹

苗族是非常古老的一個少數民族,苗族特色顯著,不管是服裝還是生活習慣,而且還有一些很神祕的風俗,外人是難以理解也學不到的。不管哪個民族,對於結婚都是很重視的。苗族的婚俗是如何的呢?一起來結婚大全看看吧。

苗族的婚嫁習俗 苗族婚俗介紹

  婚前
  如果男女雙方是自由戀愛,那麼到了感覺能夠結婚的時候,就會告訴父母,由父母爲他們選擇好吉日,特別的地方是在結婚前的一段時間裏面,兩個人是不可以見面的,等到結婚前一天,男方會把聘禮和其他用品送到女方的家裏,讓他們過目。聘禮中會包含當地特色糯米粑粑,表示婚後兩人團團圓圓。

迎親
  結婚這天,男女雙方都在家裏宴請親朋好友和同村寨的鄉親。新郎由幾個伴郎陪同,帶着禮物前去娶親。娶親者中要有一位經驗豐富的中老年男子,娶親者到達女方村寨時,會有一引起婦女伸出竹竿攔住去路,要與娶親者對歌。每對完一首歌,娶親者都要拿出禮物給這些婦女,她們纔會收回竹竿讓路。

如此走一段,對歌一次,反覆數次才能到達新娘家。這期間,還要防止新郎讓婦婦們搶走。如搶走了,她們會把新郎藏起來,讓娶親者不能按時娶到新娘。到了新娘家,姑娘們還會圍住新郎,將他折騰、戲弄一番,引得賓客發出陣陣鬨笑。更有甚者,有的姑娘還用鍋灰把新郎的臉抹得黑不溜秋的。望着新郎的狼狽樣,人們會爆發出鬨堂大笑。

婚禮
  新娘娶回家後,要舉行拜堂儀式,新郎新娘要向長輩和賓客敬酒,並接受他們的祝賀。吃飯開始前,新郎新娘要先給父母喂第一飯碗吃飯。災期間,女方家來送親的姑娘們可以瞅準機會,用大竹籮筐罩住新郎,使新郎動彈不得。望着在籮筐內掙扎的新郎,人們歡笑成一片,給婚禮增添了無限的情趣。

在苗族聚居的一些地方,還保留着古老的搶親習俗,他們稱爲拉咪彩。在男女青年自由戀愛的基礎上,雙方共同商定了搶親的時間和地點。屆時,男方約幾個要好的夥伴,去把新娘搶回家。據說,實行這種形式上的搶親,如果將來夫妻不和或男方喜新套舊,女方纔有理可講。把新娘搶回男方家後,再按苗家的規矩舉行婚禮,同時,男方家要派人帶着禮物去女方家說明情況,賠禮道歉,女方家也會斥責和吵罵幾句,接着便收下禮物。

有些地區,搶親還會發生一場充滿樂趣的打鬥,姑娘得知男方要來搶自己,就故意躲起來,並邀約同村寨的女伴數人,手持掃帚、竹棍等候。當男方的搶親者來到預定地點時,並不見新娘的蹤影。迷惑間,突然伏兵齊出,無數的掃帚、竹棍落在搶親者的頭上、身上。小夥子們頓時省悟過來,但按習俗是不能還手的。他們一邊挨着掃帚和竹棍,一邊機警地搜尋着新娘。當發現新娘的蹤影后,他們便齊心合力,避開姑娘們的追打,把新娘搶回男方家。

按習俗,新娘搶回新娘家後就不能再離開。新娘一到男方家,就意味着已成爲男方家的成員,就不能隨便回孃家。在麻栗坡等地,把姑娘搶到男家後,先用一把紙傘把她象徵性地罩住,然後再由

哭嫁
  哭嫁一般從新娘出嫁的前3天或前7天開始,也有的前半個月、一個月甚至三個月就已揭開了哭唱的序幕。不過,開始時都是斷斷續續進行的。可以自由地哭。親族鄉鄰前來送禮看望,誰來就哭誰,作道謝之禮節。喜期的前一天晚上到第二天上轎時,哭嫁達到高潮。這段時間的哭唱必須按着傳統禮儀進行,不能亂哭。誰不會哭,就會被別人嘲笑甚至歧視。

總的來看,哭唱的內容主要有“哭爹孃”、“哭哥嫂”、“哭姐妹”、“哭叔伯”、“哭陪客”、“哭媒人”、“哭梳頭”、“哭祖宗”、“哭上轎”等。“歌詞”既有一代代流傳下來的、傳統的,也有新娘和“陪哭”的姐妹們即興創作的。內容主要是感謝父母長輩的養育之恩和哥嫂弟妹們的關懷之情;泣訴少女時代歡樂生活即將逝去的悲傷和新生活來臨前的迷茫與不安。也有的是傾泄對婚姻的不滿,對媒人對自己亂定終身的痛恨與無奈,等等。

苗族婚俗的方式:
  1、自主自由式
  是青年男女在“遊方”活動中,通過自由戀愛結爲夫婦的婚姻形式。從認識到結婚,完全按自己的意志行事,對自己的婚姻擁有絕對的自主權。這是當前苗族青年婚姻締結的主要形式。

2、說合自由式
  是經過親友說合介紹,而雙方又經過遊方戀愛,自願結合的婚姻形式。男青年在節日集會或平時遊方中同女方相互認識以後,可請親友前去說合,徵得女方家同意即可定親。此後,雙方進一步加深瞭解,發展感情,條件成熟,便可結婚。

3、說合古典式
  帶有濃厚民族特色,至今仍流行於縣境內,它均系男女雙方及其父母都事先同意了的親事。

小結:苗族的少男少女還是很聽父母話的,他們的婚事要得到了父母長輩的認可,才能繼續發展,婚事也要遵從父母的意思。苗族人口多,和其他民族結婚的也有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