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服飾藝術探祕:侗族服飾有哪些藝術形式

侗族服飾擁有豐富的文化元素,猶如一件精美的藝術品。侗族服飾在男裝和女裝上的差異體現了民族的特殊性,其藝術表現形式多樣,在哪個沒有文字的年代很好地保留了侗族文化的精髓。

侗族服飾藝術探祕:侗族服飾有哪些藝術形式

  侗族男子的上衣有對襟、左衽和右衽三種,下着長褲,裹綁腿。頭帕爲三米長的亮布,兩端用紅綠絲線繡着一排鋸齒形圖案。盛裝時戴“銀帽”,並佩戴其它銀質物。

女子穿裙時,上身以開襟緊身衣相配,胸部圍青色刺繡的剪刀口狀的“兜領”。裹綁腿穿褲時,以右衽短衣相配。盛裝時,婦女多穿雞毛裙。也有穿右衽無領上衣,以銀珠爲扣,環肩鑲邊,腳穿翹尖繡花鞋。婦女喜歡佩戴銀花、銀帽、項圈、手鐲等銀質飾物。小孩喜戴羅漢帽。帽子上鑲綴有十八羅漢、八仙過海、福祿壽禧等形象銀飾。有的羅漢帽沿上層鑲嵌十八羅漢,下層鑲十八朵梅花。兩鬢處分別裝飾一個月亮,正中嵌有丹鳳朝陽、雙龍搶寶或吳剛伐桂、嫦娥奔月,周圍是彩雲和水波環繞,下面各嵌一隻雄獅。

侗族沒有文字,其文化靠口頭傳承。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他們將一部分文化特徵儲存在服飾裏,使服飾起到了“文字史書”的作用。不同年代,不同類型的侗族服飾及修飾圖案、色彩都準確地反映出不同時期侗族人民的審美時尚和工藝水平,反映出侗族人民的文化發展軌跡。

侗錦是侗族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侗族文化物化形式的代表。由各種不同圖案紋樣組織而成的侗錦裝飾在侗族服飾上,使侗族人民的審美物象由一般的自然性昇華到藝術的創造性。侗錦長期與侗族服飾結合,使侗族人民的服飾特徵更加明顯。

侗族服飾是農耕文化的再現。侗族是古越人的後裔,古越人是我國最早種植水稻的民族。侗族服飾上有許多紋樣圖案,主要有穀粒紋、桂花紋、花瓣紋、田螺紋、水車花等紋樣,這與農耕經濟有着直接的聯繫。

侗族服飾是侗族族徽標誌之一。鼓樓與服飾是侗族的兩大族徽標誌,有侗寨就有鼓樓,其標誌特徵十分明顯。而服飾作爲侗族的族徽標誌主要是它凝聚着侗族人的精神,增強民族內部團結、統一和爲集體生存而拼搏的戰鬥力。它是區別異族的標誌,是本族相互認同的旗幟和聯繫整體的紐帶。正是這種“族徽”作用而產生的審美原則,使侗族內部的“佬、坦、紋”三大支系在民族意識、民族文化上基本相同。

侗族服飾中的崇拜意蘊。侗族相信萬物有靈。在侗族人心目中,凡龍鳳花鳥、山川河流、古樹巨石、橋樑水井等都能“顯靈”,能驅邪除害,是人們的崇拜對象,認爲穿上附有這些圖案的衣物,以祈求平安無災,得到神靈的庇護和保佑。反映到服飾上,就有許多與圖騰崇拜有關的服飾紋樣。穀粒紋與谷種有關,侗族的“嘗新節”習俗就是谷種崇拜的反映;魚骨紋、三角紋、菱形紋來源於魚圖騰;水波紋、旋渦與侗族水崇拜有關;螺旋紋、龍紋分別源於對蛇崇拜和龍圖騰;圓圈紋與太陽崇拜相連;雲雷紋源於天崇拜、雷崇拜;齒形紋與山崇拜有關……童帽上常仿動物的頭,是爲兒童健康祈禱,具有護身符的含義。

侗錦中手牽手的人物圖案,是侗族祭祖時跳“哆耶”舞的場面。從這些花紋圖案中,我們可以看出侗族圖騰崇拜和祖先崇拜的意蘊,也可以感受到侗族濃厚的鄉土氣息和民族特色。侗族由於沒有文字,又長期生活在崇山峻嶺中,文化傳承大多以歌、舞、戲、圖等文藝形式完成,前三者傳承形式不可避免地發生與原內容走樣或變異,而以圖傳承這種形式就相對穩定一些,這樣,侗族服飾的整體形象、藝術風格對侗族文化的發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文字史書”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