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的習俗吃餃子爲什麼

清明節的傳統習俗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祭祀逝去的人,對於他們進行悼念。清明節的時候,還有很多的地區,有吃餃子的風俗。那麼清明節的習俗中爲什麼要吃餃子,具體代表着哪些的含義呢?不妨一起和小編來往下看看吧!

清明節的習俗吃餃子爲什麼

清明到了,艾葉也綠了,家家戶戶都包艾葉餃。據說吃艾葉餃子明目避邪,一年都有好運氣。清明節也叫寒食,過寒食是不能動火的。要吃些冷的食品,比如柿餅,還有糖糕,餃子也是其中一種,這些是北方的冷食,南方是吃糯米糕。餃子形狀像元寶有吉祥如意的意思中國人圖吉利,北方清明早晨吃素餡餃子,謂之一年都素素淨淨健健康康的,也有意寓清明吃艾草,可免染患瘡毒。

據說餃子由張仲景發明的,他不僅醫術高明,什麼疑難雜症都能手到病除,而且醫德高尚,無論窮人和富人,他都認真施治,挽救了無數的性命。張仲景告老還鄉時,在自已的家鄉看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飢受寒,耳朵都凍爛了。他心裏非常難受,決心救治他們。他回到家,心裏總掛記着那些凍爛耳朵的窮百姓,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裏煮熬,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麪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分給乞藥的病人,人們吃下祛寒湯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吃了一段時間,病人的爛耳朵就好了。

清明節出嫁的女兒要包36個或72個艾葉餃子回孃家,帶着這些餃子到孃家上墳祭祖,然後把艾葉餃子分給侄子侄女吃,有句俗語說吃姑母家的餃子中舉人,清明節一定要吃姑姑帶來的餃子,希望一年學業進步。孃家嫂子也會包艾葉餃子款待回門的小姑子,一般都包999個,擺放時要圍成圓圈,象徵長長久久,團團圓圓。

清明節吃餃子已成了習俗,它不不僅成了人們最常見、最愛吃的食品,還寄託了美好的願望和祝福。

小結:清明節的習俗,其實就是祈願平安,能夠倖幸福福、平平安安。當然,有一些地區清明節沒有吃餃子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