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故事集:春分的故事

春分時節已經到了人間的三月天,人間的三月有了春歸大地的景色一派生機,而在這個陰陽各半,日月均分的春分日到底又有哪些故事發生過呢?不妨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節氣故事集:春分的故事

  春分日農民將餘下水稻、黃豆等種磨粉蒸糕,糕面置紅棗俗稱春分糕,用以食用及饋贈親友,寓祈祝新年五穀豐登之意。此俗現鄉間猶存。古代各縣城有趕“春分會”習俗凡所需竹、木、鐵、棕製品等春耕物資均可購置齊備,實爲物資易會。

  春社是春分節氣中最大祭祀活動。周朝時候春社便是最重要的天祭典活動。當時選春分後“甲”日祭春社,漢以後五行觀念盛行,由於五行中“戊”屬土,是改訂春分後戊日爲祭春社日,並一直延用至今。古代天天用五種顏色泥土和五穀向土地神獻,祭民間只以一杯土來祭土地,原始土地崇拜並沒有土地神偶像,甚至一杯土也是露天而放;清代將土地崇拜設城隍廟內共立有兩牌位左邊爲稷右邊爲社;古代天將不同顏色泥土分給諸候讓們自己分別立社,這一天便成爲全國一種向土地神祭祀日。

  舊時巨姓望族也要春分、秋分舉行詞堂祭祖儀式俗稱春祭、秋祭宗祠內主要收藏先世遺像、族譜等每年春分、秋分二節都要行春秋兩祭屆期都要事先掃除庭院、清理祭具、採辦三牲、香燭、供品,由族中長者率族衆一起焚香點燭、行三跪九叩之禮。祭畢全宗族還要設宴歡聚以聯絡感情。舊社會女私塾畢業、中舉等都要祠堂張榜以榮宗耀祖;有族外經商致富回鄉來也要到祠堂祭祀祖先;如族內敗壞族規嚴重還要開祠堂當衆懲罰。

  農曆二月十五日爲俗傳花王生日也是百花生日叫花朝節也叫花朝“花朝”一詞唐詩中就已出現如司空圖《早春》詩云:“傷懷同客處病眼即花朝”至民間花朝節具體日古籍裏有不同說法如《誠齋詩話》稱:“東京(按即河南開封)二月十二日日花朝爲撲蝶會”;《翰墨記》謂:“洛陽風俗以二月二日爲花朝節土庶遊玩又爲挑菜節”;西湖遊覽志》則說:“二月十五日爲花朝”

  花朝節有“張花神燈”活動該燈通常以當地所產可作傘面半透明油紙“淡箋”糊成多呈傘形、六角故也稱“涼傘燈”上鏤物、花卉、珍禽異獸據清王韜《瀛土需雜誌》載:“出燈多者至二三百盞間以五彩吳綾折枝花燈……或扎彩爲亭高可三四丈間飾龍鳳以雲母石爲鱗甲上下通明光照數丈”除此之外天習俗尚有采戴薺菜花(相傳可保一年不頭痛)文宴飲賦詩男童蓄頂發、女孩穿耳洞等。

  很可能由各地地理、氣侯情況不同所以有地區以二月二日爲花朝有的以二月十二日或十五日爲花朝總之是春暖花開的時候節據說唐代就已經有宋代流傳較廣明、清時期花朝就不如宋代時那麼熱鬧雖也有賞花、飲酒之類的活動但多限文墨客民間此時期也仍有踏春、飲酒等活動但多與上已節、寒食節、清明節有關與花朝節漸疏今天洛陽花會、虞城花會等各種大型綜合文化活動已取代古代的花朝節古代的民俗已被賦予新的內容。

  小結:其實故事每天都在發生,而在一些特殊的時間節點發生的故事往往會比較有容易讓人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