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南族婚俗 毛南族有哪些風俗?

毛南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當地人一般結婚都是由父母來商定的,有的在六七歲的時候就奠定了姻緣。那麼關於毛南族的婚俗文化,你具體都瞭解多少呢?有哪些特點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往下看看吧!

毛南族婚俗 毛南族有哪些風俗?

送棉花條
  訂婚後,待男女雙方的年齡到二十歲左右便可擇日結婚。殺豬時,看豬血流出的情況預言子孫後代的吉昌,如血鮮紅,迸射遠,則子孫興旺。婚後新娘不落夫家,並於結婚當天就回孃家住,以後按照在結婚時選擇的吉月回男家去一次,由一兩位青年婦女陪送,男方要給新娘半後棉花條,意思是子孫連綿,再以後祗在農忙時回夫家,直到懷孕生子後,纔到男家定居。

毛南族婚俗上的特點有:如逢節日喜慶或農閒晚上,男女青年喜歡對唱山歌;舅權比較突出--姑家嫁女,要給舅舅送禮;結婚的禮儀比較複雜,帶有傳統色彩等。受附近壯族、漢族婚俗的影響,同其他民族通婚的現象已較爲普遍。

毛南族青年自由自在的戀愛生活,從戀愛到結婚,其中不乏獨特的民族特色。

搶帽
  自由戀愛毛南族向來有對歌自由戀愛的風俗。在對歌之前,人們常常看到一種有趣的現象,毛南人稱爲“搶帽”。

“搶帽”是後生哥和姑娘們的事。在趕圩、吃喜酒或民間集會活動時,當小夥子看中了哪一個姑娘,便千方百計尋找機會搶走對方的花竹帽(也有的搶走對方的手帕)。姑娘的花竹帽被搶走後,她回過頭來瞄了小夥子一眼,如果自己覺得人材不中意,便向對方表露出一種不滿的情緒,立即把帽子搶回來。倘若這次搶不回來,以後也要尋找機會搶回來,或託人把原物索回來。遇到這種情況,小夥子知道和對方交不成朋友了。

反之,要是女方覺得小夥子人材中意,她便默默地應許,樂意讓小夥子把花竹帽拿走,當即或往後一些日子,自己也向對方索取一件禮物,作爲紀念。還有一些求偶心切的姑娘,她們在趕圩或去做“娘伴”時,常常故意將荷包裏的手帕露出來,或夾在顯眼的腑窩下,方便有心的小夥子搶走。“搶帽”中意了,兩者算是交上朋友。但是,“搶帽”僅僅是朋友之交,僅僅是戀愛的前奏曲。

媒人牽線
  別有風趣的婚禮毛南人戀愛自由,但婚姻不自主。婚姻常由媒人牽線搭橋。

毛南人的婚禮,既繁雜,又別緻,是別有一番情趣的媒人牽線搭橋有兩種形式:

一種是男方父母先看中女方,託媒人求婚。
  二種是雙方互相不認識,全靠媒人搭橋,然後算命先生算,看雙方的八字。雙方八字若是相尅相沖,就不能結爲夫妻,要給女方退回八字,另圖他計。是相生相和,媒人便約定雙方在某日子到某一地點相親。相親主要是互相看看對方的身材相貌是否中意。相親後,媒人的手裏放一些零碎錢,毛南話叫“送墊”。如不同意,就不給或少給。媒人收了“墊錢”,過一段時間便分別到男方和女方家,告訴對方已經同意了。

這時,各家都請媒人吃一餐酒肉表示感謝。這個程序毛南話叫“焊墊”,即“合婚”的意思。“焊墊”的當晚,媒人與主家商定聘禮錢,毛南人稱爲“講牛”。以銅錢爲聘金的叫“黑牛”,以白銀爲聘金的叫“白牛”。如今用人民幣,只稱“講牛”,不分什麼“黑牛”、“白牛”了。商定後,男方選擇一個日子,報知女方,然後由新郎的妹妹或姐姐跟媒人去,把“牛錢”送給女方(即送聘金),這就是訂婚錢。有的一次送齊,有的先送一半,到婚期再一送半。一般“牛錢”的禮品是兩籃年糕、一隻閹雞、一掛豬膀蹄、一壺酒、三顆檳榔、一包鹽、一把菸葉(或一條捲菸)、四捆麪條,還有紅糯飯和餈粑。女方給男方回贈一條布。

送“牛錢”後,男方接着請“先生”選擇吉日迎新。如果吉日臨近,雙方籌辦不及,便暫不辦婚事,先在吉日裏接新娘“踩門”。“踩門”花費不大,由媒人代替新郎提一籃紅糯飯、豬肉、酒等簡單禮品到新良家,當天便由一位“娘伴”陪着新娘跟媒人一起到新郎家。新郎家只辦兩、三桌酒請親近的房族來吃。家公和吃“踩門”酒的叔伯都要給娘送一些錢,叫做“哄媳婦錢”;婆家給新娘和娘伴各送一條布。

“踩門”後,婦方就算是男方家裏一員,村上人便可稱她爲某某媳婦了。“踩門”後的第二天,新朗讀便和娘伴一起回孃家去。過一段時間,待男方籌備齊全了,再大辦酒席請客舉行婚禮。如果籌備婚事可以趕得及,便在所選吉日府行迎親,但至少要提前三個月告訴女方,讓女方有充分的時間準備嫁妝。

毛南族的婚姻習俗比較複雜。原始社會的血緣婚遺風、封建包辦婚姻和現代自由婚姻曾處於重疊、交叉流行的狀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由族內婚嬗變爲大量族外婚。清代中期以後,毛南族的封建地主經濟尚處於發展階段,封閉自鎖的山門微開,原始的族內婚已抵擋不住外部世界的衝擊。尤其是漢族文化的涌入,從根本上動搖了落後的婚姻觀念。同姓、同“輕”(宗支)不婚氦爲五服之內不婚,少數人仍流行“姑表婚”和“兄終弟及”之類習慣。周邊村莊居民與毗鄰的壯族接觸、聯姻漸多,但同苗、瑤、漢族通婚仍爲稀罕事。20世紀30年代起,外出求學、謀職的人日商增加,他們同漢、壯等兄弟民族的男女結婚者隨之增多。尤其是新中國成立後,在外學習、工作的青壯年大都就地成親,於是通婚的界限發生了歷史性變化。聯姻方式。

毛南人擇偶的途徑和方式有三種:一、以歌爲媒。每當行歌坐夜,春節歌圩,喜慶節日和勞動時候,青年們都喜受唱歌,歌者縱情表達彼此愛慕之情,選擇心上人。普遍是男子主動“搶走”目標的巾帽,作爲招引對方追逐、接近自己的辦法。如果女方有意,遂相約而去。若女子不悅,便動真格追回失物,抑或囑託姐妹同伴討回巾帽,表示謝絕求愛。二、媒介撮合。毛南人居住比較分散,社會文化活動不多,故需依仗第三者穿針引線,撮合成婚。尤其是族外婚往往如此

。三、父母包辦。特別是封建宗法制統治下,青少年的婚事多由父母操縱包辦。但仍保留一種慣例:凡雙方原來不相識的,在確定婚姻關係之前,由雙方父母與媒人安排,允許他們表示自己的意向,其儀式俗稱“落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