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風俗禮儀 結婚有哪些禮儀?

結婚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家庭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那麼關於結婚的風俗禮儀文化,你具體都瞭解多少呢?結婚有哪些的禮儀風俗需要遵守呢?你具體都知道哪些呢?和小編在結婚大全中一起來看看吧!

結婚風俗禮儀 結婚有哪些禮儀?

傳統婚俗--議婚
  議婚,又稱“議親”,是商議男女婚姻之事的最初階段,舊時包括“求婚”、“過帖”、“相親”等幾道程序,到準備定婚爲止。在這一過程中,往往是由男女雙方父母根據對方的門第、家境及品貌等條件決定婚事成否,男女當事人是沒有多大發言權的。

“無媒不成婚”,議婚初始,一般是由男方家長委託媒人或託靠親友、鄰里前往女方家中求婚,又叫“提親”。這一程序相當於“六禮”中的“納采”。

如果女方家長答允考慮結親,男方便再次託人或由媒人到女家詢問女方名字和出生日期,以便“開八字”,請陰陽先生“合婚”,審看男女雙方的命相是否相合。山西長治一帶稱之爲“取四柱”,雁北一帶稱之爲“換婚單”。具體做法就是,把男女雙方的生年、月、日、時“四柱”干支寫在絹帛或麻紙上,然後請人卜算,看雙方相互間命相有無克異。民間一般認爲,男女生肖犯“對衝”的不宜婚配。所謂犯“對衝”,是指子、午相沖,醜、末相沖,寅、申相沖,巳、亥相沖,辰、戌相沖,卯、酉相沖,共“六沖”。各地歷來都有“白馬怕青牛,兔、龍淚交流,豬、狗不到頭,蛇、虎如刀錯,羊、鼠一旦休”之類的俗語。這些說法純屬無稽之談,現在大部分地方都不再講究了。這一程序相當了“六禮”中的“問名”。

提親
  男女雙方“八字”相合後,兩家即擇吉日傳換庚帖,晉北一帶叫“送契”,重新寫明男女各方的生年、月、日、時等事項。至此,親事算初步定下。按照忻州、長治等地的說法,是女方“有主了”;在晉中一帶,則說女方“問出去了”。這一程序相當於“六禮”中“納吉”的前一部分內容。由於現在不再時興合婚,“過帖”這道手續自然而然也就免了。

合八字
  在具備訂婚條件的情況下,男女兩家還要“相親”,又叫“相門戶”、“看屋裏”,即男女兩家約定時間見面,最後議定婚事成否。現在山西各地仍有這種習俗,不過“相親”的主角已由雙方家長變爲男女雙方當事人,“相親”的意義已不在於認親家,而是通過面對面的接觸,進一步加深相互瞭解。男女雙方初次見面時,一般由媒人或介紹人引見,兩人對面而坐,互相窺視對方的形貌舉止,正所謂“對像”是也。

關於“回門”禮節
  按照我國婚俗習慣,結婚三天,新娘便要偕同新郎一起回孃家,也稱“回門”。這是一種必不可少的禮節。

新娘家老人心裏非常重視三天回門,因此新郎事先天論是從思想上還是在禮品上都要有所準備,爭取給岳父岳母留下愉快的好印象。

禮品事先備齊,買新娘家老人喜歡的禮品,禮品一般有四件。回門一般在上午九、十點鐘動身。新郎新娘應參加婚禮那樣認真修飾、打扮,保持婚禮上那漂亮、俊美的形象。

回到孃家,新郎、新娘首先要問候老人。這時,新郎就應改口,跟新娘一樣稱岳父母爲爸爸、媽媽,要叫得自然、親切,對待親友和鄰居也應表現出親切熱忱,彬彬有禮,見人先打招呼,以禮相待。

就餐時,新娘要陪着新郎,一一向父母、親友和鄰里敬酒,感謝大家對自己新婚的祝福。飯後,不要急於回家,應再陪父母聊一會兒,聽聽他們的教誨,然後再告辭回家。並應主動邀請二位老人和兄弟姐妹到自己家裏做客,也可邀請親友、鄰里。

中國古代皇后的婚檢
  男女婚前進行身體檢查,很多人以爲是現在纔有的事情,其實在我國古代就有這方面的例子了。

據古籍《漢雜事祕辛》記載,東漢時期的漢桓帝要立大將軍樑商的女兒樑女瑩爲皇后。成婚之前,漢桓帝特地派女官吳婀來到樑大將軍的府上。吳婀一進門先是觀察樑女瑩的走路姿勢,覺得其身材勻稱,姿態娉婷,無可挑剔。接着,吳婀便請樑女瑩進閨房,要樑女瑩脫衣後,再仔細檢查其身體的各個部位。

出身豪門貴族的千金樑女瑩不依,吳婀無奈,只得出示“上方寶劍”嚇唬說:“這是皇上的聖旨,也是皇上選後的規矩,誰想當皇后,就得脫去全部衣裳,讓我仔細檢查。”企盼着當皇后的樑女瑩,這才勉強走入閨房接受檢查。

女官吳婀先是檢查了樑女瑩的雙乳形態和質地,又聞嗅其身有無狐臭,接着還仔細查看了肚臍的形態、深淺,其肩寬、腰圍,臀部的彈性,大小腿的膚色、長度,腳弓,以及手指和腳趾的顏色。最後是有關病史的認真詢問。

體檢未見異常後,吳婀又檢查了樑女瑩的五官和頭髮等,幾經反覆,最後讓樑女瑩三呼“萬歲”,以此檢查其聲帶發音如何。

公元147年6月,樑女瑩正式入宮,8月被立爲皇后。這可能就是有文字記載的我國古代皇后的最早的一例婚前檢查

古代迎娶禮節
  出發:由男方攜帶六或十二件禮品,鳴炮出發前往女家,將至女家時再鳴炮,女家亦鳴炮迴應,表示準備妥當。

迎賓:媒人先下車,其餘的人接着下車,新郎由女家幼輩請出。

介紹:男方親友依序入女家,媒人正式介紹雙方親友認識,先介紹男方給女家。

納徵:男方擡禮物進入女家,女方接受後並給予紅包;將禮物陳列大廳,媒人將大小聘、金飾、禮單點交女方家長,女方親友將禮物收好,並在神明桌上陳列供品。

奉甜茶:女方長輩請男方親屬依長幼入座,新郎居末。準新娘由一好命婦人引導出堂,捧著甜茶向男方來賓敬茶。

壓茶杯:片刻後新娘出堂收茶杯,男方親友需以紅包壓茶杯。

戴戒指:在雙方家長親友的注視下,準新娘面向屋外坐在自家正廳中央(若招贅則面向內)的高椅上,低椅翹腳;戴戒指於中指(男左女右)。準新郎將紅包交給準新娘。

改稱呼:媒人引導雙方改換稱呼。

祭祖:舅父點燭燃香,媒人在旁念吉祥語,隨之由女方父母祭拜神明祖先,稟告婚事已定,祈求保佑。

回禮:女家對男方所送來的禮物和聘金接受一部份.並給男方回禮六或十二件。

訂婚宴:訂婚儀式完成後,女方備茶點開宴席來招待男方(座位男右女左)女方備雞腿並附上紅包一份給男方幼輩,男方除備壓桌禮外並贈給所有幫忙的人紅包答謝。

送客:宴畢,男方賓客起程回家,女方幼輩捧面桶給男方客人洗手,如在外面餐廳則免此禮,送客時不說再見

婚禮:學做最傳統的新娘

“掀起你的蓋頭來,讓我們看看你的臉。”大花轎、紅蓋頭,紅綢帶……幾百年來,中國的新娘都在紅色的嫁妝、紅色的花轎、紅色的龍鳳袍、紅色的利市……在一片大紅雙喜的海洋中羞答答地嫁作新人婦。

儘管現在時髦的年輕人結婚的方式越來越前衛、另類,但中國人千百年來的傳統卻還是在現代的年輕人中流傳。我們爲什麼不按照古老的方式結婚,在這嘲復古”的婚禮中重

溫幾乎被我們遺忘的老規矩舊風俗?其實那些東西未必就已經過時,反而在越來越工業化的都市裏,一場傳統的婚禮正是一場溫馨的體驗。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最古老的誓言,最古老的儀式,才最讓人難以忘懷。

傳統婚禮過程
  1.送聘禮:婚禮前,男方就要到女方家送迎親的聘禮。廣州的風俗是要送雞(意味着有生氣)、椰子(有爺有子,天倫之福)、禮餅(送給女方的親戚),而且還要送禮金,意味着男方家有錢,會讓女子嫁過去享福。

2.回禮:女方家也會接着回禮,禮物包括檳榔(意味着新郎)。

3.安牀:在結婚前一晚上,女方會找一個有福氣的男人(家庭美滿,父母健在,有兒子)來安新房的新牀,並且把花生、紅棗、核桃等意味着早生貴子等好意頭的食品放在牀頭。

4.嫁妝:新娘會在出嫁前,把孃家準備的嫁妝裝在一隻紅皮箱裏,等到第二天帶到婆家去。

5.上頭:結婚前晚,會選擇一個吉時去拜神,拜天地,祈求幸福,並且會通知男方在同一時間拜。

6.梳頭:新娘會請一個有福氣的長輩來給自己梳頭。

7.吃湯圓:意味着可以圓滿成婚,圓滿幸福。

哭嫁
  在中國,不少傳統婚俗隨着年青一輩簡化婚禮而漸漸被人遺忘,但其中亦不乏充滿趣味而且背後隱藏着深深祝福,現特別挑一些與讀者分享。

古時候,新娘在出嫁前幾天要"哭嫁",連母親,親屬都陪着一起哭,而且哭得越傷心越好。原來背後有一段故事:從前有一個後母,對丈夫前妻的女兒很刻薄,待親生女兒卻如珠如寶。爲了除去眼中釘,她草草找來一個窮家小夥子把前妻的女兒嫁出去,還在出嫁當天故意哭哭啼啼,叫女兒即使生活不順也不可回孃家。結果這個女兒與夫家和睦相處,生了兒子也發了財。

相反她爲親生女兒千挑萬選了個富家子做女婿,送了嫁妝,喜笑顏開地說盡吉利話把女兒嫁出。但親生女兒卻終日和婆婆吵嘴,鬧得家裏雞犬不寧,丈夫便把她趕出家門,她一氣之下吊頸死了。後來,前妻的女兒見後母孤苦無依,便接她一起生活,讓她安享晚年。鄰人都說後母在她出嫁時故意哭啼是壞心腸,但她卻說後母是捨不得她走才哭,而且越哭越發。人們看到兩種方式得出兩個截然不同的結果,便照着在女兒出嫁時也哭鬧一下,希望真的可以越哭越發,哭嫁的習俗便是這樣流傳下去。

現在的新娘雖然未必相信這個習俗,但想起要離開孃家,也會有因爲捨不得父母而於大婚日哭起來呢。

傳統婚俗之:回門篇
  按照我國婚俗習慣,結婚三天,新娘便要偕同新郎一起回孃家,也稱“回門”。這是一種必不可少的禮節。

新娘家老人心裏非常重視三天回門,因此新郎事先天論是從思想上還是在禮品上都要有所準備,爭取給岳父岳母留下愉快的好印象。

禮品事先備齊,買新娘家老人喜歡的禮品,禮品一般有四件。回門一般在上午九、十點鐘動身。新郎新娘應參加婚禮那樣認真修飾、打扮,保持婚禮上那漂亮、俊美的形象。

回到孃家,新郎、新娘首先要問候老人。這時,新郎就應改口,跟新娘一樣稱岳父母爲爸爸、媽媽,要叫得自然、親切,對待親友和鄰居也應表現出親切熱忱,彬彬有禮,見人先打招呼,以禮相待。

就餐時,新娘要陪着新郎,一一向父母、親友和鄰里敬酒,感謝大家對自己新婚的祝福。飯後,不要急於回家,應再陪父母聊一會兒,聽聽他們的教誨,然後再告辭回家。並應主動邀請二位老人和兄弟姐妹到自己家裏做客,也可邀請親友、鄰里。

小結:結婚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議婚,這個是非常重要的。當然還有一些送聘禮,一些比如像是送回禮,或者是哭嫁,這些都是結婚之中的風俗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