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秦始皇爲何不立太子

衆所周知,秦始皇是我國史上第一個皇帝,在我國古代的封建制度中,立太子是皇帝在世上要做的一件大事。可是,秦始皇直至駕崩都沒有冊立太子,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本期歷史懸案,小編將帶大家去看看秦始皇不立太子的謎案。

揭祕秦始皇爲何不立太子


   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秦莊襄王之子。出生於趙國首都邯鄲,十三歲繼承王位,三十九歲稱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建立首個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曾採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是古今中外第一個稱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

秦始皇在中央創建皇帝制度,實行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又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修築靈渠,溝通水系。還把中國推向了大一統時代,爲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開創了新局面。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爲“千古一帝”。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於他第五次東巡途中的鉅鹿郡沙丘宮(今河北邢臺)。《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臺。”

秦始皇死後,趙高採取了說服胡亥威脅李斯的手法,二人在鉅鹿沙丘宮(今河北邢臺)經過一番密謀,假造秦始皇發佈詔書,由胡亥繼承皇位。同時,還以秦始皇的名義指責扶蘇爲子不孝、蒙恬爲臣不忠,讓他們自殺,不得違抗。在得到扶蘇自殺的確切消息後,胡亥、趙高、李斯這才命令車隊日夜兼程,迅速返回咸陽。爲了繼續欺騙臣民,車隊不敢捷徑回咸陽,而是擺出繼續出巡的架勢,繞道回咸陽。由於暑天高溫,秦始皇的屍體已經腐爛發臭。爲遮人耳目,胡亥一行命人買了許多鮑魚裝在車上,鮑魚的味道掩蓋了屍體的腐臭味,迷惑了大家。到了咸陽後,胡亥繼位,是爲秦二世,趙高任郎中令,李斯依舊做丞相,但是朝廷的大權實際上落到了趙高手中。趙高陰謀得逞以後,開始對身邊的人下毒手。他佈下陷阱,把李斯逐步逼上死路,李斯發覺趙高陰謀後,就上書告發趙高。秦二世胡亥不僅偏袒趙高,並且將李斯治罪,最後將李斯腰斬於咸陽。趙高升任丞相,由於他可以出入宮禁,特稱“中丞相”。

很多人在講到大秦帝國迅速滅亡的原因時,都提到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未立太子。如果秦始皇早日立太子,就不可能有後來的沙丘政變,秦二世也就沒有機會展示他的弱智和無能。大秦或許會亡,但肯定不至於在這麼短的時間就灰飛煙滅。

作爲君王,秦始皇不可能不知道不立太子的嚴重後果,作爲一個志在將自己的江山傳之千秋萬代的千古一帝,不立太子肯定也不是他的本意。那麼秦始皇究竟爲什麼至死都沒有立太子呢?

王立羣老師在百家講壇中講到,秦始皇不立太子的最重要原因是他怕死,關於這一點我覺得可以討論,我認爲秦始皇不立太子最重要的原因是他的確找不到合適的人選。他不放心把他建立的大秦帝國和千秋偉業交給他的任何一個人,哪怕是他的兒子。

我們知道,當秦始皇指揮他的大軍血蕩中原,獨霸九州創立一統的大秦帝國後,他自認爲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所以他自稱皇帝。此時此刻,始皇帝心中一定是無比自豪,當他到嬴氏列祖列宗碑位前向他們報告自己的蓋世奇功時,他的心裏一定認爲德兼三皇,功蓋五帝僅僅是對他客觀的陳述,中華民族歷經幾千年的風風雨雨,終於由他來完成一統了。那種極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定使他從骨子裏流露出一種蔑視羣雄的霸氣。當然從他橫掃六和的過程中變深刻的體現了這一點。

試問,此時此刻的他心中還會有所謂的聖人,神人嗎?什麼三皇五帝,什麼孔孟韓非,在他眼裏都不過是芸芸衆生。和他比起來都不值一提。這種極大地自信,自負使得他認爲世間的任何人都不如他,當然也包括他的兒子。他不是不相信他的兒子,而是不相信任何人。

我認爲這就是爲什麼他不立太子的真正原因,正是他不放心把他親手創立的大秦帝國交給任何一個兒子,所以他轉而去追求所謂的長生不老藥,目的就是爲了讓大秦永遠不倒,但是,事與願違,當他在第五次大巡遊時,他卻沒有想到即便德兼三皇,功蓋五帝,也抵擋不住歲月的流逝和死亡的召喚。帶着對人世的深深眷戀和無盡遺憾,他去到了另外一個同樣輝煌的冥界帝國。

所以,從邏輯上來看,當秦始皇一統天下後,他還是準備把他的大秦傳給他的兒子(應該是扶蘇),他也沒想過要長生不老,但是當時的大秦根基並不牢固,他也發現治理一個帝國遠遠難於建立一個帝國,於是他環顧他的20多個兒子,他以他自己的標準來選擇未來的接班人時,他很失望,以他的標準,他的兒子不是太懦弱,就是太弱智。他不放心,於是在他生命的最後歲月裏,他把目標投向了他心裏很清楚結果的長生不老藥。儘管他知道目標很渺茫,但是隻要有一線希望,就要盡百倍努力。

在秦始皇的多位兒子當中,長子扶蘇,能力最強,聲望最高,也最爲秦始皇所看重,是帝國裏裏外外、上上下下看好的接班人。然而,令人不可思議的是,秦始皇始終沒有正式冊立他爲太子,由此導致幼子胡亥篡位,種下了亡秦的禍根。

秦國的王位繼承製度,很早就已經確立。在位的秦王,正式冊立王太子,王太子的繼承人,也預先確立。秦王去世,太子繼承,太子繼承人成爲王太子,一切按部就班,在制度上保證了秦國政權的長期穩定。以秦始皇曾祖父秦昭王爲例,他還在位時,秦始皇的祖父安國君嬴柱就被冊立爲太子,同時,秦始皇的父親嬴異被確立爲王太子繼承人。秦昭王去世,安國君嬴柱即位,嬴柱去世,嬴異即位,嬴異去世,嬴政即位。儘管有種種不測和意外,比如安國君即位三天就死去,嬴異在位也只有三年時間,但都沒有出現繼承人的紛爭。由此我們可以說,秦始皇沒有立太子一事,不但在政治上留下了巨大的隱患,也是一樁不合秦國制度的事情,不能不說是異常。

扶蘇第一次在史書上出現,是在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這一年,始皇帝四十八歲,扶蘇大概不到三十歲。

扶蘇(前241年—前210年),嬴姓,名扶蘇,又稱公子扶蘇,秦始皇長子。是秦朝統治者中具有政治遠見的人物。他認爲天下初定,百姓未安,反對實行“焚書坑儒”、“重法繩之臣”等嚴峻政策,因而被秦始皇派到上郡監蒙恬軍。秦始皇死後,趙高等人害怕扶蘇即位執政對己不利,便僞造詔書,扶持胡亥即位。並進讒扶蘇在邊疆和蒙恬屯兵期間,“爲人不孝”、“士卒多耗,無尺寸之功”、“上書直言誹謗”,逼其自殺。

據說扶蘇之母是鄭國人,喜歡吟唱當地的流行情歌《山有扶蘇》,秦始皇便將兩人之子取名“扶蘇”。“扶蘇”是古人對樹木枝葉茂盛的形容,出於詩經,香草佳木之意。秦始皇以此命名,顯見對此子寄託着無限期望。

年少時的扶蘇機智聰穎,生具一副悲天憫人的慈悲心腸,因此在政見上,經常與暴虐的秦始皇背道而馳。秦始皇偏執的認爲這是扶蘇性格軟弱所致,於是下旨讓扶蘇協助大將軍蒙恬修築萬里長城,抵禦北方的匈奴,希望籍此培養出一個剛毅果敢的扶蘇。

扶蘇的兒子子嬰在胡亥死後被趙高擁立爲秦王,是爲秦三世。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後,趙高、李斯和胡亥等人假傳詔書逼扶蘇自殺,扶蘇接到假詔書後,心裏明白,這絕不是父皇的旨意,一定是朝廷裏發生了政變。但扶蘇爲人寬厚仁義,不願背禮。他強忍心中悲憤,跨馬出城,任馬馳騁至古城南二里許的蘆家灣村前石崖下,面壁痛哭,淚乾泣血,聲竭嗚咽,最後引劍刎頸而死。扶蘇死後,他曾血淚泣訴的石壁間流出許多淚泉,點點滴滴,如泣如訴,後人便以“嗚咽泉”來形容此淚泉景觀,蘆家灣村也更名爲“嗚咽泉”村。至今嗚咽泉水不斷,給世人留下了一個悽美的傳說。

晚年的秦始皇,因爲懼怕死亡,主要心思都放在追求長生不老上。在古代中國,修煉長生不老之術,提煉仙丹仙藥的人,被稱爲方士。他們是古代的氣功師,也是古代的化學家,在思想流派上與道家息息相關。

秦始皇第二次巡遊天下,抵達琅琊臺(今山東膠南)。琅琊臺的碧波藍天,奇山妙境,使第一次見到大海的秦始皇大爲興奮。他在琅琊臺整整住了三個月,快活得不想離開。他在琅琊刻石記功,修築別館,移民三萬戶來這裏定居,減免他們的賦稅,相當於將琅琊臺作爲自己的湯沐地,新建了一座供自己休養的城市。

在琅琊臺,秦始皇第一次見到了方士徐福。徐福告訴秦始皇說,茫茫大海中有三座神山,一座叫做蓬萊,一座叫做方丈,一座叫做瀛洲,神山上有仙人居住,仙人們採食着不老的仙藥,過着天長地久、無憂無慮、無病無苦的極樂生活。秦始皇大爲心動,接受徐福的建議,遣派童男童女數千人,隨同徐福一道入海求仙。秦代方士的興盛,由此開了頭。

從此以後,迎合秦始皇的喜好,大量的方士被召集到咸陽來,在秦始皇的身邊進進出出,數量有三百人以上。侯生和盧生是有名的方士,他們受秦始皇禮遇厚賞,四處爲秦始皇尋求不老的仙藥。

仙藥哪裏找得到?找不到仙藥的理由卻找得到。找不到仙藥的盧生等人對秦始皇說:“我們爲陛下尋找靈芝、仙藥和仙人,經常遇不到碰不上,看來是有惡鬼在從中阻攔。爲了避開惡鬼,請陛下外出時祕密行蹤。行蹤祕密以後,惡鬼消失,真人才能到來。神靈的真人,入水不溼身,入火不感熱,高居於雲氣之上,與天地共長久;要求仙藥,首先就要與真人相通。如今陛下治理天下,未能恬淡隱逸,自然不能通於真人。所以,希望陛下不要將停留的宮室居所讓人知道,只有這樣,真人才會出現,不死之藥纔有可能得到。”

秦始皇求藥心切,真信了。他宣佈說,我仰慕真人,從此以後,我就自稱“真人”,不再稱“朕”了。“朕”是皇帝專用的自稱,是秦始皇統一天下以後制定的法定稱謂。“真人”,是道家方士對仙人的稱謂。秦始皇廢“朕”稱“真人”的事情,打個比喻說,正如在任的克林頓放棄總統的稱號,自稱搖滾樂手一般,執迷而近於荒唐。在秦始皇晚年的心境裏,生命比權力更緊要,神仙比皇帝更迷人,他的行蹤,從此成爲絕密,有敢泄漏者,以死罪論處。

秦始皇是嚴厲認真的人,重視實踐實效,對待奇物方士,“不得兼方,不驗,輒死”。該法規定,凡有方術特技,不得模棱兩可,以死罪論處。盧生等一幫方士們,實在是有些玩兒不轉了,於是串通起來,一齊大逃亡。秦始皇大怒,將此案交由御史臺追究刑事責任。在追查審訊的過程中,在咸陽的各種方士奇技者、部分言論文學者都被牽連進去,最後的結果,判定其中四百六十餘人有罪,被活埋於咸陽東郊。

這件事情,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坑儒”事件的來龍去脈。“坑儒”事件的始末。位於今陝西臨潼的秦坑儒谷。

以秦始皇的才能,他對他的兒子繼位的能力都不放心,包括最有才能的長子扶蘇。所以他想長生不老統治秦國。這是他沒有立太子的主要原因。

你可能也喜歡
  小兒關煞氣及化解方法
  十八層地獄的真相大解讀
  謝霆鋒種生基是真實的麼
  揭祕國內真實的六大恐怖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