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元的名人 姓元明星(男女明星)

元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羣體,但在今中國的大陸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臺灣省也名列第四百零五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爲第九十一位,多以河南、忻州、錢塘爲郡望。

姓元的名人 姓元明星(男女明星)

姓元的名人_姓元明星(男女明星)

歷史上姓元的名人:

元宏:即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公元386年,拓跋珪在北方建立北魏政權(386-556年)日益強大,盡佔長江以北地區,成南北朝對峙之勢。傳至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將皇族拓跋姓改成了元姓,自己也改名爲元宏,其他庶族仍爲拓跋氏。加速了北方少數民族封建化的過程,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

元勰:字彥和,獻文帝第六子,孝文帝之弟。太和九年(485年),封始平王,轉中書令,改封彭城王。宣武永平元年(508年)被殺,追贈使持節、侍中、假黃鉞,都督中外諸軍事太師領司徒公,諡曰武宣王。其年十一月六日葬於長陵北山。

元結:字次山。唐朝時河南(今洛陽市)人。天寶進士。他繼承陳子昂反對六朝驕儷文風,致力於古文寫作,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先驅者之一。著有《浪說》7篇、《漫記》7篇等。

元稹:字微之。唐朝時河南(今洛陽市)人。元和元年,對策舉制科第一。任左拾遺。早期反對權貴宦官,但後轉而依附宦官。元稹是白居易的好友,共同提倡新樂府,兩人齊名,世稱元白;詩稱元和體。著有《元氏長慶集》100卷,今存60卷。所作傳奇《會真記》,記張生與崔鶯鶯之事,爲後來《西廂記》所本。終年52歲。

元載:字公輔,岐山人。唐代天下元帥行軍司馬。嗜學好屬文,以明莊、老、文、列四子之學,策入高科。初授新平尉,歷度支郎中。肅宗嘉其奏對,委以國計。充使江淮,都領漕輓。俄遷戶部侍郎度支使,並諸道轉運使。以附李輔國,遷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排去忠良,引用貪猥。大曆中,以賄敗,伏誅。集十卷,今存詩一首。

元絳:字厚之(1008-1083),祖籍南城縣東興鄉蘇源村(今黎川縣荷源鄉蘇源村),祖父元德昭爲五代吳越丞相,遂爲錢塘(今浙江省杭州)人。北宋大臣、文學家。元絳從小聰穎好學,5歲時便能作詩,9歲時拜見荊南(今湖北省江陵)太守,太守試以三題,並將其文章呈進於朝。天聖八年(1030年)進士及第。初授江寧推官,攝上元令(現均屬江蘇江寧)。當地有一豪強王豹子,欺男霸女橫行鄉里。元絳不懼豪紳,依法將其捕獲,予以斬首。元絳善於斷案,有一婦人狀告鄰居與其夫嗜酒爭吵,乘黑入室砍斷其夫腳。元絳見該婦哭而不哀,言其夜與夫同眠卻衣裙無血污、該婦回去後與一僧私語談笑。即令捕回婦、僧,審出實爲姦情殺夫。百姓無不稱頌。安撫使范仲淹將其調任永新知縣,後改任通州海門縣(今江蘇省啓東東北)。該地民衆多以販鹽爲生,按律鹽爲官辦,百姓販鹽犯法,制置使欲治鹽販罪。元絳認爲該地產鹽,並以此爲生,超過規定存鹽數,情有可原,宜略施懲戒放之。後升江西轉運判官、知台州(今屬浙江省),轉爲度支判官。皇佑四年(1053年)爲廣東轉運使,遷工部郎中,歷兩浙、河北轉運使,召拜鹽鐵副使,擢天章閣待制、知福州,進龍圖閣直學士,調廣、越、荊南,爲翰林學士,知開封府。熙寧八年(1075年)十二月,自翰林學士兼侍讀學士、判太常寺兼羣牧使、工部侍郎拜參知政事。元豐二年(1079年)五月,受耆寧(神宗子)事牽連,貶知亳州,改潁州。三年,加資政殿學士、知青州。四年,以太子少保致仕。元絳在官期間,操持有當,支持王安石變法。工於詩文,“景靈宮”作神御11殿,令其作《上梁文》,一夜之間完成。朝廷頒給少數民族首領及外國詔書亦多出自其手。著有《玉堂集》,《全宋詞》存其詞2首,《宋詩紀事》存其詩6首。卒後,贈太子少師,諡號“章簡”。

元景皓:公元550年,高洋廢掉了東魏的孝靜帝,自己做了皇帝,建立了齊朝,歷史上稱爲北齊。在原來的東魏政權中,元氏貴族勢力龐大。高洋奪權後,爲了鞏固他的統治,就盡力削減和限制元氏貴族的勢力,這樣一來,與元氏貴族的矛盾就非常尖銳了。有一次,高洋要到晉陽巡行,擔心元氏貴族趁機謀反,就對元氏貴族大加殺害。當時的定襄縣令叫元景安,他爲了逃避被殺的厄運,想改成高姓。他的堂兄元景皓聽說後,怒斥元景安:“爲了保全自己,竟拋棄祖宗,換成別人的姓,太可恥了!大丈夫寧爲玉碎,不爲瓦全!”意思是說,大丈夫寧可爲玉器而被打碎,怎麼能求做完整的瓦片,苟且偷生?貪生怕死、一心保命保官的元景安竟把堂兄的話告訴了高洋。高洋對元氏貴族本來就懷有戒心,聽到這事,更是火冒三丈,立刻下令殺了元景皓。後來常用“寧爲玉碎,不爲瓦全”比喻寧願爲正義而死,不願苟且偷生。

元德昭:本姓危,字明遠,五代時江西省南城縣東興鄉蘇源村(今黎川縣荷源鄉蘇源村)人。吳越王重其才,忌“危”字刀下有“厄”,改姓元,後由於戰功卓著,拜爲丞相。

元奉宗:字知禮(961-1038),北宋餘杭(治今浙江省杭州)人。景德二年(1005年)進士,釋褐知歙州績溪縣,徙常州武進令;爲漳州從事,除忠正軍節度掌書記,俄改淮南幕、擢太子中允,領廬州榷酤,又知蜀州晉原縣。仁宗時,遷太常丞,賜五品服,知通州海門縣,又遷太常博士。入拜尚書屯田員外郎,有監郡之行,請餘杭一閒局,求分務南都,旋即告老歸姑蘇,終官都官員外郎。子絳。仲淹“以公年德,嘗修鄉丈之禮”;又因其“孝友之風”、“抱道於身”而加敬,爲撰墓誌。

元好問:字裕之(1190-1257),號遺山,金代秀容(今山西省忻縣)人。系出元魏,七歲能詩,興定三年進士,官至尚書省左司員外郎,金亡不仕。古文繼承韓柳,結構嚴密。詩主風骨,反對浮豔。其論詩絕句三十首在文學批評史上頗有地位。編有中州集。著有遺山集、續夷堅志。金庸小說中的“問世間,情是何物”正是出自他的詞《摸魚兒》。

此外,還有元浩、元跬、元康、元崇,均爲唐代高僧,對推動佛教文化起了巨大作用等元氏名人。

姓元的明星:

元彪

夏令震(1957.07.26——),藝名元彪,是香港動作演員,七小福成員之一。7歲入于占元開辦的中國戲劇學院學習京劇,取藝名“元彪”。10歲起就作爲兒童演員參加影視演出。70年代曾參演李小龍的《精武門》、《龍爭虎鬥》以及胡金銓的《忠烈圖》,也曾參演邵氏的《天涯明月刀》《流星蝴蝶劍》《三少爺的劍》等古裝武俠片。元彪常追隨師兄洪金寶、成龍拍片。1979年他主演由洪金寶執導的《雜家小子》,一舉成名。曾獲香港金像獎最佳動作指導獎、臺灣金馬獎最佳武術指導獎。在國內是家喻戶曉的影視演員。

元華

元華(1952.09.02——)香港演員,“七小福”之一,師承于占元,身爲二師兄,與成龍、洪金寶、元彪、元奎等人同爲師兄弟,是香港老一輩的武術指導和功夫巨星。第一次參與演出的電影是1972年李小龍的《精武門》,後來加入邵氏電影公司,拍過很多喜劇。2004年憑藉周星馳的電影《功夫》奪得第二十四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及第十屆金紫荊獎最佳男配角

元秋

元秋,本名張轉男(Cheung Cheun Nam),香港前武打電影演員,用過的藝名還有甘家鳳、林秀等等。

元秋早年是以武打演員身份出身。她是元龍(先洪金寶再成龍)、元樓(成龍)、元彪、元奎、元華、元武、元泰七人擔任的《七小福》的師妹,從十歲開始便接受師傅于占元訓練,七年後踏入電影圈擔任替身,爲當時少見的女替身。她曾在007電影《鐵金剛大戰金槍客》中飾演Lieutenant Hip的niece "Nara",不過戲分少,字幕上沒提到她的名字,不算是正式的邦女郎。隨後因爲結了婚而於八十年代息影。

元奎

元奎,監製、導演、動作指導,生於1951年。師承京劇大師于占元,早於1970年起已出任龍虎武師,香港“七小福”之一,較少亮相於目前的他比其他師兄弟的身份要純粹一些,他是香港最著名的武術指導之一,和劉鎮偉合作默契。他在《新精武門》、《賭聖》中均有出場,不過最令人記住他的一句對白卻是出現在《方世玉2》中的“安全第一”。

元彬

元彬(韓國明星)即元斌(韓國明星)。

元斌原名金道振,韓國男演員,頂級韓流明星。元斌1977年出生在韓國江原道旌善郡北部,家中有1個哥哥和3個姐姐。1995年,18歲的他因參加選拔賽而出道。2000年因出演連續劇《藍色生死戀》而成名,併成爲炙手可熱的明星演員。2005年11月29日元斌入伍服役,2006年6月因傷提前退伍。2009年憑電影《母親》正式迴歸演藝圈,該片並在韓國本土及國際間奪得超過20個獎項。2010年,他更以電影《大叔》成爲2010年最賣座電影演員,創下622萬人次觀影高票房,也獲得第47屆韓國電影大鐘賞、第8屆韓國電影大賞等影帝獎項,也是他入行以來首個影帝獎項。2013年7月3日,李娜英與元斌共同所屬的經紀公司Eden9(韓文名:????)宣佈二人正在熱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