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名爲啥要避開名人名

名字作爲一個符號的姓與名,雖然不能決定人的命運,但它卻一直帶有時代的信息,銘刻着文化觀念,留下了家族血統的烙印,名字是家庭教育的起步,是父母對孩子人生前景的信息密碼的鎖定,但取名要避開名人名字,那這是爲啥呢?下面姓名網爲大家介紹,取名爲啥要避開名人名?

取名爲啥要避開名人名

取名爲啥要避開名人名

有人以爲,用名人偉人、古聖先賢的名字來取名,表達了對偉人的崇敬和仰慕,也寄託了對自己的一份期許,是不錯的選擇,爲什麼要避開這些名字呢?

中國傳統文化非常講究氏族輩分。以祖先名字爲名,會混亂和祖先的輩分之別,被視爲是對祖先的不尊敬。尤其是給自己的孩子起名人的名字,在小孩子犯錯遭到斥責時候,呼喚古聖先賢的名字,那份崇敬和仰慕還會有嗎?

同時,用偉人的名字給孩子取名,是希望孩子將來能有像偉人一樣的成就,這樣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承擔家長和他人的過分期許,生怕言行學識有辱名諱,家長對於孩子的要求也會較高,無形中給孩子很大的壓力,也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而且,名字避諱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獨特文化。

舊時,人們不僅要“尊祖敬宗”,更要奉君王位至尊,避諱君王的名諱。清代的雍正、乾隆時就有“國諱”,不允許百姓貼“五福臨門”,只因世祖順治皇帝名字叫“福臨”。如輕易使用皇帝名諱,重者被處以死罪並殃及九族。

不僅清朝如此,其他的朝代也有這個講究。唐朝人因避諱唐高祖的祖父李虎之名諱,把成語“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改爲“不入獸穴,焉得獸子”,把“畫虎不成反類犬”改爲“畫龍不成反類犬”。

避諱名諱的範圍不僅僅侷限於“國諱”,幾乎可以是“爲尊者諱”了,爲此也鬧了不少笑話。

五代的馮道,善於做官,歷經幾朝,一度爲相,人稱不倒翁。他的門客給他講《道德經》,見起首的第一句就是“道,可道,非常道”,“道”字犯了馮道的名諱,便隨機應變地將“道”字改爲“不敢說”,於是這句話就變成了:“不敢說,可不敢說,非常不敢說。”

明末的湖廣巡撫宋一鶴,又一次去參見總督楊嗣昌,因爲楊嗣昌的父親名鶴,爲了避諱,他便在名帖上將自己的名字改爲宋一鳥。

這些故事聽來可笑,卻都反映了人們對尊者名字的避諱習俗。現代人給孩子起名字,也應儘量不以偉人的名字來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