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姓的來源 姓吉的名人 吉氏圖騰

吉姓的來源

吉姓的來源 姓吉的名人 吉氏圖騰


一、姓氏來源
1是遠古黃帝有個裔孫叫伯儵,受封於 南燕(在今河南延津縣境),賜姓姬。後來他的子孫省去女旁,世代相傳姓吉;
2是上古周宣王有個賢臣叫尹吉甫,他的後代以王父字爲姓,世代相傳姓吉。
  
二、郡望堂號
望出馮詡、洛陽。
漢置馮詡郡,現在陝西省大荔縣。
   
三、歷代名人
吉士瞻——字樑容。樑朝蓮勺人,事武帝,爲官清正廉潔,所至有名績,家無餘積。
吉惟善——明朝開州人。性安靜,精通理學,不事舉業。專心於學問,不

姓吉的名人

吉中孚:唐代鄱陽人。官至戶部侍郎,大曆十才子之一。

吉長祿:男,1932年生,吉林琿春人。中共黨員。畢業於天津廣播函授大學、北京國務院機要學校。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四野四十七軍一四一師司令部通信連文書、文化教員,中南軍政委員會、中南公安部譯電員,中國有色金屬管理總局機要科員、組長。現任天津市靖江路中學校長、書記、高級教師。兼系區委思想政治報告員;世界文化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編委;中國國際交流出版社、世界人物出版社等多家特約顧問編委。獻身教育30餘年,在工作中努力鑽研業務,言傳身教精心治學,結合師生思想實際,寫出報告文學《乳燕飛》投稿中國少年報;撰寫“談思想美”、“談實事求是”、“談語言美”、“談美育”等在校會上講座。輔導學生科技作品,獲市二等獎、區一等獎,被評爲區級優秀輔導員、優秀思想政治工作者,榮獲全國兒童少年工作協調委員會頒發的園丁榮譽紀念章,獲天津市教育局頒發的從事黨務工作20年以上榮譽證書,在街道被授於五好家庭獎狀;在天津市百萬職工學《決定》知識競賽中,獲區級優秀證書。參加由人民日報社培訓中心、北京鑄魂文化藝術研究中心召開的全國國民素質與文化建設研討會,參賽作品獲二等獎,發榮譽證書。文學作品入選人民日報金臺書刊社《人生智慧寶典》(格言卷)、“百花杯”全國精短文學藝術作品大獎賽《獲獎作品集》、《中國教師詩歌集》、《野果文學十年優秀作品集》等。應邀參加人民日報社新聞培訓中心、北京鑄魂文化藝術研究中心民族存亡與科教興國研討會、詩人作家蓬萊之旅文學創作交流研討會。應約投稿第二屆“渤海杯”全國精短文學作品大獎賽、時光的底片(1999詩人懷歷)、《98中國詩文選萃》、《’98中國詩羣》。傳略業績入編《中國大文化英才傳略會典》、《全國從事經貿科技工作離退休幹部通訊錄》、《東方之子》書畫卷及海外版、《世界人才大辭典》、《托起太陽的人們》、《文壇精英錄》、《中國文壇名人大典》、美國《世界名人錄》、《科學中國人.中國專家人才庫》(世紀珍藏版)。

吉東發:男,1960年7月出生,山西曲沃人。中共黨員。1985年畢業於山西農業大學。現任山西省臨汾地區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校長。主要業績:從事農技推廣工作10多年,先後參加國家、省、地農業開發及技術推廣項目10餘項,其中“小麥高產技術推廣”獲國家農業部一等獎,“地膜覆蓋綜合栽培技術推廣”獲山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玉米模式化研究”獲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參編《臨汾國土資源》一書,獲山西省軟科學二等獎;1992年主持臨汾地區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工作,向社會輸送合格的中等專業技術人才2000餘人,大專畢業生100餘人,初級農業技術人才1000餘人,進行實用技術培訓10萬人次,開展了“大專專業證書教育”和“綠色證書工程”。曾被中央農廣校授予“科教興農先進工作者”、“宣傳工作先進個人”稱號,被地委、行署命名爲“優秀科技工作者”,1996、1997年被山西省農業廳、省委組織部評爲“先進工作者”,1997年被授予“全國農業廣播電視教育先進工作者”稱號,1995、1998年連續兩次被評爲“臨汾地區勞動模範”。

吉泰祖:男,1938年4月生,江蘇海安人。中共黨員。大專文化。畢業於江蘇煤礦專科學校。現任河北省張家口市老虎頭煤礦副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系中國煤炭學會會員、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員,兼職律師,受聘爲四川省僑光東方文化科技研究院客座研究員。在任副總工程師期間,在《河北煤炭》、《中國地方煤礦》、《煤礦安全》等刊物上,發表了“七一井煤與瓦斯突出的特徵與預防措施”、“利用礦壓顯現規律搞好頂板管理”、“執行‘三人連鎖放炮製’好”、“主要通風機鑑定的簡便調節工況法”、“瓦斯檢定器讀數偏小故障的處理”、“冒頂事故原因分析及預防措施”等論文10餘篇,多次參加晉、冀。蘇、豫及焦作市通風安全學術會議,獲兩篇優秀論文證書;並有多篇論文被選入《管理英才文集》、《中國當代科教文選》。《改革開放與市場經濟文選》和《中國煤炭工業管理精覽》等大型科研專集、論文集中。傳略業績載入《中國百科學者傳略》、《中國專家大辭典》、《科學中國人·中國專家人才庫》、《當代中華英才大典》、《中華魂·中國百業領導英才大典》、《世界優秀專家人才名典》等書中。

吉喆:男,漢族,中共黨員,1963年元月出生河財省原陽縣,1983年結業於新鄉醫學院,曾從事政工、人事、監察等工作,經堅持自學和參加高等函授函授獲得了工程、法律等方面的知識與學歷,1992年被評定爲工程師,1994年考取律師資格,並以事兼職律師工作,現任新鄉市黃河務辦公室主任.

吉 翂:字彥霄,馮翊郡蓮勺縣人,世代居住在襄陽。翂從小孝順父母。十一歲時,母親去世,他悲傷地連一口水也不喝,幾乎餓壞了。親朋鄰里對此都很驚異。天監(梁武帝年號)年初,翂父任吳興郡原鄉縣令,遭到奸吏誣陷,被逮捕押到京城大獄。翂時年15歲,聽到消息後,他到大路上號哭,哀請過往的高官幫忙救他的父親,直感動得行人紛紛落淚。吉翂父親雖是無辜,但恥於遭獄吏審訊,於是便違心地招了供,按交待的罪應處死刑。翂聞訊後就去擊鼓驚動朝廷,翂請求以死換回父親的活命。梁武帝感到非常驚奇,給司法官蔡法度下令說:“吉翂請求以死償父命,孝義實在可嘉;只是他還是個孩子,所以他未必能想出這個主意,你可以嚴加威脅和誘哄,審得實情。”蔡法度接受任務回到衙署,在公堂上擺滿繩索刑且具,厲聲問翂說:“你替父去死,皇上已經允許,接下去就應該處死;但刀鋸無情,你真的想死嗎?再說你還是個孩子,因此你決不會想出這個主意,一定是被人指使的。那人姓什麼叫什麼,你要一一如實回答。假如你有反悔,我也答應你。”吉翂回答說:“我雖矇昧智弱,但怎麼會不知道死的可怕呢?只是弟弟們都還年幼,唯有我年齡稍大,不忍心看着父親被處死,而自己延緩着苟活下去,這就是我獨立拿主意,求請皇帝的理由。如今我要爲救回父親而不惜一死,讓屍骨葬在九泉之下,這不是小事,怎麼會受人指使呢?皇帝恩准我替父去死,這對我好比登天成仙一樣,怎麼會反悔呢?蔡法度知翂已經鐵心,威脅無用,就轉而誘哄,對他說:“皇上知令尊無罪,馬上就要釋放並諒解他,我看你神采儀表都很出衆,稱得上是個好孩子,現在假如回心轉意,那麼你們父子可雙雙活命。爲何以此美妙年華,卻苦苦要求去死呢?”翂回答說:“所有大魚小魚螻蛄螞蟻,尚且受惜自己的生命,何況人呢?怎麼願被碾成粉末,只是我父親深遭告發,定會按刑律處死。所以想用個人的死,希望延緩父親的性命。如今我合上眼睛,伸長脖,來聽憑處死 現情恩已盡,別無他想,再無一言可答,吉翂剛被關押時,獄吏依法將很重的腳鐐手銬都給他戴上,蔡法度可憐他年幼,命人將他的腳鐐手銬摘去。另讓人給他換一副小的,吉翂說:“我請求替父先死,身爲一句死囚,只應該增加刑具,怎麼能減少呢?”始終不肯減去身上的刑具。蔡法度把這一情況全部上奏,梁武帝於是下令赦免,釋放了吉翂的父親。

吉 旼:鄱陽人,唐代文人,官至御尉卿,享年八十八歲,爲九老會(即“香山九老”,指的是唐代文人胡杲、吉旼、劉貞、鄭據、盧貞、張渾、白居易及李元爽、禪僧如滿九位老者。他們因志趣相投,結爲九老會。此圖繪唐武宗會昌五年〔845年〕三月二十四日,九老在白居易之居處歡聚,既醉且歡之際賦詩畫畫的情景。)成員之一。

吉士瞻:字樑容。樑朝蓮勺人,事武帝,爲官清正廉潔,所至有名績,家無餘積。

吉中孚:唐代鄱陽人。大曆十才子之一。始爲道士,後官校書郎,登宏辭。興元中,官至翰林學士、戶部侍郎。詩一卷,今存一首。

吉惟善:明朝開州人。性安靜,精通理學,不事舉業。專心於學問,不圖功名利祿。署州

學事,儀矩整肅,爲後學宗師。卒於家。

吉文元:廣西省桂平人。太平天國將領。太平天國十三年(1863年)追封祝王。

吉思哈:清朝人,當了二年兩廣總督的大官,但很清廉,深受人敬重。

吉夢熊:字毅揚,號渭,幼年跟隨長兄夢資讀書,於清乾隆壬申(十七年)考中進士,並選點爲翰林。在朝歷任御史、太僕寺卿等京官,彈劾不避權貴,聲譽滿天下。後升爲順天府尹,治績卓著,並兩次出任福建省主考官。由於他爲人耿直,學識淵博,被調入直上書房,曾教讀諸皇子達三十餘年。在編纂《四庫全書》時,選任爲全書總校閱;乾隆四十九年,被邀參與朝廷舉辦的千叟宴。後以通政使告老還鄉。著有《研經堂文集》三卷、《詩集》十三卷、《丹陽聞見錄》六十卷。後一種未能刊行。吉夢熊的書法勁遒,又是當時朝廷命官,故當時爲家鄉人題寫匾額甚多,特別在丹陽西鄉一帶。吉夢熊原爲該地區人,任官後始移居縣城。最近在建山鄉蕭家祠堂裏,發現吉夢熊爲該宗祠題寫的對聯一副,仍保持完好,確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吉光片羽了。

吉夢蘭:字會亭,是夢熊胞弟,幼年也曾隨長兄夢齎讀書。乾隆丁丑(二十二年)考中進士,隨即點爲翰林,並奉命學習滿文。他聰穎過人,未及三月;便大有成就,不幸英年早逝,功業無成。著有《香畹集》,士瑛則有《誦芬堂集》。

吉士瑛:字伯英,是吉夢蘭的兒子,與父合稱“父子翰林”。嘉慶壬戌(七年)中進士,並選拔爲翰林。九年;調任詞林典故協修官,後外調,先後任山東新城、冠縣知事。精工書法,擅長顏體。

吉鴻昌:字世五(1895-1934),河南省扶溝縣呂潭鎮人。著名抗日將領。早年入伍,在西北軍馮玉祥部歷任旅長、師長、軍長和寧夏省政府主席等職。民國19年(1930年)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中原大戰後,任國民黨第二路軍副總指揮。民國20年(1931年)9月因反對蔣介石反共內戰和賣國投降政策,被蔣強令出國。1932年2月回國,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3年5月聯合馮玉祥、方振武等在張家口組成察綏民衆抗日同盟軍,任同盟軍第二軍軍長兼北路前敵總指揮。失敗後, 在北平、天津等地從事抗日活動。1934年11月19日,在天津市法租界國民飯店被捕。24日在北平(今北京市)英勇就義。年3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