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建築裏天人合一的建築環境是什麼樣的

中國建築文化歷史悠久,建築結構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有的人就會問在傳統建築文化裏他們有講究建築環境嗎?其實在很早人們就開始講究天人合一方法了,那麼我們來看一下傳統建築裏怎麼建設天人合一的建築環境呢?

傳統建築裏天人合一的建築環境是什麼樣的

  “天人合一”的建築環境
  崇尚自然,喜愛自然自古亙有。先民們早就注意到“天時、地利、人和”的協調統一。《周易.乾卦》:“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共德,與日月合共明,與四時合共序,與合共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儒家崇尚“天人合一”,道家推崇“自然無爲”。天也,自然也。不論是儒家的“上下與天地同流”(《孟子. 盡心》),還是道家的“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爲一”(《莊子.齊物論》),都把人和天地萬物緊密地聯繫在一起,視爲不可分割的共同體,從而形成一種主觀力量,促使人們去探求自然、親近自然、開發自然;另一方面,山河壯麗,景象萬千,中國各地的美好景色又啓發着人們熱愛自然、謳歌自然的無限激情。“天人合一”的思想與對自然美的鑑賞融揉成爲傳統美學的核心,相應地產生了絢麗的山水文化、山水畫、山水園林,出現了風景名勝區。

在這種美學思潮的影響下,人們處理建築與自然環境的關係不是持着與大自然對立的態度,用建築去控制自然環境;相反,乃是持着親和的態度,從而形成了建築和諧於自然的環境態度。例如東晉大官僚石崇在洛陽近郊修建河陽別墅(金谷園):“其制宅邊,卻阻長堤,前臨清渠,柏木幾於萬株,流水周於舍下”(石崇《思歸引 .序》);佛教高僧慧遠在廬山經營東林寺:“卻負香爐之峯,傍帶瀑布之壑,仍石壘基,即鬆栽溝。清泉環階,白雲滿室。復於寺內別墨禪林,森樹煙凝,石逕苔生。凡在瞻履,皆神清而氣肅焉”(《高僧傳.慧遠傳》)。諸如此類的描述,文獻記載中屢見不鮮。從此以後,那些建置在城市以外的山水風景地帶的佛寺、道觀、別墅、山村聚落都十分重視相地選址,目的不僅爲了滿足各自功能的需要,還在於如何發揮建築羣體橫向鋪陳的靈活性而因山就勢、臻合於局部的山水地貌、諧調以總體的自然環境。它們無異於點染大地風景使其凝鍊生動、臻於畫境的“風景建築”,這正是中華民族在建築與大自然關係的處理上所體現的獨特的環境意識,雖非完全自覺,但卻十分明顯。歷來的山水“畫論”和堪輿學說,對於這種環境意識都曾作過部分的美學和科學的闡述。

和諧於自然的環境意識,更自覺更深刻地體現在園林建築中。廣義的中國傳統建築應包括園林建築。在園林裏面,建築不必拘泥於一正兩廂。倫理象徵或多或少地被沖淡甚至完全消失,建築佈局獲得最大的自由度。建築與山水、花木等有機地組織爲一系列風景畫面,使得園林在總體上達到一個更高層次的建築美與自然美相互融揉的境界。

小結:以上就是傳統建築天人合一的建築環境介紹,其實我們現在講究的風格,在很早的傳統建築裏就有了。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傳統建築特點是什麼呢
  中國古代有哪些彩畫結構呢
  中國古代屋頂建築是什麼樣的呢
  中國古代臺基建築是什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