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最大的城市是哪兒?

伊春市是黑龍江省東北部的一個城市,它擁有世界上最大紅松原始林,被稱爲是“天然氧吧”,“祖國林都”等稱號。伊春市有着悠久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時期,是一個歷史悠久而且環境優美的城市。大家是不是對這個城市很好奇呢?現在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簡介
  伊春市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與俄羅斯隔江相望,以湯旺河支流伊春河得名。邊境線長249千米,面積39017平方千米,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黑龍江省最大的城市是哪兒?

伊春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紅松原始林,號稱爲“天然氧吧”。被譽爲“祖國林都”、“紅松故鄉”。伊春市的市樹、市花和市鳥分別是紅松、興安杜鵑和啄木鳥。

從2007年起伊春先後獲得世界十佳和諧城市、中國自然水域漂流之鄉等稱號。

歷史沿革
  伊春的歷史,可以上溯到周朝,時爲肅慎族的活動區域。戰國到南北朝時爲貉、扶余、寇“伊春嘎山”漫汗和豆莫婁屬地。隋唐時期,屬黑水靺鞨七部之一的黑水部和河北道黑水都督府。

遼宋時期屬東京道女真五國部屬地。金代,伊春爲上京會寧府蒲與路所轄。元屬遼陽行省水達達路。明朝爲奴爾幹都司屯河衛轄區。清初,爲寧古塔昂邦章京轄地。1662年(康熙元年),寧古塔昂邦章京升爲鎮守寧古塔等處將軍,伊春地屬之。1683年,寧古塔將軍所轄西北地區設置黑龍江將軍,伊春在其轄境內。1698年,黑龍江將軍之下設置齊齊哈爾副都統,伊春爲其轄境。

清末民初,劃歸湯原縣管轄,爲原始森林地區。東北淪陷後,1941年11月建成綏佳線鐵路後,於1942年7月修建湯林線鐵路南岔至伊春段,日本殖民主義者開始進行掠奪式地亂砍濫伐。1945年春,僞湯原縣公署於伊春設立伊春街。

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隸屬湯原縣南岔區管轄,1949年10月設置伊春鎮。1950年建立伊春森林工業管理局,下設南岔等5個森工分局。爲了適應森林工業生產發展的需要,松江省人民政府於1952年7月報請設置伊春縣。

1960年增設新青、五星、大豐、東風、紅星、上甘嶺、烏馬河、大西林8個市轄區,全市共轄16個區。1962年12月,將16個區調整爲11個區,撤銷了東風、紅星、上甘嶺、烏馬河、大西林5個區。翌年4月,撤銷五星區,併入五營區。

1965年4月,撤銷伊新區設置伊春鎮和伊東區。1966年4月,撤銷伊東區併入烏敏河區。1967年5月5日,省革命委員會批准,成立伊春市革命委員會,伊春特區隨之撤銷。同年設立烏伊嶺區,將伊春鎮改爲伊春區。1969年10月,設置西林區;撤銷浩良河區,併入南岔區;撤銷雙子河區,併入友好區。1970年4月1日,設置伊春地區,實行地市合一。同時,將黑河地區的嘉蔭縣和綏化地區的鐵力縣劃歸伊春地區管轄。伊春地區由省直轄。是時,伊春地區共轄15區、2縣。

全市轄有一個民族鄉,即鐵力市年豐朝鮮族鄉;10個民族村,其中鐵力市有8個朝鮮族村、南岔區有1個朝鮮族村、嘉蔭縣轄有1個鄂倫春族村。有民族中國小3所,其中鐵力市有朝鮮族學校1所、南岔區有朝鮮族國小1所,嘉蔭縣有鄂倫春族國小1所。有朝鮮族文化輔導站一處,民族幼兒園(班)6所。敬老院1處、文化活動室11處,民族鄉、村衛生院(所)9處。

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00年全市有28個少數民族,人口38,488人,佔全市人口總數的3.08%。超過萬人的少數民族有滿族、回族,超過千人的有朝鮮族、蒙古族,其他少數民族人口都在幾人至幾百人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