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最好玩的地方在哪兒?

河南,古稱中原、豫州、中州,簡稱“豫”,因大部分位於黃河以南,故名河南。也許大家在一些新聞看到一些關於河南的不雅行爲,但是不得不說河南確實是一個好地方。它擁有悠久的歷史以及優美的環境。現在就跟隨着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河南最好玩的地方在哪裏吧。


簡介
  洛陽古稱雒陽、豫州,位於河南西部、黃河中游,因地處洛河之陽而得名,是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中部地區重要的工業城市。

河南最好玩的地方在哪兒?

洛陽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4000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先後有105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是隋唐大運河的重要樞紐。牡丹因洛陽而聞名於世,被譽爲“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洛陽先後榮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文明城市、中國十大最佳魅力城市等榮譽稱號。2014年,洛陽市入選了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

截至2015年洛陽擁有三項世界文化遺產,沿洛河兩岸分佈着夏都二里頭遺址、偃師商城、東周王城、漢魏故城、隋唐洛陽城等五大都城遺址。

歷史沿革
  最早的中國-洛陽
  中國古代帝嚳、唐堯、虞舜、夏禹等神話,多傳於此。帝嚳都亳邑,夏太康遷都斟鄩,商湯定都西亳;武王伐紂,八百諸侯會孟津;周公輔政,遷九鼎於洛邑。平王東遷,高祖都洛,光武中興,魏晉相禪,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後梁唐晉,相因沿襲,共十三個王朝。洛陽自古被華夏先民認爲是“天下之中”。周武王甫定江山即“遷宅於成周,宅茲中國”;漢魏以後,洛陽逐漸成爲國際大都市,“四方入貢,道里均”,在民族融合和中外交流上功勳卓異、光耀千秋。

“崤函帝宅,河洛王國”,洛陽在歷史上相當長的時期內,曾經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亦是道路四通八達的交通樞紐。西周初期,在中國建立了第一個大公路網,洛陽是其中心,馳道驛路,其直如矢,無遠不達;隋大業元年(公元605年),隋煬帝在洛陽建東都,下令開鑿大運河,至此形成了以洛陽爲中心,向東北、東南輻射總長達2000多公里的南北水運網;東漢時期以洛陽爲起點的“絲綢之路”,可以直馳地中海東岸,明駝宛馬,絡繹不絕。

絲路起點,運河中樞
  洛陽是中華文化的讀本。史學考證知,文明首萌於此,道學肇始於此,儒學淵源於此,經學興盛於此,佛學首傳於此,玄學形成於此,理學尋源於此。聖賢雲集,人文薈萃。洛陽還是姓氏主根、客家之根。

中華民族最早的歷史文獻“河圖洛書”就出自洛陽。被奉爲“人文之祖”的伏羲氏,根據河圖和洛書畫成了八卦和九疇。從此,周公“制禮作樂”,老子着述文章,孔子入周問禮,班固在這裏寫出了中國第一部斷代史《漢書》,司馬光在這裏完成了歷史巨着《資治通鑑》,程頤、程顥開創宋代理學,着名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賢”,“金谷二十四友”曾雲集此地,譜寫華彩篇章,左思一篇《三都賦》,曾使“洛陽紙貴”,張衡發明地動儀,蔡倫造紙,馬鈞發明翻車。。。。。以洛陽爲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源頭,構成了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河圖
  洛陽城位於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謂“陽”,故名洛陽,又稱洛邑、神都。境內山川縱橫,西靠秦嶺,東臨嵩嶽,北依王屋山——太行山,又據黃河之險,南望伏牛山,自古便有“八關都邑,八面環山,五水繞洛城”的說法,因此得“河山拱戴,形勝甲於天下”之名,"天下之中、十省通衢”之稱。

從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開始,先後有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等十三個正統王朝在洛陽建都,擁有1500多年建都史,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最早、朝代最多、歷時最長、跨度最大的城市,"普天之下無二置,四海之內無並雄"。先後100多個帝王在這裏指點江山,因此有“千年帝都”之稱,與西安、南京、北京並列爲中國四大古都,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女皇武則天定都的城市,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被法定命名爲神都的城市,以洛陽爲中心的河洛文化是中華民族文明的源頭與核心,河圖洛書在此誕生,儒、釋、道、玄、理肇始於此。絲綢之路與隋唐大運河在此交匯,中國的國名便源自古洛陽,牡丹因洛陽而聞名於世,被世人譽爲“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洛書
  洛陽有着數千年文明史、建城史和建都史,中國古代伏羲、女媧、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等神話,多傳於此。從夏朝開始先後有十三個王朝在此定都,有105位帝王在洛陽指點江山。洛陽是中國歷史上唯一被命名爲“神都”(神州大地之首都)的城市。是我國建都時間最早,時間最長的城市。洛陽曆史曾用名或別名,斟鄩、西毫、洛邑、洛師、成周、王城、雒陽、神都、京洛、洛京、中京、伊洛、河洛、河南、洛州、三川。

洛陽,立河洛之間,居天下之中,既稟中原大地敦厚磅礴之氣,也具南國水鄉嫵媚風流之質。開天闢地之後,三皇五帝以來,洛陽以其天地造化之大美,成爲天人共羨之神都。洛陽代表最早的中國,也是最本色的中國、最淵深的中國。洛陽城,北據邙山,南望伊闕,洛水貫其中,東據虎牢關,西控函谷關,四周羣山環繞、雄關林立,因而有“八關都邑”、“山河拱戴,形勢甲於天下”之稱;而且雄踞“天下之中”,“東壓江淮,西挾關隴,北通幽燕,南系荊襄”,人稱“八方輻輳”、“九州腹地”、“十省通衢”。所以歷朝歷代均爲諸侯羣雄逐鹿中原的皇者必爭之地,成爲歷史上最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龍門石窟夜景
  遠在五六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新石器時代(距今八九千年前至四五千年前),黃河中游兩岸及伊、洛、瀍、澗等河流的臺地上,分佈着許多氏族部落,新中國成立後在洛陽一帶發現的孫旗屯遺址、王灣遺址、矬李遺址等近200處聚落遺址,便是當時人們居住、生活的地方。

禹劃九州,河洛屬古豫州地。洛陽是夏王朝立國和活動的中心地域,太康、仲康、帝桀皆以斟鄩(今偃師二里頭)爲都。二里頭(一至四期)年代範圍約爲公元前1735-公元前1540年。

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商湯建都西亳(二里頭遺址東北約6千米)。商湯之後的數代帝王均以此爲都,前後累計200餘年。偃師商城(一至三期)的年代範圍約爲公元前1600-公元前1260年。

洛陽二里頭天下第一爵
  公元前1046年,西周代殷後,爲控制東方地區,開始在洛陽營建國都。周公在洛水北岸修建了王城和成周城,史稱成王“初遷宅於成周”,“定鼎於郟鄏”,曾遷殷頑民於成周,並以成周八師監督之。當時洛陽稱洛邑、新邑、大邑、成周、天室、中國等,亦稱周南。周平王元年(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是爲東周,自此,有23個國王都居洛陽,前後歷經500餘年之久。

秦莊襄王元年(前249年),秦在洛陽置三川郡,郡治成周城。
  漢王元年(前206年),項羽封申陽爲河南王,居洛陽。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劉邦建漢,初都洛陽,後遷長安,改三川郡爲河南郡,治洛陽。轄洛陽、河南(漢置,治王城)、偃師、緱氏、平(偃師西北)、平陰(孟津東北)、新成(伊川西南)、榖成(新安東)及鞏、滎陽、新鄭、中牟、開封等22縣。漢武帝置十三州部刺史,河南郡屬司隸。

西漢末年,王莽篡政,改洛陽爲宜陽,設“新室東都”和“中市”。漢光武建武元年(25年),劉秀定都洛陽,改洛陽爲雒陽,建武十五年(39年),更河南郡爲河南尹。漢永和五年(140年),河南尹“有戶二十萬八千四百八十六,有口一百零一萬零八百二十七”。黃初元年(220年)年,魏文帝曹丕定都洛陽,變雒陽爲洛陽,設司隸校尉部。泰始元年(265年),西晉代魏,仍以洛陽爲都。東晉時稱故都洛陽爲中京,一直沿用到南朝宋武帝、宋文帝、宋明帝。太延二年(436年),北魏在洛陽置洛州,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遷都洛陽。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都洛共計330餘年。北周平齊之後,升洛陽爲東京,設置六府官,號東京六府。

定鼎門遺址博物館
  隋開皇元年(581年),在洛陽置東京尚書省;次年,置河南道行臺省;三年,廢行臺,以洛州刺史領總監;十四年,於金墉城別置總監。大業元年(605年),隋煬帝遷都洛陽,在東周王城以東,漢魏故城以西18裏處,新建洛陽城。同年,改洛州(東魏改司州置)爲豫州,三年又改河南郡,十四年復置洛州,轄河南、洛陽、偃師、緱氏、閿鄉、桃林、陝、熊耳、澠池、新安、鞏、宜陽、壽安、陸渾、伊闕、興泰、嵩陽、陽城等18縣。

唐代自高宗始仍以洛陽爲都,稱東都。武德四年(621年),置洛州總管府,轄洛州、鄭州、熊州、榖州、嵩州、管州、伊州、汝州、魯州等九州,洛州轄洛陽、河南、偃師、緱氏、鞏、陽城、嵩陽、陸渾、伊闕等9縣。貞觀元年(627年),分全國爲十道,洛陽屬河南道。顯慶二年(657年)置東都。開元元年(713年),改洛州爲河南府。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於洛陽置都畿道。天寶年間,改東都爲東京。洛州、河南府均治洛陽。

武則天光宅元年(684年)始,改東都爲神都,對都城進行擴建,修建了明堂、萬國天樞等。武則天稱帝后,改國號爲周,定都洛陽,以更大的規模開鑿龍門石窟,奉先寺盧舍那大像龕便是盛唐雕刻藝術的輝煌代表。武則天還令薛懷義爲白馬寺住持,大規模整修白馬寺。唐代,中國佛教臻於鼎盛,佛教史上勢力最大、影響最廣、流傳最久的教派禪宗在洛陽形成。唐玄宗長期居洛,曾命令大修中嶽廟,並賜風穴寺(在今汝州)內佛塔名“七祖塔”。

洛陽天堂遺址
  唐天佑四年(907年),唐室亡祚,其後中原地區相繼出現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短暫的王朝,史稱五代。其中,後梁、後唐、後晉均曾都洛陽,後漢、後周以洛陽爲陪都。這一時期洛陽仍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宋以洛陽爲西京,置河南府。朝廷設“國子監”於洛陽,名臣遺老和文人學士多會於此,趙普、呂蒙正、富弼、文彥博、歐陽修都曾居住洛陽。理學家程氏兄弟、邵雍等,在洛陽着書講學。司馬光在洛陽完成了史學巨着《資治通鑑》。

金代定洛陽爲中京,改河南府曰金昌府,並河南縣入洛陽縣。時因洛陽舊城譭棄,便在隋唐城東北角另築新城,周圍不足9裏,即今日老城之前身,它僅是隋唐洛陽城的一小部分而已。

自元代始,洛陽不復爲京,降爲河南府治。明代河南府轄洛陽、偃師、鞏縣、孟津、登封、新安、澠池、宜陽、永寧、嵩縣等10縣,又是伊王和福王的封地。清代洛陽仍爲河南府治。

洛陽鼓樓
  民國元年(1912年),民國建立,廢河南府,設河洛道,道尹公署駐洛陽,轄洛陽、偃師等19縣。民國9年(1920年),直係軍閥吳佩孚盤踞洛陽,在洛陽設置了兩湖巡閱使公署和陸軍第三師司令部。民國12年(1923年),洛陽成爲河南省會。民國21年(1932年),日軍進攻上海,國民黨政府定洛陽爲行都,並一度遷洛辦公。“七七事變”後,華北大部分地區淪陷,洛陽成爲北方抗日前哨,民國27年(1939年)秋,河南省政府再次遷洛,洛陽第二次成爲河南省會。

風景名勝
  洛陽是中國重要的旅遊目的地,洛陽市圍繞“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絲路起點,山水洛陽”的城市品牌形象,整合旅遊產品,截至2011年,洛陽有世界地質公園兩家: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5A級景區五家,即龍門石窟,少林寺、白雲山,老君山和雞冠洞,4A級景區15家,3A級景區16家。3A級以上景區數目位居全國之首。

人文景觀:八關都邑、白居易故居、白馬寺、白園、白雲觀、北齊平等寺造像碑、藏梅寺、二程墓、都城博物館、杜甫墓、杜康仙莊、二里頭遺址、范仲淹墓、風穴寺、福昌閣、高龍中嶽廟、古墓博物館、古唐寺、谷水、關林、觀音寺、廣化寺、漢魏故城、靈山寺、靈臺遺址、民俗博物館、周王城天子駕六博物館、西晉辟雍碑、西沃石窟、西周鑄銅作坊遺址、千唐志齋、山陝會館、上清宮、石窟寺、王鐸書法館、呂祖庵、皇覺寺、玄奘故里、龍門石窟、龍馬負圖寺、王鐸故居、西遊宮、玄奘紀念館、漢光武帝陵、八路軍駐洛辦事處、洛陽博物館、恭陵、邙山陵墓羣、偃師商城博物館、香山寺、顏真卿墓。

自然景觀:白雲山、中嶽嵩山、抱犢寨、瀍河、花果山、雞冠洞、澗河、金谷春晴、老君山、龍門山色、洛河、洛浦秋風、邙山、邙山晚眺、水泉石、平泉朝遊、青要山窟、天津曉月、萬安山、王城公園、伊河、伊闕山、周山、龍峪灣國家森林公園、黃河小浪底、孟津黃河溼地、耀店寨、伏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孟津黃河灘自然保護區、萬山湖風景區、重渡溝自然風景區、鼎室山風景區、龍池曼國家自然保護區、養子溝風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