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一共有多少種類 古琴樣式簡介

喜歡古琴的人想要買古琴的時候,總是想知道自己應該買哪一種樣式的古琴才合適自己,哪種樣式的古琴的音色會更好,因爲古琴的種類很多,每一種都有它不一樣的文化,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古琴的種類介紹,一起欣賞下中國樂器文化吧。

古琴一共有多少種類 古琴樣式簡介

古琴的形制,最初爲禮器“鋮”的外形,系五絃,傳說系神農氏爲溝通天人所制之神器。

  古琴式樣主要的差別,在琴額、頸部和腰部、尾部的線條造型不同。

  古人斫琴,一般爲上桐下梓,以桐木之柔,配梓木之剛,以陰陽相合,得音之妙。

  唐代着名的斫琴大師雷威,不拘於古,敢於創新突破。《嫏嬛記》載:“雷威斫琴,不必皆桐,遇大風雪中獨往峨眉,酣飲着蓑笠入深鬆中,聽其聲連綿悠揚者伐之,斫以爲琴,妙過於桐。”

  千年之後,雷威大師的斫琴理念,仍被繼承和發揚,現代鈞天坊主人王鵬大師,無疑領會頗深。王琴製作工藝精良,琴音純正中和,爲許多琴友所愛。

  南宋田芝翁的《太古遺音》,是中國最早載有古琴樣式的古籍。
  明初,袁均哲根據《太古遺音》所編的《太音大全集》中,收錄了歷代不同的琴式38種。
  明代《風宣玄品》、《文會堂琴譜》、《古音正宗》等書,所錄琴式增加至40餘種。
  清初《五知齋琴譜》則達50餘種。

  當代制琴家也有不少新創樣式。《鈞天斫琴錄》錄有100種古琴式樣。
  在存見的中國古代的古琴中,最常見的是仲尼式、伏羲式、連珠式、蕉葉式、落霞式、鳳勢式、師曠式、神農式、靈機式、響泉式、亞額式、列子式、鶴鳴秋月式及宣和式等式樣。

  伏羲式——伏羲,是華夏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居三皇之首。中國古文化中的許多發明創造,多與他有關。據說古琴便是由伏羲發明。
  《琴書》、《長笛賦》中都有“伏羲削桐爲琴”、“昔皰羲作琴”的記載。
  伏羲式琴,造型圓渾古樸,項腰各有半月形彎入,音色寬宏。

  仲尼式——又稱“夫子式”,相傳爲孔子所創制。
  孔子曾學琴於師襄,後以自己理想研製琴式,規劃制度,後人稱孔子創制的琴式爲“仲尼式”。仲尼式在腰項處各呈方折凹入,造型簡潔樸素,聲音清雅純正。

  列子式——“仲尼式”的變體,明代着名的“潞王琴”,就是列子式。

  蕉葉式——相傳爲閩人劉伯溫所創制,琴首無鳧掌而有一葉柄,琴底仿蕉葉之莖,造型精妙秀美,琴音圓潤雅緻。焦葉分京派三波蕉和琴譜上的大蕉。

  連珠式——相傳“連珠式”古琴,爲隋逸士李疑所制,項腰各作三個連續半月形彎入。

  靈機式——漢代樑鑾所作。於兩額旁各生二寸,腰旁作峻形,有大聲。常挾耕於霸陵,每耕罷鼓琴,有羣鳥伏於地下,曲畢鳥散,耕者怪之。日習其弄,鳥集如初。作歲臨人飛來。集平陵道三曲。元帝聞而召之,捧琴謁帝。鼓之,羣鳥不集。帝問之曰:何無感也?鑾曰:真鳳翱翔,燕雀安敢亂飛!

  落霞式——雲霞那奇異的形態能帶給人無限的遐想,南朝梁簡文帝《登城》詩曰:落霞乍續斷,晚浪時回覆。古代文人觀晚霞之豐富變化,突發靈感,並以此爲參照造琴形。
  “落霞”是古代名琴之一,漢郭憲《洞冥記》卷三中有句曰:握鳳管之簫,撫落霞之琴。“落霞式”顯着的造型特點,是在琴的兩側呈對稱的波狀曲線。

  霹靂式——亦稱“鳳勢式”。《廣博物志》記:“列子嘗遊泰山,見霹靂傷柱,因以制琴,有大聲。”這是最早應用霹靂木製琴的記載。
  另外,古代有名琴曰“霹靂”。明陸延枝《說聽》卷下載:“吾鄉有金某者,得古琴曰霹靂,攜入都,介所識巨璫以獻,上試其音清越。”

  師曠式——又稱“月琴式”,相傳爲中國古代的大音樂家師曠所制。
  師曠(前570年前後),字子野。春秋晉國楊邑(今山西洪洞師村)人。活動於春秋晉國悼公、平公時期。師曠不僅音樂造詣高深,而且關心民生,以樂論政,具有高明的治國理念,後人尊之爲“樂聖”。
  師曠式琴體,在項腰間作圓月形,造型奇特,音韻如磬。

  神農式——相傳爲炎帝神農氏所造。神農氏是中國古代神話中農業和醫藥等衆多行業的發明者,相傳他“斫木爲耒呂,揉木爲耒”,製作生產工具,教給人民進行農業生產。
  他從這兩種自然現象中得到了啓發,找來一根桐木,將其挖空、削平、取三尺六寸分長作琴身,再用麻搓成長粗不同的五根線排在琴的正面,這五根線,就是這架琴的琴絃,分別叫作宮、商、角、徵、羽。
  這就是炎帝神農氏親手製作的第一件樂器“五絃琴”,又名“神農琴”。

  大鵬式——大鵬是《莊子·逍遙遊》中的神鳥,傳說其大“不知其幾千裏也”,“其翼若垂天之雲”。王鵬先生在研究傳統斫琴工藝的同時,還創設出許多新的古琴形制,例如根據春秋戰國時代的刀幣造型創制的“大鵬式”,其造型古樸端莊、線條簡潔典雅。

  宣和式——宣和(1119年-1125年)是宋徽宗的第六個年號和最後一個年號。北宋使用宣和這個年號一共7年。宣和七年二月宋欽宗即位沿用。
  宋徽宗在位期間曾主持多項重要藝術研究活動,如《宣和畫譜》、《宣和書譜》均是北宋徽宗宣和年間由官方主持編撰的宮廷所藏繪畫、書法作品的着錄着作。
  宋徽宗好琴,曾設立“萬琴堂”,“宣和式”古琴,應該也是徽宗宣和年間由宋徽宗或官方主持創制的新造型。

  正合式——明憲宗第七子衡王朱佑楎所創制。朱佑楎所制的正合琴名“仲令”,後人又稱爲“衡王琴”。

  神龍式——有“伏羲造琴、神龍作琴、黃帝制琴、虞舜造琴”四種說法。

  神暉式——乃秦陳章(童?)所作。於腰下覆四月相向,好作羽音,常大暑迎日鼓琴,清風颯然,絃聲響應。秦太子召以鼓琴,章辭以三冬絲桐不鳴,太子乃四旁置火堅請之,遂作羽音方半,其火作焰四去,太子走避。曲絕前後,屋室皆奮,章撫琴如故。

  鳳嗉式——衛帥曹所作,於頂上綴二圓,蟬長七尺九,弦作三十九引,定六十七調,以琴謁衛靈公,公知其善,乃令教姬習之,姬習不成,帥曹鞭之,公怒,鞭帥曹三百,後歸於鳳凰山,每鼓琴有鶴集於山頂。

  亞額式——趙胡言所作,於兩額間作亞額,出三寸,有大聲,三絃備六律六呂,以琴道自樂,襄子召之不起,常遊會稽暎溪水,鼓琴有數婦人坐裀上,浮水而下至言側聽琴。言轉調鼓青春樂,方一半,一婦人起舞,衆扣之曰:青春之弄,可謂自然。言驚而問之,曰:吾等水神也,俄失所在。

  響泉式——漢琴客張道所制,長三尺六寸,三絃於兩腰作重月形。喜於流水處鼓之,作流水游魚操,武帝召之,鼓琴道曰:臣常以水邊鼓琴,水聲入琴,帝令後池奏之,曲方半,水沸魚躍,相助成音。帝嘉嘆之,作水畔魚躍等二十弄,每鼓琴,魚鱉水族皆集。

  綠綺式——是漢代着名文人司馬相如之琴。傳世名琴,琴內有銘文曰:“桐梓合精”。
  司馬相如原本家境貧寒,徒有四壁,但他的詩賦極有名氣。樑王慕名請他作賦,寫了一篇“如玉賦”相贈。此賦詞藻瑰麗,氣韻非凡。樑王極爲高興,就以自己收藏的“綠綺”琴回贈。

  號鍾式——周代名琴。此琴音之宏亮,猶如鐘聲激盪,號角長鳴,令人震耳欲聾。
  傳說古代傑出的琴家伯牙曾彈奏過“號鍾”琴,後“號鍾”傳到齊桓公手中。當時,他收藏了許多名琴,但尤其珍愛此“號鍾”琴。

  繞樑式——晉傅玄《琴賦》序:“齊桓公有鳴琴曰號鍾,楚莊王有鳴琴曰繞樑。”
  宋虞汝明《古琴疏》:“華元獻楚莊王以繞樑之琴,鼓之,其聲嫋嫋,繞於樑間,循環不已。

  焦尾式——琴名直白無華,但其身世非同尋常,此琴系東漢名人蔡邕所創制。
  蔡邕在吳,吳人有燒桐以爨者。邕聞其火烈聲,知其良材,因請裁爲琴。果有美音,其尾猶焦,故時人名曰”焦尾“。
  李勉《琴記》雲:蔡邕琴長三尺七寸七分,或曰八分,用漢尺。此蓋宣聲三尺六寸八分或二分。嶽至首,及龍脣之數也。《隋志》雲:漢官尺實比晉前尺一尺三分七毫。

  伶官式——周虞隋所作,隋爲伶官,有大禮,減琴做三尺六寸,生頂額,勢有大聲,進於文王,加少宮一弦成六律,後武王亦加少商一弦成七音,至成王時,三叔流傳而不知,隋乃做周公操以獻成王令奏之,隋流涕不已,天大雷電以風禾偃木拔邦,人大恐,王因啓金縢,複用周公。

  雲和、空桑、龍門式——皆山名也。雲和之琴,冬至之日於地上圓丘奏之;
  空桑之琴,夏至之日於澤中方丘奏之;
  龍門之琴,於宗廟奏之。
  唐蕭佑嘗造此琴,取雲和之範,又撰無射商九,調子指法尤異。其譜序雲:以引小胡笳四拍,世稱奇妙。

  師襄式——衛師襄所作。肩項直而身形端,有亂紋如絲,淶之不入。以琴顯名,綴七十二調,作八百九十曲。

  伯牙式——亦名”遞鍾式“。李勉琴記:雲伯牙琴長三尺七寸二分,用樑表尺。伯牙之琴當用古尺以樑表尺度之非也。樑表實比晉前尺,一尺二分二釐一毫。有奇簫吉雲出於司馬法樑朝,刻其度於影,表以測影。大業中議以合古,乃用調律以制鐘磬等樂。楚辭破伯牙之號鍾,王褒賢臣,頌雲伯牙之號鍾。

  振谷式——衛閔損所作。損,字子騫。以孔子琴制於兩肩作掩容勢,有大聲。
  常以琴悅母,至所感神人助耕。孔子謂其孝友,以德行着名。嘗鼓以情,抑孔子意作《渡河操》,孔子知之,薦於文X以爲上卿。後作《離洞雲》、《朝天鶴》二曲以獻,孔子知其有退志,複果辭位而去——出琴士傳。

  革子式——楚思革子所作。於額覆兩月勢,有清濁風雨之音。
  與石子文並叔愆子三人爲友。以琴謁楚王,會大雪,度皆不可活,二子以革子之賢並衣糧與之。革子謁王撫琴至半,悲吟不已。王問其故,革子曰:臣本三人,同慕大王之德,中道不幸二子凍餓而死,今二子之屍暴露未收,是以悲也。王乃賜金百斤葬之。

  秦始皇式——亦名秦琴。李勉《琴記》雲:秦始皇琴,長三尺八寸二分,用玉尺。此尺宣聲三尺六寸,臨嶽至首二寸,龍脣二分。所用玉尺未有考證。一說弦、軫、嶽、尾俱黑碧玉爲暉,取其所尚也。

  龍腮式——秦相李斯所作。於鳳舌之上圓增三寸,兩額間收,廣二寸半。
  斯少時常習琴書於蔡,其友戲之曰:不以道顯身乎?
  斯曰:好上古者,必達於上;好中古者,必趨於中;好下古者,必成於下。公等三古不從、五音不辨,雖富貴乃賤丈夫耳。吾雖貧困,敢忘清潔之道?後爲秦相。

  空山式——不知何人所制。漢武帝時,一人狀貌瑰異,衣黃儒服,抱此琴,自名空山。常隱於小童中鼓琴及惠以果實,常有百餘小童相隨。夜不知所止,曉不知何來。或獨飲而撫琴,旁若無人。鬢髮皆直,雞犬不能移足。武帝聞而召之,長揖不拜。帝令鼓琴,作《明月操》,有羣鹿突入殿下,曲畢,一鹿銜琴而去,疾若風雷,琴聲自響。衛者驅其羣鹿獻帝,鹿皆化翼而飛。

  雷音式——高士師中所作。於項綴盤環,腰綴二繢。側木峻形,有大弦小弦相合之音。
  漢武帝時進秦琴德譜,制龍池、嵩高、嵩嚴三曲爲正議,大夫常以琴諫帝,帝不納。後去官,召之不還。再進《洛陽道》一曲,帝甚思之。

  聚雲式——羅越黃龍漢師所作,額有彎結、倒曲朝肩,面以金玉飾徽,朱弦,珊瑚軫,龍鬚鳳毛間織琴袋。有龍吟虎嘯之聲,並制拍安離、清風吟、青竹等曲獻於明帝。
  時帝方好鼓琴,撫之不鳴。後數日,有一道士,不知何許人,自稱有法能令琴響。帝宣示撫之有大聲。曲絕,琴與道士化鶴而去。

  蟬翼式——漢宋朦之所作。於尾間制尖蟬一對。
  挾琴牧羊,每鼓琴,牧童拱手而聽。主叱之曰:不牧羊,以邪道惑童子耶?
  朦之笑曰:太和感天地可,不美小人乎?作弦有風雨聚散之聲。制歸田、採花、度關山三曲。
  靈帝聞而召之。抱琴謁帝,鼓採花操,俄,仙花飛墜。帝欲爵之,不受而去。

  雲泉式——晉劉安世所作。於兩邊做半月之勢,五絃。
  常遊大江,月夜鳴琴,有女子就聽。安世琴畢,以辭調之曰:低露下深幕,垂月照孤琴,空弦益宵淚,誰憐此夜心。女和曰:泣露下,月侵來,併爲煙與霧,氤氳君子懷。
  傳安世江南春、塞上月二曲,後數不至,以衣物狀貌訪之,所遇乃劉惠明亡女也。

  古瓶式——逸民王欽伯所作,於兩肩相鈋,覆面如瓶,五絃,有大聲如雷。
  每鼓琴于山間,感神女從之,常有二鶴鳴聲相和,如琴操音。後於廬山鼓清溪弄,聲聞數裏。曲畢,與神女俱乘鶴而去。

  嵇康式——李勉琴記雲:嵇康琴長三尺三寸三分,用魏中尺。一雲三尺七寸。隋志雲,魏中尺實比晉前尺,一尺二寸一分一釐失。古法遠矣,不可爲度。

  齊東山式——李勉琴記雲:齊東山琴三尺三寸三分,用唐尺一雲三尺三寸比,亦不當用唐尺也。

  樑千面式——李勉琴記雲:樑千面琴長三尺九寸二分,用鐵尺一雲三尺九寸二分。隋志雲,宋氏尺實比晉前尺一尺六分四釐。周宣帝時,達震及牛里仁等議曰:今之鐵尺,是太祖遣尚書蘇綽所造,當時檢勘用爲前周之尺,驗其長短與宋尺將同,今勘周漢古錢,大小合宋氏渾儀尺度,舛按古錢與晉前尺合,比晉前尺長六分四釐,則不與古錢合矣。

  小結:古琴的樣式很多,在很多時候選擇古琴會有一些疑惑,不知道要選什麼樣的才能合適,以上是每種樣式古琴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