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觀大全之無量觀

道家是我國曆史上的本土教會,全真派是全球道家的主流教會,它是太上老君的遺教,在我國宗教裏面有着重要地位。無量觀爲較真派的聖地,它位於遼寧省千山東北部,最早建於隋唐時期,有“十三茅庵”的說法。大家是不是對這個道觀很好奇呢?現在不妨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道觀大全之無量觀吧。


簡介
  無量觀爲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舊稱無樑觀)屬於遼寧省千山東北部;創建於清康熙六年(1667);位於千山東北部;創始於清康熙年(1662~1722),劉大琳開山於此;內除玉皇閣、羅漢洞外,觀音殿、老君殿、三官廟、大仙堂殿;下院有玄真觀、劉家庵、白雲觀、五聖觀四處;該觀保存大體完好,1983年,加以維修保護;無量觀景區是千山風景名勝區重要景區之一;無量觀的東閣、西閣及後山的夾扁石、天上天、一步登天、一線天、無根石、木魚石是遊千山必到的景點。

道觀大全之無量觀

歷史
  這裏的道教宮觀始建於隋唐,而興盛於明清,有“九宮”、“八觀”、“十三茅庵”之說,其中以“無量觀”最爲有名。據傳,各山有天然古洞,名“古羅漢洞”。清康熙初年,有高道劉太琳,因洞無磚石土木構造,因之稱爲“無樑之觀”,後改稱“無樑觀”、“無量觀”。後人在天然山洞周圍依山勢構建宮觀,殿堂成階梯狀層層高升,雖高低交錯,但緊湊嚴整,甚爲壯觀。主要建築有老君殿、三官殿、慈航殿,還有道教勝蹟“一閣”、“一堂”、“一樓”、“二洞”、“三塔”、“一臺”。老君殿祀奉“太上老君”。三官殿祀奉“天官”、“地官”、“水官”,稱“三官大帝”,殿房脊雕有六條盤旋的龍,技藝精湛。慈航殿祀慈航真人。“一閣”,名西閣,其南有鐘樓和南天門。“一臺”即聚仙台。“三塔”即八仙塔、祖師塔、葛公塔。千山山勢威猛、峭拔而又飄逸,景色幽麗、深邃而又險奇;無量觀依山隨景而立,氣象崇宏;觀下山路蜿蜒,濃蔭夾道,古木參天,清幽秀麗;更有亭、閣、奇石、古塔點綴其間,真可謂人間“仙闕蓬萊”。該觀現爲全真道十方叢林。

意義
  無量觀當是千山諸觀之首了。無量觀是進入千山的第一勝境,在無量觀的周遭,有松石相疊的陡壁懸崖、奇石秀鬆遮掩的古廟和鬆巖疊翠簇擁的羣峯,更有那弱中蘊強的可憐鬆、唐王抖戰袍的振衣岡、讓人妙思無窮的一線天、僅容一人側身而過的夾扁石和那令人有置身天上之感的天外天。在這些景觀中,尤其爲遊人注目的還有那電視劇《木魚石的傳說》中所述的清嘉慶皇帝所尋找的那木魚石和電視劇《紅樓夢》中一道一仙於青梗峯下所見到的那塊無根石。作爲道教全真教代表性建築,其宗教地位更是無可替代。無量觀的建築完全按照中國古代佛道建築的營造制勢,首先,它受地勢所限,不採用中國古代宗教建築的中軸線對比的建築原則,依山造勢,只有小局部用中軸線;其次,無量觀造型之小巧和秀美,與山體景色渾然一體,輝映成趣,如一幅立體山水畫。無量觀在進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前,就已被中國道教協會定爲全國重點22個宮觀之一。

在千山,道是後於佛而來。劉太琳進入千山,爲創建道教,歷盡千辛,終使道教在千山廣爲流傳,至清末民初,在短短二三百年間,千山的主要道教廟宇就發展到八觀九宮七十二茅庵,使道教廟宇已遍佈整個千山,與佛教寺院共分天下了。千山的道觀雖時間不長,但也如千山的佛寺一樣走進了人們的心中。據說,這無量觀從建觀以來便遵循祖訓,以觀音菩薩大慈大悲爲懷普濟衆生。當年十方道友來觀居住從不催單,並與本觀道衆同等待遇。有一年無量觀來了幾位掛單道友,適逢觀內因人衆而糧缺,監院卻把自己的衣服偷偷地賣掉來供養道友。又清末民初,戰亂頻仍,千山腳下的百姓苦不堪言,有吃不上飯穿不上衣者都到觀內求助,只要觀內有,道衆即與山下百姓同甘共苦,因此,十方道友以及山下百姓都稱無量觀爲“大慈大悲的無量觀”千山無量觀,它不僅是形式上的仙佛共存,它更是實實際際上的仙佛共在,它不但讓千山的美景增輝,它更是讓千山實實在在地走進了人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