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術語詳解

形勢
形勢,相地術指地形和地勢。形與勢有區別。風水先生認爲,千尺爲勢,百尺爲形,形比勢小,勢比形大。勢是遠景,形是近觀。形是勢之積,勢是形之祟。有勢然後有形,有形然後知勢。勢立於形之先,形成於勢之後。形住於內,勢位於外。形得應勢,勢得就形。勢居乎粗,形居乎細。勢背而形不住,形行而穴不結。勢如城郭垣牆,形似樓臺門第。形是單座的山頭,勢是起伏的羣峯。認勢惟難,觀形則易。由大到小,由粗到小,由遠到近。來勢爲本,住形爲末。左右前後謂之四勢,山水應案謂之三形。
風水先生是怎樣判斷形與勢的好壞呢?繆希雍《葬經翼》雲”:“勢來形止,若馬之馳,若水之波。形近而勢遠,形小而勢大。審勢之法,欲其來,不欲其去。欲其大,不欲其小。欲其強,不欲其弱。欲其異,不欲其常。欲其專,不欲其分。欲其逆,不欲其順。”對勢的要求是:勢必欲行,行則遠,遠則騰。勢不欲止,止則來無所從。勢欲其來,勢不畏露,勢必欲圜,圜則順。對形的要求是:形不欲露,露則氣散於飄風。形必欲圜,圜則氣聚而有融。而有融。形不欲行,行則或東或西。形必欲方,方則正。
風水先生之所以要這樣看待形與勢,是因爲他們把勢作爲來龍,只有來龍大、強、異、專、逆,纔會帶來好運氣。來龍如果太小、太弱、太平常、太多分支、太直奔,那就不會造成好形。形,實際是指一隅環境。形由勢造成,形又決定了穴的好壞。形要厚實、積聚、藏氣,這樣才能結得好穴。有好穴,葬者就會安逸,生者就會發達。爲了安逸和發達,就要擇好形好勢,這是相輔相成的。
風水先生的形勢觀念主要用於看山。山有五勢、五勢是按方向劃分的:
龍北發朝南來爲正勢。
龍西發、北作穴、南作朝爲側勢。
龍逆水上朝、順水下此爲逆勢。
龍順水下朝、逆水上此爲順勢。
龍身回顧祖山作朝爲回勢。
按照山的形狀勢態,又可分爲九龍:
回龍,形勢蟠迎,朝宗顧祖,如舐尾之龍、回頭之虎。出洋龍,形勢特達,發跡蜿蜒,如出林之獸、過海之船。降龍,形勢聳秀,峭峻高危,如入朝大座、勒馬開旗。生龍,形勢拱輔,支節楞層,如蜈蚣槎爪、玉帶瓜藤。飛龍,形勢翔集,奮迅悠揚,如雁騰鷹舉,兩翼開張,鳳舞鸞翔,雙翅拱抱。
臥龍,形勢蹲踞,安穩停蓄,如虎屯象駐、牛眠犀伏。
隱龍,形勢磅礴,脈理淹延,如浮排仙掌、展誥鋪氈。
騰龍,形勢高遠,峻險特寬,如仰天壺井、盛露金盤。
領羣龍,形勢依隨,稠衆環合,如走鹿驅羊、游魚飛鴿。
這樣一些類,未免過於煩雜、模糊、籠統。而風水先生正是根據這種分類去擇穴,去推測吉凶,這樣他們勢必墮入唯心論的深淵。
應當看到,風水先生的形勢觀念採用了有機聯繫、變化、依存的思維方法,這是樸素的辯證法,是可取的。但他們的動機和目的都是爲了得到好的地氣,用以保佑生者,這就便辯證法被歪曲了,失去了辯證法的實際意義。我們應該看到,只有科學的地質學才能真正地認識我國的地形地勢。著名的地質學家李四光爲了揭開地殼運動的奧祕,長期致力於地質構造研究,發現不論在中國還是外國都存在“山”字型構造。即在南北方向的隆起山脈,在它的南面總有一套東西延伸的弧形山脈,這是由於地殼岩石在受到向南推擠而兩端受阻時的構造組合。李四光認爲,自然界的地形地勢都不是偶然的、孤立地存在,而是一個相互聯繫、有規律的統一整體。在此基礎上,李四光創立了地質力學。與之相反,風水先生們由於他們在方法上和思維上的錯誤,使他們永遠不能對地形地勢作出科學的解釋。

風水術語詳解

崑崙
巍巍崑崙,位於我國西北。它西起帕米爾高原,東延於青海境內,介於柴達木、塔里木與藏北高原之間,長約2500公里,海拔5000米以上。高峯有公格爾山,山上有高峯和冰川,號稱亞洲脊柱。
在先哲眼中,崑崙山是很神祕的。《山海經•海內西經》描述說:“海內崑崙之虛,在西北,帝下之都。崑崙之虛,方八百里,高萬仍。上有木禾,長五尋,大五圍。面有九井,以玉爲檻。面有九門,門有開明獸守之,百神之所在。”
崑崙山在哪裏?古人都說不清楚。《禹本紀》說崑崙在天地之中。《禹貢》中記有崑崙,註釋家各持己見,鄭康成說是山,馬融說在羌西,孔安國說是國。《淮南子》認爲崑崙呈梯形三層:“崑崙之丘,或上倍之,是謂涼風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謂懸圃,登之乃靈,能使風雨;或上倍之,乃維上天,登之乃神,是謂太帝之居。”
風水以崑崙爲龍脈之源,是地首,認爲天下的大山都是崑崙的延伸和支脈。唐楊筠鬆在《龍經》說:“崑崙山是天地骨,中鎮天心爲巨物;如人骨脊與項梁,生出四肢龍突幾。四支分出四世界,南北東西爲四脈,西北崆{山同}數萬程,東入三韓陷杳冥;唯有南龍入中國,分宗孕祖來奇特。”劉基在《堪輿漫興》說:“崑崙山祖勢高雄,三大行龍南北中。分佈九州多態度,精粗美惡產窮通。”
 
 

山水
山與水的關係,《管氏地理指蒙》是這樣說的:“水隨山而行,山界水而止。界其分域,止其逾越,聚其氣而施耳。水無山則氣散而不附,山無水則氣寒而不理。山如兵,水如城,駐兵之地,非城不營。山如堂,水如牆,高堂之居非牆不防。山如君,水如臣,君臣都俞,風化斯淳。山如主,水如賓,賓主雍容,情味相親。山爲實氣,水爲虛氣。土逾高,其氣逾厚。水逾深,其氣逾大。土薄則氣微,水淺則氣弱。然水不能自爲淺深,氣急而不凝者,實山爲之也。山不能自爲開拓,使堂氣暢而不塞者,是又水以充之也。”
這就是說,山水相依相存,不能捨山而言水,也不能捨水以言山。山屬內氣,如丘如堂、如君如主。水屬外氣,如城如牆,如臣如賓。內外合成一個整體,不可分割。
因此,任何風水先生在相地時都要看山看水,人稱山水之士。
怎樣的山水就好呢?據說,山貴於磅礴,水貴於縈迂。縈迂則山與水而氣聚,磅礴則水與山而氣浮。山高水傾,山短水直,山逼水割,山亂水分,山露水反,這是五兇。池沼無源,田塍短促,坑壕潦涸,灘激喧嘈,洲移諸易,這也是五兇。
以上這些認識,都是由“氣”的觀念引伸出來。古人認爲氣是一種物質形態,氣凝而爲山,氣融而爲水,山水都是氣。水之所出,必本于山,山之所窮即寄於水,山水是氣“虛”“實”的表現,是物質存在的不同形式。
以上這些認識,還與古人的審美觀有關。有山無水,有水無山,都不會美。山水相連才美。山勢磅礴,水勢縈迂,這是大自然的美,反之則不美。
因此,風水術中的山水觀念是有可取之處的。它體現了樸素的唯物觀和審美觀。這種觀念,我們是能接受的。試設想;堪稱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有山無水,或者有水無山,那還美麼?風水術的山水觀念,還爲我們提供了辨證統一的思維方法。看問題,不能只看山,也不能只看水。譬如我們研究長江,就不能不看秦嶺大別山和南嶺,這兩座東西走向的大山,構成了長江與黃河、珠江流域的分水嶺。長江在這兩座山系之間,“匯百川而入海,歷萬古以揚波”。我們的先哲很早就在《考工記》中說過:“天下之地勢,兩山之間,必有川矣。大川之上,必有途矣。”科學的地理考察也證實了這一說法:我國境內,每隔八度左有就有一條大的緯向構造,如天山棗陰山、崑崙山棗秦嶺、還有南嶺。如果我們治理黃河、長江,不考察沿線的山脈,就不可能控制水源,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水患。
需要說明的是,風水術中的山水觀念反映了先哲幾千年對山水的認識,風水先生借用其中一些合理的見解,填充到水理論中,甚至作了許多歪曲,說什麼君臣、堂氣等,這是對自然界的倫理性解釋,也是我們應嚴加批判的。
 
幹水城垣格
大江大河,或從東南來,或從西南來,中間雖有屈曲坤,並不見回頭。環繞如雁之飛,略無迴翔之勢,斷不下止,雖水勢滔滔,終非龍脈凝聚之處,豈堪作穴?《經》雲:“界水則止。”又云:“界水所以止。”來龍若一、二十里尚不見回頭之水,則前之屈曲處乃行龍處也。《經》雲:“龍落平陽如展席,一片茫茫難捉摸。平陽只以水爲龍,水纏便是龍身泊。”故凡尋龍,須看來水迴繞處求之。然水之來路遠,其勢寬大,中間雖有小回頭處,乃直龍脈束結喉之所,尚未結穴,直至大纏大回之處,方始聚氣。然到頭形勢寬大,又難捉摸,必須求支水界割何如,必得支水插腹、界出內堂:砂水包裹、不疏不密、形局完固,方爲真穴。若非支水割,則巨大大環繞,終茫茫無可指點。蓋勢寬則氣蕩,形大則氣散,內無支水,一片頑皮,何以立穴?縱無大害,必難發福矣。
 
幹水散氣格
幹水斜行,似有曲折,而非環抱,又無支水以作內氣,總不結穴。


 
二十四山
   又名「二十四路」。堪輿家稱住宅、墓地四面的二十四個方位,分別以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個地支和甲、乙、丙、丁、庚、辛、壬、癸八天干〈不用戊、己〉以及八卦中的幹、艮、坤、巽四卦來表示。
   其中子指北,午指南,卯指東,酉指西,幹指西北,艮指東北,坤指西南,巽指東南,其它干支均代表特定的方位,每一方位相隔剛好十五度。
   唐朝卜則巍《雪心賦》:「二十四山,山名太雜。」又:「山分八卦。」注:「以一卦管三山,如干管戌幹亥,坎管壬子癸,艮管醜艮寅,震管甲卯乙,巽管辰巽巳,離管丙什丁,坤管未坤申,兌管庚酉辛。合之爲二十四山也。」
 
大運
   據《皇極經世書》,甲子六十年爲一元,一元六十年爲大運。堪輿家據以定地氣之衰旺。
 
小運
 
子午線
   即羅盤上的指針。因指針分指子、午〈北和南〉兩方,故名。卜則魏《雪心賦》:「立向辨方,以子午針爲正。」
 
明堂
   又名「內陽」。堪輿家稱穴前平坦開闊、水聚交流的地方。按距離穴場的近遠,又可分爲小明堂、中明堂〈內明堂〉、大明堂〈外明堂〉。廖瑀《泄天機?明堂入式歌》:明堂氣聚始爲奇,不聚即非宜。凡是穴前坦夷處,便是明堂位。....明堂光明照萬方,寬闊始爲良。」繆希《葬經翼?明堂篇》:「明堂者,穴前水聚處也。」徐善繼《人子須知?水法》:「明堂欲其平正開暢,團聚朝抱。」又同書〈穴法〉:「若明堂不正不聚,傾瀉倒側,則是真氣不融,縱有美穴,亦須棄置。」
 
巒頭
   是風水兩大流派之一,「江西派」所重之的學理「巒體」。巒體以龍砂穴水爲四大網,主要應用於佔測墓葬,其次是選擇陽基。清朝丁芮樸《風水袪惑》:「風水之術,大抵不出形勢、方位兩家。言形勢者,今謂之巒體,言方位者,今謂之理氣。唐宋詩人,各有宗派授受。」《四庫全書總目?葬書提要》引明朝王褘《青巖叢錄》:「擇地以葬,其術本於晉郭璞,....後世之爲其術者分爲二宗....曰江西之法,啓於人楊筠鬆,曾文辿及賴大有、謝子逸輩,尤精其學。其爲說主形勢,原其所起,即其所止,以定位向,專指龍穴砂水之相配,其它拘泥在所不論。今大江以南無不尊之者。」
 
理氣
   是「閩派」所重之學理。與巒體之法併爲堪輿術兩大流派。開宗於福建,以秦漢「五姓圖宅」五行生克論吉凶爲權輿,至南未盛行於世。其法專主陰陽配合生剜制化,以羅盤定空間方位陰陽,並取八卦五行,飛星翻布定生剜吉凶,亦即通過年運與宅、墓的坐向推算主人命運的時空因素,佔測最佳選擇。理氣之法依據《周易》的原理以八卦,十二支,天星,五行爲四大網,比巒體專論山川形勢更爲抽象。
 
   明清以後,術家傾向「巒頭爲體,理氣爲用」,兩派漸漸合流。但在實際應用,理氣之法側重於營宅方面。
 
藏風
   堪輿家稱穴場四周形局緊密,能衛護穴庭,使不受外風侵襲而耗散「生氣」。郭璞《葬書》:「風水之法,得水爲上,藏風次之。」
 
聚水
   指穴山前水聚成沼。堪輿家謂主生氣厚蓄,爲吉貴之象。徐善繼《人子須知?水法》:「穴前水最宜深聚,蓋水本動,妙在靜中,聚則靜矣,此其所以爲貴。」繆希雍《葬經翼?難解二十四篇》:「《經》雲『朱雀....澤於將衰』者,言將出必先匯澤,則有蓄聚也。」
 

   風水學中「龍」者,山脈也。因山脈逶迤起伏如龍形,故稱。廖瑀《泄天機?尋龍入式歌》:「爰從重濁凝于于地,便有高低勢。勢來起伏是行蹤,前賢呼作『龍』。」蔡元定《發微論》:「夫山以靜爲常,是唯無動,動則成動矣。成龍之山,必踊躍翔舞,若其偃硬強勒,則不融結者也。」
 

   又名「砂頭」。堪輿家對龍穴前後左右諸山的總稱。古時以砂子堆撥成傳授尋龍點穴之法,故稱。徐善繼《人子須知?砂法》:「夫砂者,穴之前後左右山也。....前朝、後樂、左龍、右虎、羅城、侍衛、水口諸山,與夫官、鬼、禽、曜,皆謂之砂。」廖瑀《泄天機?消砂入式歌》:「真龍落處四山聚,亦自有名義。昔賢何以喚爲『砂』?於理自呼差。楊、曾教人原有格,五、九隻從砂上撥,因茲名作《撥砂經》。」
 
砂隨位置、形狀而有各種稱呼;宋.張子微著的《玉髓真經》、明.徐善繼、徐善述著的《人子須知》、徐試可著的《天機會元》(顧陵岡原著)等書內有很多圖形可以參考。在穴前,近者爲「案」,遠者爲「朝」;在穴後,爲「鬼星」、「樂山」;在穴左,爲「龍」;在穴右爲「虎」;龍、虎上又生砂,明見者爲「官星」(多在穴前),不見者爲「曜星」:在穴後行龍身上者爲「護」、「從」;在水口旁邊及內外者爲「捍門」、「華表」、「羅城」、「北辰星」、「羅星」(禽星、落河火星),在穴旁外纏山或穴後左右者爲「插耳」(太乙、天乙)。
 

   即「龍穴」。堪輿家所認爲的土中氣脈聚結處。或成窪狀,或成突狀。謂「穴」生氣最旺,適合安墳立宅。繆希雍《葬經翼?察形篇》:「穴者,山水相,交陰陽融凝,情之所鍾處也。」同書《怪穴篇》:「穴以藏聚爲主。蓋藏聚則精氣翕集,暖而無風,暖則無水,無風則無蟻,三害不侵,則穴得矣。」徐善繼《人子須知》卷首:「穴者,蓋猶人身之穴位,取義至精。」
 
2 、穴
 
穴的意義是土窟、土洞;《說文解字》:“土室也。”《易經.繫辭》:“上古穴居而野處 ...... ”《周禮秋官.疏》:“凡獸皆藏穴中。”因此,穴是上古人類及一切獸類爲了保護生命的藏身之所。
 
《易經.需卦》六四;“需於血,出自穴。”是說雲從地出;在風水學說來看,即是有云霧、泉水的地方;廣義來說:穴是指具有良好日照,接受南方暖流、屏擋北方寒流、排水良好、水土保持良好,能調節小氣候……等等條件的地方;對建造住宅而言,這些是很重要的基本選址條件。
 
曾子南先生說:“堪輿地理中所稱的穴,是中國的地理明師研究出山之有穴竅,如人之有鼻竅,氣之所出入處也。地理明師研究出山有靈氣,其靈氣可隨山脈而來,比如人身有血,其血隨血脈而流行,故龍脈者,是以人的血脈喻之,山靈有氣,隨山脈流行而去,到了山脈盡頭便會結穴:此穴者,非石洞、土孔也,是山脈所止之處,靈氣所出之位,會生成一個微茫似閉著的肛門;或陰戶;或口嘴;或乳頭;或**之類;形象不一而足,地理明師便能觀察得出來。這是中國獨有的一套不可思議的工夫,地理明師觀察出其地靈所出之竅位時,便在其上建屋,或開穴葬墳其間……”。
 
用人身來比喻,最佳而明顯的「穴」的位置是;鼻、耳、口、乳、臍、小腹、陰部,以及手腳內彎,肌肉突起的地方。其中又以女性的生殖器(陰戶、子宮)最肖,因爲該處是「產門」,與風水理論的「葬乘生氣」、「藏風聚氣」密合,在形狀上也絕似,由於不雅,筆者不便描繪列圖,請讀者自己查閱現代生理解剖圖的書籍,便有意會。事實上,中國堪輿學巒頭方面所談的,幾乎全部和生育的交媾、產孕的過程相同,只不過是保守的古人,沒有把它筆之於書,明白揭露罷了。
曾子南先生說:“龍脈(山脈)結穴,猶如果樹之結果。真穴有種種印證,地理明師一看便知,有結穴處,便有吉利地靈,所謂「鍾靈毓秀」是也”;“其處有融聚之勢,微微茫茫,似有穴竅之狀,有此融結似竅之處,堪輿家謂之結穴。”
 
建造墳墓的「穴」要有地熱、良好土質、良好排水、良好位置,絲毫差不得,其「穴」就像武術、鍼灸所說的「穴道」一樣,是一個大環境、小環境中的重要點。
 

   別稱「外氣」。與「龍」「砂」「穴」併爲相地術的四大內容。堪輿家認爲,水爲氣之母,脈氣靠水運送而行,而水攔截而止,尋龍點穴,要根據水流的有無、大小、方向、形態等作出判斷和印證。水勢以深聚緩和爲吉,以激湍衝割爲兇。郭樸《葬書》:「風水之法,得水爲上,藏風次之。」「《經》曰:『外氣所以聚內氣,過水所以止來龍。』」蔡元定《發微論》:「兩水之中必有山,故水會即龍盡,水交則龍止,水飛走則生氣盡,水融注則內氣聚。」徐善繼《人子須知?水法》:「水深處民多富,水淺處民多貧,水聚處民多稠,水散處民多離。」
 
「水送則龍行,水界則龍止」,這個觀念在沒有明顯高低落差的平原(平陽、平洋)地區,用於尋龍點穴是很重要的。有經驗的地師可以從水路的來源、轉折、出口、停瀦……等,迅速點出穴位,而且知道龍(陸塊)從何處發脈、如何頓趺起伏及分枝、該立何向(使龍神卦氣清純不雜)?結什麼樣的地局(富貴、貧*、壽天、格局大小……)?
 

   堪語術語。指宅或墓的坐向,與龍、砂、穴、水併爲相地術五大要項。術家認爲,坐向大要以背山面水,坐北朝南,避兇迎吉爲佳,定向既要視察地形,也要羅盤佔測,而以地形坐向爲先決條件。
 
   反映在運盤上,山與向的運星不管是山到向,還是上山下水,其吉凶均須依實際地形裁奪,如到山到向雖吉,而坐山無山,向首無水,或坐山有水,向首有山,仍不宜選用。
 
   由於自然山水往往不免強差人意,術家每採取變通辦法來解決問題。如偏字之說,定山向以山爲準,依水而變,用地盤測量,山龍若從子方來,午方有水,即用子山午向,是爲最理想的風水寶地。但如水不在午方而在丙方,則改用壬山丙向以止氣,餘類推。
 
   清朝錢泳《履園叢話?營造》:「凡造屋必先看方向之利不利,擇吉即定,然後運土平基。」清趙廷棟《地理五訣》卷一:「一曰龍,龍要真;二曰穴,穴要的;三曰砂,砂要秀;四曰水,水要抱;五曰向,向要吉。」舊題南唐何溥《靈城精義》卷下:「龍以脈爲主,穴以向爲尊,水以向而定,向以局而分。」《注》:「此以水與穴皆以向爲重。凡論氣者不可不論向也。凡葬法內之乘氣,一以脈爲主,亦以正五行爲主,別無他門。若坐穴立向,則雖內以首,水自寅艮來,由戌幹去,若以雙山五行屬木,則衝破胎養,以正行屬水,則衝破冠帶,俱不合度,當立丙丁向,則水可消。蓋以玄空五行論,則丙丁屬火,其穴在戌,用可收艮之水而發福。此以玄空五行收向上之水也。水有息道漏道,從入而成,至山向而折之,乃漏道,則生成之局非人爲也。故古人定向在於收局,當用雙山定之,如卯龍巽庚,水朝金局也,出艮方則金氣己成,當立庚向,蓋從煞正爲迎神通煞之法。....昔人云:無絕水有絕向。蓋山水已結,未有不可用者,或水有不合,當於向上轉移而消之。自古立向消水有許多法度,非以滋後人之惑,只是今人有個法度,以合山川之性情,不至拂逆而有敗地耳。」
 
祖山
風水家把發脈的山稱爲「祖」,有經驗的人可從河流的起源來尋找,也可從地圖的標高來判斷(明朝愛國將領袁崇煥的祖墳,本人就是在一次看地圖時偶然發現,原來就在自己居住地附近)。楊筠鬆是用「望氣法」來看,《撼龍經》說:“尋龍望氣先尋脈,雲霧多生是龍脊,春夏之交與二分,夜向雲霓生處覓;雲霓先生絕高頂,此是龍樓寶殿定,大脊微微雲自生,霧氣如多反難證。先尋霧氣識正龍,卻望枝龍觀遠應,因就正龍行腳處,認取破祿中間行……”。丘延翰的《天機素書》內也記載這種「望氣法」。古代的交通不便利,要尋找祖山,必須花費很久的時間,經歷險境,現代則輕而易舉,從衛星照片、空測圖及各種地圖,就可迅速查得。通常說的祖山包括:
1 )太祖山:龍之初發脈,是一個大區域(全世界.全國)的最高峯;如世界最高峯的喜馬拉雅山,中國最高峯的崑崙山,日本的富士山,臺灣的玉山……都是太祖山。其山高大,石骨鱗峋,爲羣山之特拔者;遠望聳秀,可愛,近覷巉巖,可畏。據鎮一方,乃羣龍之所從出,大則爲邦國都郡,小則爲縣邑。山體端嚴方正,則一方所產之人,多賢能俊秀;偏斜低小,則一方所產之人,多愚蠢粗頑。
 
2 )少祖山:是太祖山發脈之後,再衝起的高山,又稱爲「應星」;其形狀與太祖山不同,或尖、或圓、或方,精神充滿,形象秀麗。風水家以此山定龍脈的美惡。古語云:“辭樓下殿峯巒秀,預似前頭異氣鍾。”「少」的意義是:接續「太」,如人倫的繼志述事,克紹箕裘,有任重道遠的負擔。大祖爲祖山,少祖爲宗山。
 
3 )列祖山:「列祖」是總舉先人的稱謂,少祖山發脈之後再起高峯,三三兩兩、五五六六,這些中間相間的山峯都叫做列祖山。此山多屬斜身旁落,開腳分龍的山峯,在九星中,多是破軍星、祿存星的形體。從列祖山可分辨龍脈的行蹤。
 
父母山
結穴的主山叫父母山,又叫「玄武腦」、「蓋山」、「照山」、「太陽山」。廖璃說:“若是山家結穴龍,定起主星峯。”此山以星舉開面.脈穿心者爲上,旁出者次之。風水在在尋龍的歷程中,是從太祖山分別龍的貴*,從少祖山分別龍的善惡,從列祖山分別龍的去向,從父母山分別龍的作用。一般人最喜坐後靠著山峯。但楊筠鬆的《都天寶照經》說:“家家墳宅後高懸,太陽不照太陰偏;必主其家多寂寞,男孤女寡實堪憐。”即指出山龍、平洋的不同,山龍以背靠端秀山峯爲正局,挨星要「旺山旺向」之局。平洋大都後空,以坐空爲正局。
 
胎息
風水家把龍脈的結作用人類交媾、懷孕以傳宗接代的行爲來比喻,父母山出脈名叫「胎」--是父母精血所孕;結穴處名叫「息」--是精子與卵子結合所育的嬰兒。也有人以「玄武腦」後的一節山爲父母,落脈處爲「胎」,束咽過峽處爲「息」,再起「玄武腦」(主山)爲「孕」,結安處爲「育」,這是另一種說法,不必太拘泥。
 
枝幹
龍的正脈叫幹,分脈叫枝,這可用果樹來比喻,詳見本書卷一.《枝幹法》所述。枝和幹又有大小的分別,一條山脈打下來,旁有分龍,則本龍稱爲幹;分龍之下,又再分龍,則初分之龍又稱爲幹,就像人有子有孫一般,枝的看法也是如此。宋.吳景鸞說:“枝幹明而嫡庶分。”幹爲嫡,枝爲庶。其中又有「幹中幹」、「幹中枝」、「枝中幹」、「枝中枝」的分別。
乾的力量大,枝的力量小,但風水家分富貴貧*,並非以枝幹爲依據,而是看山脈形體所構 成的「龍格」。
 
脈氣
風水家把龍(山脈)、無形的「氣」,比喻爲人身的經絡氣血。人體的十二經絡與奇經八脈管「氣」,是生血之本。「氣」是經脈發出來的,脈旺,「氣」也旺,凡是壟局聳的,氣勢雄壯;欹斜的,氣墊袁弱;破碎的,氣勢陷;低小的,氣勢無力。風水家「因形以察氣,因氣以求脈,因脈以求結」,達到這個程度,才能判吉凶、別作用。清.章仲山說:“氣由形辨,舍形何由以辨氣之生死?氣因理之,舍理何由以見氣之堅哀?”氣的判別是分爲有形的(龍勢、星辰、穴情、土色、水流董和無形的(元運、挨星),必須有退局的「巒頭」和「理氣」的修養才能做到精微入神的境界。
 
起伏
地勢的高低落差叫做起伏,風水家所謂的「起」是指星峯高出衆山之外,「伏」是指龍脈潛隱於土地之中。龍脈有起、伏才表示這條龍是生活、有精神的,若沒有起、伏,就是「呆塊」--頑蠢的死龍。《葬經》說:“葬乘生氣。”「氣」貴於「生」;生者,活也,龍脈有起、伏纔是活的,纔有藏風聚氣,界水止氣的形勢。
 
過峽
兩山相夾(交接),脈從間經過,叫做過峽。尋龍的過程,在觀察星峯(山的形體)之後,最重要的是過峽這一個階段。因爲父母(胎息)、穴點(孕育)的中間是過峽(結咽束氣),好比臍帶--嬰兒賴以從母體吸收營養的管道,其生命、體質皆由此生。
 
從過峽處可以看穴的結作情形:
 
( 1 )來大夫小者,多結近穴;來小去大者,多結遠穴。
 
( 2 )過峽的情況小巧者,穴星多隱微;峻大者,穴星多顯露。
 
( 3 )穴的土質與過峽處的土質相同。
 
曾子南先生說:“龍脈行遠,氣力散漫,然後收斂縮小過脈,這過脈的地方,堪輿家稱爲過峽,此處前有迎接之山,後有送山,兩邊有旗、鼓、倉、庫、劍、印山夾護,便是貴龍,主有富貴之應。若是無送無迎,兩邊又無旗、鼓、倉、庫山等貴器拱恃,形勢孤單,且受風吹,便爲貧*龍脈,便無富貴之應。”蔣雲庵《地理正宗.山龍語類》說:“過峽宜短小緊結,貴有兩護。
 
龍不 過峽則無脫卸,無脫卸則死硬矣!大龍大峽,大開大展,大迎大送,兩旁之星,拱夾護照;所忌者;腰鬆勢長而無兩翼、護從單薄而不重疊、夾拱空缺而不周致,則漸殺而漸下矣!”這是關於山龍過峽的要點。至於平洋地區,龍脈的過峽大都是穿田而過,呈「草蛇」、「灰線」,平坦舒展,不怕風吹。山龍過峽多是「峯腰」、「鶴膝」、「崩洪」、「絲線」,怕風吹。

 

開帳
龍脈的太祖、少祖、列祖、父母等山,如果山肩展開,像鳥張開翅膀,脈從中心穿出,這叫「開帳」。龍有「開帳」,不管是什麼星體,必屬貴龍。大貴龍的「開帳」,往往展開延表數十里大,氣勢寬潤雄偉。從帳中心穿出的脈就像帝王出巡,兩旁護衛重重,威風八面,貴無倫比,前去必結富貴的穴地。如果脈是從帳角斜出,起旁峯,叫做「腳氣」,不可稱爲「帳」。
 
入首
龍脈到了結穴之際,忽然衝起高山,這座山叫做「入首」,也就昊前面所說的「父母山」。
 
古語說“未論千里來龍,且看到頭融結。”是很重要的一節。理氣家可用這節龍脈來驗證穴形、坐山:例如廣東派的《三星排龍訣》:坤龍入首,若結子山,穴形是右弼星。平洋局,水口坤,將祿薦排於水口,挨至坐山,得右弼星,可用於下元。
 
「人首」有三格:直入、橫入、側入(回龍);後貴兩旁有護,前貴朝案言情,明堂、水口、外護、羅城皆合局。
 
九宮飛星
   堪輿家以星命九星術占斷宅墓空間方位吉凶的方法。堪輿九星的名稱在術書中頗不一致。而性質與星命家的紫白九星〈一白水星,二黑土星,三碧木星,四綠木星,五黃土星,六白金星,七赤金星,八白土星,九紫火星〉無二致。
 
   所謂「宮」,即九宮方陣,術家附以幹宮,坎宮、艮宮、震宮、巽宮、離宮、坤宮,兌宮和中宮的名稱,以運星入值中宮,餘依幹六、兌七、艮八、離九、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的次序飛布九宮,以後位置,隨年、月、日、時不斷變換,值紫、白爲吉,遇碧、綠、黃、黑爲兇。以星的吉凶決定間方位與禍福休咎的關係。星不僅本身有吉凶之分,而且隨着羅盤的轉旋,又有當令與失令的吉凶之辨。術家認爲九星各有旺生衰死,當運者旺,將來者生,已過者衰,過久者死。九星的生旺衰死首先用以佔測九運各個方位的吉凶,其次用以判定飛臨同一宮的山星與向星之間的關係吉凶主屬。這些關係有的以卦象論,有的以五行生剋論,有的以河圖先天之數與洛書後天之數相配合論,而吉凶全以星之當令與失令爲準。一運中凡可用之星爲當令,反之爲失令,當令則吉,失令則兇。
 
   術家以九星翻布的規律確定九運各個地形方位的吉凶,併爲宅、墓的營造提供種種避凶趨吉之法,如陽宅的門、路、墓道的出水溝均應開在生旺之星飛到的向首方,譬如子山午向的宅、墓,其門路或出水溝一運宜在運星飛到的離方,二運宜在二黑飛到的艮方,三運宜在三碧飛到的兌方。
 
   九運各個山向均有本身的星局,吉凶不一,同一山向,在某運爲吉,而在他運,可能死氣之星飛到,一變爲兇。《陽宅十書》二〈論穿宮九星第四〉:「大遊年既主方位,又主層數。方位雖吉,而層數之中,若宜高者下,宜下者高,則兇者固兇,而吉亦變兇,此不可不爲之亟論。....凡宅中有牆隔斷,牆間開有門,其九星即當從此處起,與別院並無關涉。且如大門在巽,二門在離,則遊年與穿宮俱從離起。遊年則數離六、五、絕、延、禍、生、天,穿宮則離門四正屬金,進門第一層房屬六煞,第二層房屬貪狼,與二門外絕不相關,餘仿此。故一宅之內,各分各院,各取吉凶。此宅法中第一緊要之訣。....但凡人家房屋有一進至十進者,必用穿宅之法,如頭層水、二層木、三層火、四層土、五層金,五行相剋,周而復始,層層生去。吉星宜高大,兇星宜低小,切不可兇星作高房,吉星作低房。若遇兇星房,系急用住座,以截路分房活法之方可。若吉星在兇方,亦不可高大,木在合方、土方及中宮,金在火方之類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