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潮陽府城風水好,潮州城市風水好在何處?

風水之說,玄之又玄,是看不見摸不着的東西。有人對此深信不疑,但是有人也覺得是子虛烏有的。在潮州城這個地方啊,人人都說潮陽府城風水好。這是真的嗎?好在何處?各位隨城市風水欄目來一見分曉吧!

都說潮陽府城風水好,潮州城市風水好在何處?

  風水者,風也,水也,氣也。

風者,潮州與中華大地一樣,位於世界最明顯的季風區,冬季盛行西北風,夏季盛行東南風,西北風不利而東南風有益。然而西北面的高山剛好擋住西北風,而東南面海又能夠接納東南風。

水者,人類的生存和活動離不開水。粵東有韓江、榕江、練江等多條河流,提供了生話、農業生產、漁業水產、航運等多方便利。在風水學中,水又有趣地被比擬爲“財”。

氣者,氣雖然看不見摸不着,但它在中華文化中佔據着重要地位,充斥各個重要領域。氣在中醫學中是一個重要概念,人體有氣,治病是扶正祛邪,扶正氣,祛邪氣。氣在文學和藝術領域代表生命力,文章有大氣,畫作、書法意氣酣暢,是對作品褒獎之言。古人認爲大地山川有靈氣,能夠造就精英人物,即所謂“地靈人傑”

古代建城鎮,都要經過認真的論證選址的。咱們來看看潮州作爲府城,其風水講究如何。這個話題,便當作大家飯後茶餘的聊資吧。

關於南京風水傳說,戰國時,楚威王聽說此地有王氣,就埋金(銅)鎮之,稱爲金陵。後秦始皇對此不以爲然,他說:此地只配給我放草料飼馬而己,故改稱秣陵。秣,草料。建安十六年(211),孫權遷都於此,改名建業。西晉時避愍帝司馬鄴諱,改建康。東晉定都建康。隨後,南朝的宋、齊、樑、陳,皆定都建康。南京遂有“六朝古都”之稱。後朱元璋稱帝定都“南京”(朱棣改都北京),又有太平天國定爲“天京”,民國亦以爲首都。然而歷代風水名家對其風水“王氣”之說持有異議,認爲“虎踞龍盤”只是假象,後觀在此建都的,都是弱國弱朝,並無久長。

“虎踞龍盤”,所謂“龍”與“虎”,即“青龍”、“白虎”,分別爲東方之神與西方之神,也稱左輔、右弼。潮州作爲一個府城,雖不是帝王之都,但多少也要沾一點“王氣”,因爲它是整個粵東的政治、文化、經濟、軍事中心。

潮州城三山一水環抱,三山是:左“青龍”是筆架山,右“白虎”是葫蘆山。還有一個金山,正好是北面的“玄武”。“玄武”是北方之神。北面必須有一個靠背的山,風水格局纔算齊全。北京的紫禁城,原北面無山,有所欠缺,不得不在北面人工造了一個景山作爲“玄武”靠背。

北京城的規劃設計者是劉秉忠(1216—1274),劉秉忠,元代傑出的政治家、大學問家,位至三公,官居太保,精通周易、天文地理,是傑出的城市規劃專家。北京城的前身是元大都,1267年開始修建,1285年完工,歷時18年。元大都中軸線偏離子午線,這條中軸線向北延伸,直至270公里以外的元上都,元上都是忽必烈發祥地開平府,其設計者也是劉秉忠。元大都的設計以漢族帝王建都思想爲主導,齊整、壯觀、氣派,後明清二朝也以此作爲都城。

潮州府城有山還必須有水,東面“青龍”有韓江,江爲“龍”路爲“虎”,與江相匹配的,在府衙西面便建了一條“文星路”。爲什麼西面路名叫做“文星路”?原來西方“白虎星”叫做“圭星”。圭星主文章,也是讀書人的文昌星。所以作爲“白虎”的路就叫做“文星路”。文星路頭建了孔廟“學宮”,這裏是讀書人出入的地方。文星路原先叫做“文星一路”(“一”讀音“澤”,以前民衆叫它“文星特路”,是音誤),路頭一石牌書“文星一路”四字,那是祝讀書人讀書赴考一路文星拱照。後整理路名的人認爲潮州沒有“文星二路”,便把“一”字去掉。

潮州府城風水格局雖小,但有三山一水環抱,陽氣聚集,故在傳統風水格局中也算是齊整完美。

小結:
  從上文所述可以看出,潮州城確實有着許多風水門道,人們“都說潮陽府城風水好,那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