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遄

曾文遄

曾文遄,江西寧都崇賢里人(現江西省吉安境內),生於唐武宗會昌三年(公元八四三年),楊筠鬆之高徒。撰有《青囊序》《天玉經序》、《陰陽問答》、《尋龍記》、《八分歌》等著作。

曾文遄原是於都肖縣(今於都曲洋鄉)人,自幼讀書,原想通過科舉仕進,因逢戰亂,隱居在於都縣崇賢裏黃檀寺讀書,不問世事,後偶遇楊筠鬆先生,羨其學問,遂拜楊公爲師,隨其學習堪輿術。

楊救貧雲遊天下,本無意駐足,但曾文遄卻想爲自己找一塊吉壤定居。
有一天,曾文遄發現三僚這個地方不錯,就告訴師傅楊救貧說他找到了一個“前有金盤玉印,後有涼傘遮蔭”地方,如果住下來,子孫可以世代爲官。楊救貧過去一看,果然是一塊山環水繞的肥美盆地,盆地中間有一座長條形的石峯,盆地後部有一棵涼傘形的松樹,樹下是一塊圓形巨石。他告訴曾文遄說:“這裏果然是我們堪輿人的世居之地。你看前有羅經吸石,後有包裹隨身,住在這裏,子孫世世代代端着羅盤揹着包裹出門。”
楊筠鬆和他的二個弟子一起,在盆地中間搭茅棚居住,他們把茅棚稱爲“寮”,師徒仨人是三座茅棚,附近的人們就把這裏稱作“三寮”(現在寫作三僚)。

曾文遄將全家遷往三僚村定居時,楊救貧特地爲徒弟擇址定向,並作了一份地鈐記流傳至今:

“僚溪山水不易觀,四畔好山巒;
甲上羅經山頂起,西北廉幕應;
南方天馬水流東,仙客拜朝中;
出土蜈蚣艮寅向,十代年中官職旺;
今卜此地爲爾居,代代拜皇都;
初代錢糧不興大,只因醜戌相刑害;
中年富貴發如雷,甲木水栽培;
兔馬生人多富貴,犬子居翰位;
今鉗此記付文辿遄,三十八代官職顯。”

曾文遄唐末五代時遷三僚,時歷宋元明清,迄今千餘年來,特別是明清兩朝以來,文遄後裔蕃衍千枝萬派,分佈全國各地,已成萬丁著族,人文蔚起,忠烈滿堂,卓然俊拔之士達於中外,足見楊筠鬆當年的預測不謬。現在許多海外易經考察團專程到三僚村,都是拿着這份鈐記,尋找中間提到的“天馬水”、“出土蜈蚣”、“羅經山”、“甲木水”的所在。
曾文遄舉家遷居三僚後,隨師傅楊公尋龍覓穴,足跡遍及各地,名勝山水盡興而賞,如遇吉壤,或圖或記,留待後賢而發,逢困遇危則濟;名播江南海宇內外;
楊公仙逝叮囑文遄去虔州遊說盧光稠安碓開井後,耽心盧氏報復,遠遁外地。樑貞明丙子年,文遄與諸徒於袁州萬載西山觀山察龍,見一地形肖五牛飲水,穴結池心,援指謂子徒曰:“吾死葬此,切記。”時值臘月,果卒。諸徒如命安厝,命其地曰:“曾仙塘”。奇怪的是,幾年後,文遄徒弟在豫章城遇見文遄師傅,不敢相認,懷疑他沒有去逝,悄悄去萬載打開其冢,果然是空棺,始知道文遄師尸解,真成地仙矣。

附:《青 囊 序》曾文遄著


楊公養老看雌雄,天下諸書對不同。

曾文遄

先看金龍動不動,次察血脈認來龍。

龍分兩片陰陽取,水對三叉細認蹤。

江南龍來江北望,江西龍去望江東。

是以聖人卜河洛,瀍澗兩水交華嵩。

相其陰陽觀流泉,卜世卜年宅都宮。

晉世景純傳此術,演經立義出玄空。

朱雀發源生旺氣,一一講說開愚蒙。

一生二兮二生三,三生萬物是玄關。

山管山兮水管水,此是陰陽不待言。

識得陰陽玄妙理,知其衰旺生與死。

不問坐山與來水,但逢死氣皆無取。

先天羅經十二支,後天再用干與維。

八幹四維輔支位,子母公孫同此推。

二十四山分順逆,共成四十有八局。

五行即在此中分,祖宗卻從陰陽出。

陽從左邊團團轉,陰從右路轉相通。

有人識得陰陽者,何愁大地不相逢。

陽山陽向水流陽,執定此說甚荒唐。

陰山陰向水流陰,笑殺拘疑都一般。

若能勘破箇中理,妙用本來同一體。

陰陽相見兩爲難,一山一水何足言。

二十四山雙雙起,少有時師通此義。

五行分佈二十四,時師此訣何曾記。

山上龍神不下水,水裏龍神不上山。

用此量山與步水,百里江山一響間。

更有淨陰淨陽法,前後八尺不宜雜。

斜正受來陰陽取,氣乘生旺方無煞。

來山起頂須要知,三節四節不須拘。

只要龍神得生旺,陰陽卻與穴中殊。

天上星辰似織羅,水交三八要相過。

水發城門須要會,卻如湖裏雁交鵝。

富貴貧賤在水神,水是山家血脈精。

山靜水動晝夜定,水主財祿山人丁。

乾坤艮巽號御街,四大神尊在內排。

生克須憑五行布,要識天機玄妙處。

乾坤艮巽水長流,吉神先入家豪富。

請驗一家舊日墳,十墳埋下九墳貧。

惟有一家能發福,去水來山盡合情。

宗廟本是陰陽玄,得四失六難爲全。

三才六建雖爲妙,得三失五盡爲偏。

蓋因一行攏外國,遂把五行顛倒編。

以訛傳訛竟不明,所以禍福爲胡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