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什麼是陰陽五行命數

在中國哲學體系中,陰陽和五行貫穿始終,陰陽的胡根胡永以及五行的相生相剋對於中國命理的影響也是不言而喻。今天,小編就來簡要地探討一下什麼是五行,什麼是陰陽,以及它們存在着什麼樣的關係?

詳解什麼是陰陽五行命數

一、什麼是陰陽理論?
  陰陽學說是中國古代漢族人民創造的樸素的辨證唯物的哲學思想。因此,古代醫學家借用陰陽學說來解釋人體生理、病理的各種現象,並用以指導總結醫學知識和臨牀經驗,這就逐漸形成了以陰陽學說爲基礎的祖國醫學理論體系。陰陽學說是以自然界運動變化的現象和規律來探討人體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的變化,從而說明人體的機能活動、組織結構及其相互關係的學說。這種學說對後來古代哲學有着深遠的影響,如漢族的天文學、氣象學、化學、算學、音樂和醫學,都是在陰陽學說的協助下發展起來的。
  任何事物均可以用陰陽來劃分,凡是運動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溫熱的、明亮的都屬於陽;相對靜止的、內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屬於陰。我們把對於人體具有推進、溫煦、興奮等作用的物質和功能統歸於陽,對於人體具有凝聚、滋潤、抑制等作用的物質和功能歸於陰,陰陽是相互關聯的一種事物或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陰陽學說認爲:自然界任何事物或現象都包含着既相互對立,又互根互用的陰陽兩個方面。陰陽是對相關事物或現象相對屬性或同一事物內部對立雙方屬性的概括。陰陽學說認爲:陰陽之間的對立制約、互根互用,並不是處於靜止和不變的狀態,而是始終處於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陰陽者,有名而無形”――《靈樞·陰陽系日月》。“一陰一陽之謂道”――《易傳·繫辭》。道:指“道理”、“規律”,“陰陽者,天地之道,萬物之納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包括陰陽對立、陰陽互根、陰陽消長和陰陽轉化四個方面。在中醫學理論體系中,處處體現着陰陽學說的思想。陰陽學說被用以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生理功能及病理變化,並用於指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就人體部位而言:上部爲陽,下部爲陰;體表爲陽,體內爲陰;背腹而言:背部爲陽,腹部爲陰;四肢而言:四肢外側爲陽,內側爲陰;筋骨皮膚而言:筋骨在內故爲陰,皮膚在外故爲陽;內臟而言:六腑傳化物而不藏爲陽,五臟藏精氣而不瀉爲陰;五臟本身而言:心、肺居於上焦故爲陽,肝、脾、腎居於中焦故爲陰。
  陰陽對立即指世間一切事物或現象都存在着相互對立的陰陽兩個方面,如上與下、天與地、動與靜、升與降等等,其中上屬陽,下屬陰;天爲陽,地爲陰;動爲陽,靜爲陰,升屬陽,降屬陰。而對立的陰陽雙方又是互相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脫離另一方而單獨存在。如上爲陽,下爲陰,而沒有上也就無所謂下;熱爲陽,冷爲陰,而沒有冷同樣就無所謂熱。所以可以說,陽依存於陰,陰依存於陽,每一方都以其相對的另一方的存在爲自己存在的條件。這就是陰陽互根。陰陽之間的對立制約、互根互用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始終處於一種消長變化過程中的,陰陽在這種消長變化中達到動態的平衡。這種消長變化是絕對的,而動態平衡則是相對的。比如白天陽盛,人體的生理功能也以興奮爲主;而夜間陰盛,機體的生理功能相應的以抑制爲主。從子夜到中午,陽氣漸盛,人體的生理功能逐漸由抑制轉向興奮,即陰消陽長;而從中午到子夜,陽氣漸衰,則人體的生理功能由興奮漸變爲抑制,這就是陽消陰長。
  陰、陽雙方在一定的條件下還可以互相轉化,即所謂物極必反。比如,某些急性溫熱病,由於熱毒極重,大量耗傷機體元氣,在持續高燒的情況下,可突然出現體溫下降,四肢厥冷、脈微欲絕等症狀,就是由陽證轉化爲陰證的表現。可以說,陰陽消長是一個量變的過程,而陰陽轉化則是質變的過程。陰陽消長是陰陽轉化的前提,而陰陽轉化則是陰陽消長髮展的結果。

二、什麼是五行理論?
  五行學說是古代漢族人民樸素的辨證唯物的哲學思想。將古代哲學理論中以木、火、土、金、水五類特性及其生剋制化規律來認識、解釋自然的系統結構和方法論運用到中醫學而建立的中醫基本理論,用以解釋人體內臟之間的相互關係、臟腑組織器官的屬性、運動變化及人體與外界環境的關係。“五行”與“五臟”、“五志”之間存在着相互資生相互制約的密切關係。當五行不能維持相生相剋生理平衡狀態時,生克關係即轉爲乘(乘虛侵襲,剋制太過)侮(被克強勢,反欺侮主)關係,產生相應的關聯性病變。將“五行學說”運用於心身疾病的治療,通過調理情志、巧妙配伍用藥,可促進心身疾病的康復。

三,陰陽和五行的關係
  陰陽屬於陰陽五行學說立論的基礎。陰陽與五行屬於形式與內容的關係。就是指無論陰的內部或陽的內部包括陰陽之間都具備着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象表達的那種生克利害的基本關係。換句話來說,即陰陽的內容是通過木火土金水物象反映出來的,五行屬於陰陽內容的存在形式。如宇宙雖然無邊無際,但在地球這個視角其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就是天地,天地的空間就是通過東南中西北顯示出來的。